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號,又下起了雪。
杜亞男負責超級大棚基地的衛生,工作第一天過去,領導就告訴過她,大棚周圍的水泥地面也要像家里地面一樣干凈,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人過來參觀,也不知道農場上面的領導會不會下來檢查。
到這里一周,杜亞男第一次看到這樣壯觀的除雪場面,采用人力、機車人機結合互助的方式清雪,除了育苗大棚基地,重點的田間道路也要進行清雪。
杜亞男第一次投入到這種集體工作中,她是新來的,又是個女同志,工作區里的人很照顧她,杜亞男面上道謝,行動上卻不輸在場的任何人,她明白她該感恩大家對她的照顧,可從小的倔強又讓她想證明給所有人看,她不輸給男人。
白色的田野里,藍色薄膜的大棚一棟棟樹立在天地間,杜亞男的目光落在了超級大棚上,在這里工作的第一天打掃衛生時,她被里面的‘大’震撼到了。
給大棚燒鍋爐的徐明告訴她,等育苗的時候,里面可以四臺804拖拉機同時并排作業。
別看徐明是燒鍋爐的,其實是個技術員,負責用手機客戶端監控超級大棚里的溫度,傳統大棚溫度要用溫度計和人工干預大棚將溫度調的適當。超級大棚又稱為智慧大棚,通過手機端遠程操控大棚里的溫度和濕度。
想回家種地,杜亞男對科學種地的知識渴望也越來越多,平時只要有時間她就會找徐明聊天,將自己不懂的地方一一問出來。
徐明也不過二十七八的年紀,戴著框鏡,方正的臉,面相憨厚,性格也確實如此,他大學畢業沒幾年,見杜亞男這么好學,也樂于給她講解。
“以后育秧超級大棚會推廣更多,一區那邊之前只有五棟,去年又擴建七棟,超級大棚里的育苗只需要七天時間,科學觀察土壤,避免蟲害和病瘟,省時又省力,無需太多人工。國家今年一號文件也提到耕種收防管全過程都要進行科學安排。”
杜亞男一個女人帶著孩子來到農場作業區,還干著臨時的工作,不用多問,有點腦子的都能猜到她的情況不怎么好。
徐明抬手推推鼻子上的眼鏡:“其實你對種地這么有興趣,可以多看看國家新政策,你是農村出來的,農村土地承包制第二輪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對于你家的土地,你可以根據自身土地情況因地制宜利用,科學種田,發展智慧農業,這也是國家大力提倡的。”
“我說的這些可能你聽不太懂,這樣吧,等地里的雪融化之后春耕,你可以看一看我們這邊農用機械是怎么耕地的,你應該就會明白了。”
最后,徐明賣了個關子,并沒有說具體什么事。
徐明的話,深深的觸動了杜亞男,中午去作業區食堂吃飯時,看到仍舊有過來預定種子的人,杜亞男飯后也會找機會與種植戶聊天。
作業區里的種植戶極大多數是外來承包土地的人,以前他們是自己去種子公司買種子,每年都有種子發不出芽的事情發生,但是到作業區后,種子由作業區統一購買,種植戶不用擔心質量,而且在作業區買的種子還有一點好處,需要育苗的種子發到手里的是濕種子已經經過發芽處理,不用自己在家里催芽。
這期間,杜亞男還發現了水稻除了育苗插秧的方式,還有另一種‘慢撒子’的種植方式。
她十八歲離開家,她的記憶里種水稻只有插秧的一種方式。
慢撒子預定的種子要沒有經過催芽處理的,也就是所謂的干的種子。田地里的水放到適量深量,將干稻種撒進去,保持住田地里的水位,讓種子慢慢自己發芽,這樣減少了用人工和機器的財力,又省事。
缺點是種子撒的不均勻,種子厚的地方稻子太過密集,有些地方又沒有種子,不過這幾天有了機械撒種,這種缺點已經被彌補。
杜榮抱著朵朵坐在炕上,透過窗戶看著侄女認真又嚴肅的和種植戶嘮嗑,扭頭看了眼身邊的丈夫:“杜孩子說要回家種地,我看想法很好,杜洪鋼在外面打工不能回去,家里的地總得有人種。”
劉海城也贊同:“兩晌地好好種,在農村吃喝又花不了多少錢,也和在外面打工一年攢的錢差不多。”
打工和在家,自然是在家更好。
杜榮將朵朵高高舉起,引得朵朵咯咯笑了起來,杜榮心想這要是個男孩就好了,杜孩子帶著回家,提出在家種地,看在曾外孫的面子,母親也不會說難聽的話。
心里有事,之后和丈夫說話,杜榮也是心不在焉的,現在是三月上旬,北方這邊四月初就開始育苗,如果要回家種地,就得提前準備起來。
事后,杜榮私下里喊了杜亞男商量這事:“你奶性子你也知道,強勢一輩子,老輩用一袋苞米碴子,八歲就把她嫁到婆家做童養媳,你奶要強,能干又會過日子,婆家早早就讓當家,所以這強勢跟了她一輩子。你來這邊的事,我沒告訴你爸,可你要回家種地,這事得先和你奶打聲招呼,我這幾天和你奶說一聲?還是再緩兩天?”
杜亞男說:“大姑,我奶知道我在你這,保證得罵你,不然還是等我下個月直接回去當面和她說吧。”
杜榮笑了:“一輩子了,你奶還少罵我了。行了,這事交給我了,這個月你在這邊好好待著,不然等回老家,你奶有得鬧。”
杜亞男笑笑,心想打小是被罵大的,結婚后她想過一輩子不回去,一定要活出個樣來給她奶看看。
結果,現在是她灰溜溜的回老家,她奶能罵什么樣的話,她想想就能猜到。
可人到了這個份上,自尊和臉面都不重要了,只要能活著,只要有一點點盼頭,她都想緊緊的抓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