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黃老師

黃老師的凈心之旅

三十年的兩點一線,三十年的波瀾不驚,黃老師這棵久居樊籠里的富貴樹,亟欲將她的枝丫伸進遼闊的天空,直插云霄。

第一節(jié):直插云霄

她要去旅行。香格里拉成為首站,這源自三十年前某個潮濕的午后。她在硫酸紙校樣上讀到“藍月山谷的經(jīng)幡能封印時間”,鉛字油墨突然在濕熱空氣里暈開,把“封印”洇染成“縫紉”。那天她罰抄了二百遍錯別字,卻把“香格里拉是文明的子宮”這句話刻進了骨髓。

出發(fā)的那天下午,她將牛皮封面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塞進行李箱夾層時,手指在燙金書脊上停留了三秒。這本1983年版的工具書頁腳已卷成浪花狀,鉛字油墨混著樟腦丸氣息,讓她想起三十年前在漓江出版社校對科的日子——那時責任編輯還用紅藍鉛筆批注,鉛字排版工隔著玻璃窗抽煙,校對單需要蓋六個部門的公章才能生效。

“您這詞典占兩斤行李額度呢。”兒子舉著手機掃描行李箱電子標簽,屏幕藍光映得她新接的睫毛像蜘蛛腿。黃老師沒接話,只默默把折疊傘換到登機箱外側口袋。她太熟悉這種無聲的較量:就像去年社里引進AI校對系統(tǒng)時,那臺機器用0.3秒標出她漏看的“的”“地”“得”錯誤,而社長在周例會上說“老同志要學會擁抱變革”。

衣柜深處飄出陳年油墨味,她最終選了件墨綠色沖鋒衣。這是2019年參加全國出版年會發(fā)的紀念品,左胸繡著“匠人精神”四個褪色小字。拉鏈卡住時,她下意識用校對符號筆尖去挑——這支英雄牌鋼筆還是結婚時社里工會送的,如今筆帽鍍金層剝落得像她鬢角的白發(fā)。

桂林兩江機場的玻璃幕墻把晨光切得支離破碎。黃老師攥著紙質登機牌穿過自助值機區(qū),金屬地板上滑過的行李機器人讓她想起社里最后淘汰的那批鉛字模具。當電子屏跳出“請刷身份證”時,她手忙腳亂翻找卡包,身后穿露臍裝的姑娘直接舉起手機貼向感應區(qū),“叮”的一聲像在嘲笑某種古老的儀式。

“女士,您的液體物品需要單獨過檢。”安檢員指著她保溫杯里泡的羅漢果茶。黃老師突然慶幸沒帶那罐社慶五十周年的瓷杯——杯身上印著“鉛火淬真章”的標語,去年已被AI校對系統(tǒng)生成的3D打印馬克杯取代。

登機口電子屏閃爍著“香格里拉”時,她摸出皮質筆記本。泛黃的紙頁上列著退休后要做的十二件事:第一項“重走《消失的地平線》采風路線”被紅筆劃去,改成了“參加老年大學智能手機班”。

第二節(jié):云端的舊時光

空客A319穿越積雨云層時,黃老師盯著舷窗外棉花糖般的云團。這讓她想起鉛字時代的手工打樣——每次付印前要把硫酸紙校樣舉到燈箱上,透過光斑檢查每一處油墨深淺,那時的紙頁會在潮濕天氣里微微起皺,像此刻機翼下的云海25。

“需要毛毯嗎女士?”空乘的微笑標準得如同AI生成的客服表情包。黃老師搖搖頭,從沖鋒衣口袋摸出個透明文件袋:里面是泛黃的《校對人員守則》、蓋著“已核驗”紅章的終審單,還有張1998年全國出版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頒獎合影。照片里穿的確良襯衫的年輕校對員們,如今散落在短視頻平臺賣養(yǎng)生茶或幫兒女帶孫子67。

