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常規(guī)的小說作品總歸是要寫一篇序言的,序言是對整篇作品的概述性內容,利于讀者迅速了解整篇作品都要講些什么以確定要不要繼續(xù)讀下去。
作為一個寫作萌新——在平臺上嘗試發(fā)布自己作品的萌新,我斗膽寫一篇序言,來談談我的作品未來將要更新的主要內容。
當然,之所以強調是在平臺上嘗試發(fā)布自己作品的萌新,是因為作為一名非典型INTJ,我是有過日常書寫日記的習慣的,所以在寫作這件事上我勉強稱得上“老手”。
日記等等文字記錄形式是作為我的思維輔助工具而存在的,記錄日常所思所想和復盤當天內容是比較有趣的,而渾渾噩噩地度過每天是一件不怎么令人感到愉悅的事情。
除了日記之外,我還嘗試過用qq空間、備忘錄、視頻等形式來記錄當下,但常規(guī)的方式在用久了之后難免心生無聊,于是我做出了新的嘗試——如你所見。
相比日記載體的私密性而言,小說作為可以被很多人看到的更具公開性的載體,給了我更多的和大家進行思想交流的機會。
首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吧。我是明,一個00后的北方普通雙非藥學專業(yè)大二學生,沒有過什么突出的成就和經(jīng)歷,甚至也稱不上小鎮(zhèn)做題家,只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
我不想也不愿意將我的平凡歸因于周圍沒有好的資源。眾所周知INTJ是一個相當吃資源的配置,且由于I的屬性,大多數(shù)時候我更傾向于默默做好手邊的事情。
之所以稱自己為非典型INTJ,就是因為我并沒有拿到很多世俗意義上算是成功的結果。在主流媒體上,大多數(shù)INTJ如馬斯克、谷愛凌等等都拿到了大的結果,在自己的領域里完成了“證道”。
過去一年里我才剛剛開始認知世界。我應該算是INTJ群體里較晚分化出來的個體了吧,出于I人的內傾,以前我是與我無關的事情都不關注的,“一心只讀圣賢書”莫過于此。18歲以前很怕脫軌,緊緊攥住老師課堂的時間,生怕掉隊(事實上,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這是極其低效率的模式),沒空進行思想層面的思考,只是被恐懼啟動著,直到高考結束。
因為沒有拿到過大的稱得上“逆襲”的結果,或者說因為將微小的成功常態(tài)化,我常覺自卑,甚至一度找不到存在的意義,直到今年我才隱約摸索到自己存在的動力和意義,并且能夠做到積極投入生活。
剛才小憩了一會,走在路上思緒萬千,有很多想要輸出表達的東西卻抓不住一條主線,近來我探尋事物本質到了極點,總想將一個事物抽象到最簡,哈哈。
好像有點跑題了,嗯,想寫的東西太多但沒有一個結構化的框架,那就想到什么寫什么吧,就像日記一樣漫無目的的發(fā)散也不失為一種有趣的形式。
總結一下,我會以日記的形式表述我當日的所思所想,給未來的自己和其他探尋INTJ樣本的朋友一個樣本,研究剖析一個非典型INTJ的日常,或者說進階日記。
最后,很高興認識你,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