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返回臨河村,募集壯丁,號令漁夫月圓夜劃船至河心。村民聞訊紛紛響應,氣氛激昂,討妖聲匯如巨浪,震動天地。
又過幾日,圓月高懸,河風蕩漾,漣漪層層。渡濟告誡道:“須謹記,務必小心?!?/p>
眾人點頭應允,劃船緩緩靠近河心,但見魚蚌精浮出水面,其殼碩大如島,皎潔如雪;其蚌殼緩張,內中珍珠璀璨奪目,映照河面。
群人屏氣凝神,目不轉睛。
等河風靜止,漣漪漸消。玉靜急搖尋妖鈴,鈴聲大作。渡濟圓良旋即劍光飛出,射向魚蚌精。
瞬間魚蚌精化身俊男,浮出水面,其皮膚白皙如玉,長發藍如海藻,隨水波蕩漾。其戰甲由貝殼與魚鱗拼接而成,甲上鑲嵌珍珠。
月光下,珍珠更顯耀眼,為英姿增添神采。
“妖道,何故以鈴聲亂我心緒?千年前,虛靖妖道用此鈴將我捕獲,鎮于靈峰塔下。”
“識相便好,既知尋妖鈴與虛靖先生,今日你食童男童女,當時替天行道?!庇耢o飛劍而出。
“哼,岸邊之人,我皆欲食之?!?/p>
話音剛落,魚蚌精揮袖狂風卷巨浪,欲吞噬眾人。渡濟立施定身咒,狂風頓止于空中。
風不揚,水面平靜如鏡。四周似被冰封,冷氣逼人。
男子飛躍而起,身影月光下飄忽,如鬼魅般難以捉摸。
“不可再拖延,務必合力一擊!”渡濟道。
眾人點頭應允,高舉劍器,三劍合一。劍光迅疾璀璨銳利,割裂虛空,震撼蒼穹。
魚蚌精近身不得,發出悠揚吟唱聲,其聲如無形之力,可傳遞意念。
眾人只覺心頭一震,思緒混亂,眼前恍惚時空回溯:
原來數百年前,臨河村疫病肆虐,村民痛苦難當。有外來巫師言,需魚蚌珍珠磨粉方可救治,村民于巫師引領下捕獲魚蚌。
一日,村中漁民捕獲大魚蚌,是為魚蚌精之妻。妻以祭品交予巫師,受盡痛苦而死。
魚蚌精因愛妻之死而狂,誓報復村民,自此于河中掀起風浪,吞噬沿岸村莊,奪人性命。
村民恐懼而無奈。
聞臨河村之禍,時虛靖先生現身,決心一探究竟,布下強大法陣,封印魚蚌精于河中心,以道法壓制其妖氣。后以收魂鏡收掉魚蚌精,自此魚蚌精困于靈峰塔下。
而今歲月流轉,虛靖先生已逝,魚蚌精于塔中苦修千年,直到地震破壞靈峰塔封印,方才得以逃脫。
幅幅慘狀現于眼前,眾人始知魚蚌精之怨。
渡濟道:“不可因魚蚌精過往,忽視眼下威脅。虛靖先生當年為保村民,封印魚蚌精,我等今日亦不能負其期望?!?/p>
魚蚌精聽聞怨氣繚繞,雙眼赤紅,身形一閃,化作虛影沖向漁民。
漁民驚恐瞪眼,河岸驚叫聲四起。魚蚌精伸手抓向一漁民咽喉。那漁民瞪大眼睛,想要呼救,但已是不及。
魚蚌精復又抬腿,將另一漁民掃入河中。余漁民見狀,紛紛劃船逃竄,呼救不止。
魚蚌精則狂笑不已。
圓良見狀騰身而起,劍指魚蚌精,但魚蚌精并無懼色,反化為蚌殼,緊緊閉合,使得幾人劍光無法打入。
此蚌殼大如車輪,其色如彩虹繽紛,其表猶如鑲嵌寶石,熠熠生輝。其紋理猶如浮云流水,曲折盤旋,恍若天然畫卷。
光彩奪目,令人嘆為觀止。
河岸陷入死寂,漁民瞪眼不敢置信,未見過如此絢麗之物,皆忘卻逃跑。
渡濟凝視蚌殼,知其為魚蚌精防御手段。劍光閃過,發出清脆撞擊聲。
魚蚌精于殼中發出嘲笑,似在譏諷眾人無能。笑聲于夜空回蕩,令人憤怒。
正當眾人無奈之際,蚌殼忽張巨口,其口一開,頓生狂風,河面之水被引而入,如長龍吸水,聲勢驚人。
吸水聲震耳欲聾,待水吸足,魚蚌精又猛然吐氣,洶涌水流噴涌而出,狂瀾怒濤直擊河面。
河水立時巨浪翻滾,卷起波濤,直沖天際。浪頭之高,足以遮天蔽日,浪聲之巨,似天崩地裂。
渡濟見巨浪翻滾,知魚蚌精發威,看來是難以匹敵,于是當機立斷撤離。
眾人施展輕功,騰空而起。渡濟引路在前,眾人緊隨其后御風而行,衣衫獵獵作響。
整個河岸陷入混亂,落水漁民呼救掙扎,岸上漁民驚恐奔逃。夜色中,呼救聲、哭泣聲與魚蚌精狂笑聲交雜。
最終魚蚌精身形一閃,消失于夜幕中。
等回到岸邊,見村中漁民死傷數十,哀嚎聲震天。草席之上,死者安放,親人呼天搶地。
村中長者聚議,傾力籌辦喪事,安撫傷亡者及其家人。男女老少皆參與其中,清洗尸體,著以華服,殮入棺木。
村民對四人質疑聲愈發響亮,籠罩著一股陰郁之氣。
“你們回吧!”長者沉聲而言。
四人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可是……”玉靜欲言,被長者打斷。
“曾有無數道人來此,受財而不能降服河妖,你等以為此次能成?”
渡濟低頭視劍,眉頭緊鎖。長者語氣中滿是失望。
待夜幕降臨,四人被逐出村口,無處遮蔽身形。幾人在野外行約半時辰后,終尋得一棲身之地。
此為一片茂密樹林,樹木高大挺拔,枝葉茂盛。眾人清理雜草樹枝,搭建帳篷,至溪邊捕魚火烤。
夜野氣溫驟降,墨緣感寒意刺骨。帳篷外,風聲咆哮,樹葉沙沙作響。
玉靜見墨緣異狀,上前問道:“三師兄,你?”
“冷,冷。”
玉靜當即脫下道袍,心疼地擁住墨緣,柔聲道:“三師兄,你忍耐一下?!?/p>
墨緣于玉靜懷抱中,漸感暖流涌入體內。兩人相擁而眠,此刻,煩惱困擾皆被遺忘。
待曙色破曉,陽光灑透叢林。數人環坐共商降妖之策,墨緣忽然面露喜色:
“我有一計,魚蚌精畏懼尋妖鈴,可用繩索系住鈴鐺投入河中。魚蚌精必然驚駭,那時便可趁機出手!”
此言一出,群人又細商計劃,首須再回村中,向村民借船至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