降落前半小時,她打開飛行模式下的手機相冊。最新照片是退休歡送會上,社長用激光筆指著大屏幕說“黃老師可是咱們社活體《辭海》”,而背景PPT里她的工位已被改造成AI校對中心監(jiān)控室。她突然笑出聲,驚動了隔壁戴VR眼鏡的男孩——他正透過虛擬現(xiàn)實看雪山,而真正的梅里雪山正從云層裂縫里露出金頂46。

輪胎擦過海拔3459米跑道時,黃老師被安全帶勒得肋骨發(fā)疼。出艙瞬間涌入的稀薄空氣里裹挾著松脂與牦牛糞的氣息,她使勁嗅了嗅,試圖從這原始的氣味分子里剝離出某種文明的隱喻:就像當年從油墨味里辨別錯別字15。

接駁車玻璃映出她沖鋒衣上暗淡的“匠人精神”,遠處經(jīng)幡在風中抖落藏語經(jīng)文。黃老師忽然想起三十年前校對《消失的地平線》再版稿時,曾用紅筆在“香格里拉是時間褶皺里的烏托邦”這句話下畫了波浪線。她把老花鏡往鼻梁上推了推,在漫天晚霞里舉起手機。取景框自動美顏功能將她的皺紋柔化成朦朧的光暈,像極了當年鉛字印刷時微微洇開的墨跡……

第二天,黃老師獨自站在香格里拉的土地上,腳下的納帕海草原綿延無盡,像是綠色的大海,微風拂過,掀起層層漣漪。遠處,梅里雪山的雪峰刺破天際,十三座山峰連成一線,在清晨的陽光下泛著金光,仿佛披上了一層圣潔的薄紗。空氣清冽得讓人頭暈,夾雜著青草和泥土的味道,還有一絲若有若無的松茸清香。這里是滇藏交界處的人間凈土,一個被世人稱為“消失的地平線”的地方。然而,此刻的美景,對黃老師來說卻像是遙不可及的幻影。

第三節(jié):高原的贈禮

她靠在一塊石頭上喘著氣,胸口像被什么東西壓著,每吸一口氣都像在和高原稀薄的氧氣較勁。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臉色蒼白得像一張揉皺的白紙。自從昨天翻過海拔4200米的埡口后,她的身體就撐不住了。頭痛像錘子一樣敲著太陽穴,惡心感一陣陣涌上來,連邁開腿的力氣都快沒了。這是高原反應。

“早知道……就不該逞強。”黃老師苦笑著自言自語,聲音虛弱得像是從喉嚨里擠出來的氣泡。她試圖站直身子,卻腳下一軟,差點摔倒。她扶著石頭坐下,抬頭望向遠處的雪山,心中五味雜陳。這一路,她從江南的煙雨朦朧走來,穿過西北的黃沙漫天,又在川西的群山間跋涉,每一站都讓她心潮澎湃。她是個喜歡挑戰(zhàn)的人,總覺得自己還能再撐一段,可香格里拉的高原卻毫不留情地給了她一記重擊。

風吹過草原,帶來一絲涼意。黃老師裹緊了外套,目光落在不遠處的一座藏式白塔上。塔身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經(jīng)幡,隨風飄動,像是在低語著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她記得書里說過,香格里拉是藏族文化的圣地,這里的每一座塔、每一條經(jīng)幡,都承載著村里人對神靈的祈愿。她多想走過去,摸一摸那些經(jīng)幡的粗糙紋理,聽一聽轉經(jīng)筒轉動時的低鳴,可現(xiàn)在,她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

她閉上眼睛,腦海里浮現(xiàn)出江南的細雨打濕了她的衣襟,西北的黃沙磨礪了她的意志,川西的群山讓她見識了大自然的壯闊。她喜歡獨自旅行,喜歡在陌生的土地上尋找屬于自己的故事。可這一刻,她突然覺得孤獨得有些可怕。高原的冷風吹過耳畔,像是在嘲笑她的脆弱。她苦笑了一下,心中卻升起一絲不甘:“難道就這么倒下了?我還有那么多地方?jīng)]走完呢。”

就在這時,一陣腳步聲從遠處傳來。黃老師睜開眼,看見一個身著藏袍的阿媽朝她走來。她約莫五十多歲,皮膚被高原的紫外線曬得黝黑,眼角刻滿了歲月的痕跡。她手里端著一只木碗,碗里盛著熱氣騰騰的酥油茶,濃郁的奶香混著淡淡的咸味撲鼻而來。她停下腳步,上下打量了黃老師一眼,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道:“你病了?喝點這個吧,高原上少不了它。”

黃老師愣了一下,隨即露出一個虛弱的笑容:“謝謝您……”她伸出顫抖的手接過碗,低頭一看,碗邊還放著一小塊牦牛肉干,黑褐色的肉干帶著細密的紋理,看上去嚼勁十足。她端起碗,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酥油茶入口微咸,帶著濃濃的奶香和一絲茶的苦澀,熱乎乎的液體順著喉嚨滑下去,仿佛給凍僵的身體注入了暖流。她又喝了幾口,蒼白的臉上終于有了一點血色。

“還真管用。”她喘著氣說道,聲音比剛才稍稍有力了些。她抬頭看向阿媽,心中一陣感動。這一路,她習慣了獨自面對風景和挑戰(zhàn),卻沒想到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會遇到這樣的溫暖。

阿媽點點頭,露出一口不太整齊的牙齒:“不謝,來了香格里拉,就是朋友。”她指了指黃老師,又比劃了一個喝茶的動作,“慢慢喝,慢慢就好了。”說完,她從身后的布袋里掏出一小塊曬干的松茸遞過來,“這個也好,煮湯喝,補身子。”

黃老師接過松茸,放在鼻子下聞了聞,一股淡淡的菌香鉆進鼻腔,清新中帶著山野的野性。她忍不住感嘆:“這是松茸吧?聽說在這兒是山珍之王,雨季后村里人上山采回來,曬干了能賣好價錢。”

“是啊。”阿媽笑著點頭,“山上的寶貝,香得很。”她比劃著,示意她可以用這個熬湯。

黃老師握著松茸,低頭看了看手中的酥油茶和牦牛肉干,心中一陣暖意。她試著咬了一口肉干,硬得像石頭,嚼起來卻滿口生香,帶著高原牦牛特有的粗獷風味。她咀嚼著,腦海里浮現(xiàn)出香格里拉的模樣——雪山、草原、白塔、經(jīng)幡,還有村里人的笑容。這片土地粗獷而純凈,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她的疲憊,也映照出她的堅持。

“您住在這兒嗎?”黃老師抬頭看向阿媽,試著用漢語問道。

阿媽指了指不遠處的村落,藏式房屋星星點點散落在草原上,白色的墻體和紅色的屋頂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那兒,我的家。”她頓了頓,又說,“你一個人?病了不好,走不動就歇歇。”

黃老師點點頭,心中卻有些苦澀。她是獨自旅行的人,前九章的旅途讓她習慣了孤獨,可現(xiàn)在,身體的虛弱卻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她低聲道:“歇歇也好……謝謝您了。”

阿媽擺擺手,轉身朝村落走去,留下黃老師獨自坐在石頭上。她端著酥油茶,又喝了幾口,目光落在遠處的梅里雪山上。雪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像是一幅天然的畫卷。她記得書里說過,梅里雪山是村里人心中的圣山,每年都有朝圣者繞著山腳轉經(jīng),祈求平安。她多想走近一些,去看看那些朝圣者的足跡,可現(xiàn)在,她只能遠遠地看著。

草原上的風漸漸大了,黃老師裹緊外套,覺得頭痛似乎減輕了一些。她站起身,試著走了幾步,雖然腿還有些軟,但總算能挪動。她決定往村落的方向走去,或許能在那兒找個地方好好休息。

第四節(jié),小伙扎西

村落不大,幾十戶藏式房屋散落在草原邊緣。黃老師走進村口,那座白色的佛塔再次映入眼簾,塔身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經(jīng)幡,五顏六色的布條在風中飄動,發(fā)出輕微的沙沙聲。她停下腳步,靜靜地看著,心中升起一種莫名的寧靜。塔旁,幾個村里人推著轉經(jīng)筒經(jīng)過,嘴里低聲念著經(jīng)文,神情虔誠而專注。她看著她們,腦海里浮現(xiàn)出書里的描述——香格里拉是信仰之地,這里的每一座塔、每一條經(jīng)幡,都是村里人與神靈對話的橋梁。

她慢慢走近,伸手摸了摸轉經(jīng)筒,木質的表面帶著歲月的痕跡,摸上去有些粗糙。她試著轉了一下,轉經(jīng)筒發(fā)出低沉的吱吱聲,像是在訴說古老的故事。她閉上眼睛,感受著風從指間穿過,心中一陣安寧。她想起了前幾章的旅途,那些孤獨的夜晚,她總是一個人對著星空發(fā)呆。可現(xiàn)在,這片土地的寧靜似乎在撫平她的疲憊,讓她覺得一切都值得。

“轉這個,祈福。”一個聲音從旁邊傳來,黃老師睜開眼,看見一個年輕的藏族小伙站在不遠處。小伙子穿著藏袍,皮膚黝黑,笑起來露出一口白牙。

“祈福?”黃老師重復了一遍,聲音有些沙啞。

“是啊,轉一圈,福氣就多一點。”小伙子走過來,熟練地轉動著轉經(jīng)筒,“你病了?臉不好看。”

黃老師苦笑了一下:“高原反應,走不動了。”

小伙子點點頭,指了指村里的一棟房子:“那兒有地方歇,去吧。”他頓了頓,又說,“我叫扎西,住在這兒。”

“謝謝你,扎西。”黃老師感激地說。她跟著扎西走進村子,沿途看到幾頭牦牛慢悠悠地走過,牛背上馱著剛采回來的松木,空氣里彌漫著淡淡的木香。她深吸一口氣,覺得這味道里藏著香格里拉的秘密——粗獷、純凈,又帶著一絲神秘。

扎西帶她來到一棟藏式房屋前,推開木門,里面是個簡單的房間。墻上掛著幾幅唐卡,畫著佛像和雪山,屋角堆著一些青稞面和牦牛肉干。扎西指了指一張木床:“你歇這兒,我去燒水。”

黃老師點點頭,坐在床上,身體的疲憊像潮水一樣涌上來。她靠著墻,閉上眼睛,腦海里浮現(xiàn)出即將踏上的旅途——江南的細雨打濕了她的衣襟,西北的黃沙磨礪了她的意志,川西的群山讓她見識了大自然的壯闊。她是個喜歡挑戰(zhàn)的人,總覺得自己還能再走一段。可現(xiàn)在,她剛到高原就倒下了。她苦笑了一下,心中卻沒有太多懊悔。

不一會兒,扎西端著一碗熱湯走了進來。湯里漂著幾片松茸,香氣撲鼻,勾得黃老師胃口大開。她接過碗,低頭喝了一口,湯汁鮮美得讓人舌頭都舍不得離開。松茸的清香混著青稞面的醇厚,暖意從胃里蔓延開來。

“這湯……太好了。”黃老師忍不住贊嘆。

扎西咧嘴一笑:“松茸湯,我們這兒常喝,補身子。”

黃老師點點頭,又喝了幾口,覺得身體似乎有了些力氣。她抬頭看向扎西,問:“你一直住在這兒?”

“是啊,祖祖輩輩都在。”扎西坐在一旁,目光落在窗外的雪山上,“這兒有山有水有草,夠了。”

黃老師順著她的目光看去,窗外的梅里雪山在夕陽下染上一層金紅,像是一幅流動的畫。她輕聲道:“真美,像書里說的‘人間凈土’。”

“凈土?”扎西撓了撓頭,“不知道啥意思,反正我們在這兒,挺好。”

黃老師笑了起來,覺得這個年輕人的樸實比任何書里的描述都真實。她喝完湯,把碗遞回去,心中一陣安寧。或許,香格里拉的美,不只在雪山和草原,更在這些簡單而溫暖的人身上。

第五節(jié):她要繼續(xù)

夜幕降臨,草原上的風變得更冷了。黃老師躺在木床上,蓋著扎西拿來的羊毛毯,身體的疲憊漸漸消退。她聽著窗外的風聲,腦海里浮現(xiàn)出白天的景象——雪山、白塔、經(jīng)幡,還有村里人的笑容。她想起了阿媽遞來的酥油茶,想起了扎西的松茸湯,想起了轉經(jīng)筒轉動時的低鳴。這片土地粗獷而純凈,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她的疲憊,也映照出她的希望。

她閉上眼睛,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個念頭:等病好了,她要走遍香格里拉,去看看梅里雪山的朝圣路,去嘗嘗更多的松茸和牦牛肉,去聽聽轉經(jīng)筒的低鳴。這一路,她雖然獨自前行,卻從不孤單,因為每片土地都有它的靈魂,等著她去發(fā)現(xiàn)。

星空下,香格里拉沉入夢鄉(xiāng)。黃老師翻了個身,呼吸漸漸平穩(wěn)。這一夜,她睡得格外安穩(wěn),仿佛高原的冷冽也化作了溫暖的擁抱。可她心里清楚,這只是暫時的休整,前方的路還有更多未知等著她。她握緊拳頭,低聲自語:“香格里拉,我會再回來的。”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木窗灑進屋子。黃老師睜開眼,頭痛已經(jīng)減輕了許多,雖然身體還是虛弱,但總算能下床走動。她推開門,站在屋外,深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氣。草原上的露水還未散去,遠處梅里雪山的雪峰在晨光中熠熠生輝。她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一陣感慨。

扎西從屋外走來,手里提著一小袋東西。他遞給黃老師,笑著說:“這是青稞面,路上吃。”

黃老師接過,低頭一看,袋子里還有幾塊牦牛肉干和一小塊松茸。她抬頭看向扎西,心中一陣感動:“謝謝你,扎西。這兩天多虧了你。”

扎西擺擺手:“不謝,路上小心。高原不好走,慢慢來。”

黃老師點點頭,目光落在遠處的雪山上。她知道,自己還不能繼續(xù)前行,至少現(xiàn)在不行。她決定在村子里再休整一天,等身體徹底恢復再出發(fā)。可她心里已經(jīng)有了計劃——等好了,她要沿著納帕海走一圈,去看看村里人口中的“圣湖”,還要爬上山坡,近距離感受松茸生長的森林。

她轉身走進屋子,坐在木床邊,打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開始記錄這一站的見聞。她寫道:“香格里拉,高原之病讓我停下腳步,卻也讓我看到了這片土地的靈魂。雪山、草原、白塔、經(jīng)幡,還有村里人的酥油茶和松茸湯,這一切都讓我明白,旅行的意義不只在風景,更在人與土地的交融。我會好起來,然后繼續(xù)走下去。”

筆尖在紙上停下,黃老師抬頭望向窗外。陽光灑在草原上,遠處傳來牦牛的鈴聲。她笑了,心中充滿希望。這片土地的靈魂,已經(jīng)深深烙在了她的記憶里。

作家NcGJaS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郎溪县| 手游| 开鲁县| 益阳市| 蒙山县| 塔河县| 天峨县| 柘荣县| 西盟| 密云县| 山东省| 余庆县| 巨鹿县| 舒兰市| 玛多县| 肇源县| 仪陇县| 宜君县| 山东| 定安县| 四川省| 新建县| 江城| 汾阳市| 锦州市| 浦东新区| 宁强县| 陕西省| 运城市| 河东区| 屏东市| 阿拉善右旗| 揭阳市| 阿拉善盟| 海南省| 奉贤区| 泽州县| 广饶县| 肥城市| 珠海市| 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