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筆挺地佇立在學校辦公室窗前,目光直直地穿透那扇玻璃窗,落在校園里嬉笑玩鬧的學生身上。日光毫無保留地傾灑,在學生們身上勾勒出青春靈動的輪廓,可這一幕在楊舒眼中,卻激不起半分波瀾。她精心籌備許久的教育改革項目,原本是她教育生涯中熠熠生輝的希望燈塔,引領著她和學校邁向新的教育征程,此刻卻如同狂風暴雨中飄搖的孤舟,脆弱得不堪一擊,仿佛下一秒就會被洶涌的波濤無情吞沒。
楊舒骨子里就透著一股對教育事業的熱忱與執著,她對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有著深刻洞察,心中一直藏著打破常規、革新教育的宏愿。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她不知熬過了多少個日夜,一頭扎進浩如煙海的資料里,逐字逐句地鉆研,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靈感。她還不辭辛勞,走訪了多所遠近聞名的先進學校,實地考察、虛心求教,詳細記錄下每一個創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回到自己的學校后,她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將所學所感融會貫通,制定出一套極具前瞻性的改革方案。這份方案里,課程設置靈活多變,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學科框架;實踐教學、小組合作探究等新穎元素巧妙融入,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綜合素養與創新思維。項目初期,她憑借著理性的分析與堅定的信念,贏得了部分領導與老師的認可,大家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改革后的美好前景,仿佛已經看到學校教育質量即將迎來質的飛躍。
然而,改革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改革方案真正落地實施,阻力便如潮水般洶涌襲來。部分家長深受傳統教育觀念的禁錮,堅信只有通過大量的書面作業、頻繁的考試,孩子才能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中脫穎而出。在他們眼中,楊舒的改革方案無疑是一場冒險,極有可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進而影響未來的發展。家長們迅速聯合起來,向學校施壓。他們頻繁撥打學校領導的電話,言辭激烈,甚至帶著幾分威脅的意味,要求停止改革;還精心組織了家長代表,多次氣勢洶洶地來到學校,與領導面談,態度堅決,毫無商量的余地。
面對家長們的質疑與反對,楊舒心急如焚,但她骨子里的理性讓她迅速冷靜下來。她深知改革之路本就艱難,卻沒想到會遭遇如此強大的阻力。為了說服家長,她充分發揮自己的組織能力,主動策劃了多場家長會。家長會現場,楊舒站在講臺上,身姿挺拔,手中緊緊握著發言稿,眼神堅定而誠懇:“各位家長,我們的教育改革絕非讓孩子們輕松玩耍,而是希望通過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式,挖掘孩子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不僅有助于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更能為他們未來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家長們似乎并不買賬,臺下瞬間一片嘈雜。有人大聲質疑:“說得好聽,可成績要是掉下來了,誰負責?高考能因為你這改革就降低分數線嗎?”還有人直接站起身來,滿臉怒容,手指著楊舒:“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希望他們能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你這改來改去,我們心里沒底啊!”面對家長們的質問,楊舒依舊保持冷靜,不慌不忙地耐心解答,可家長們的態度依舊強硬,這讓她感到無比挫敗。
與此同時,學校領導在家長們的壓力下,也開始對楊舒的項目產生動搖。原本支持她的領導,如今也變得猶豫不決,多次找楊舒談話,委婉地表達希望她能重新審視方案,做出一些妥協與調整。楊舒看著自己傾注了無數心血的項目陷入僵局,內心充滿了焦慮與無助。但她骨子里的執著讓她不愿輕易放棄,她一遍又一遍地翻看項目資料,試圖找出既能滿足家長訴求,又能保證改革核心內容的平衡點,可每一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夜晚,楊舒獨自坐在書房,燈光昏黃黯淡,周圍寂靜無聲,只有她翻動資料的沙沙聲。她望著堆滿桌面的資料,淚水在眼眶中打轉,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母親的身影。
她想起母親找上門的那個清明,腕間的開光佛珠不斷撞擊著大學時自己給她買的金鑲玉耳墜,叮當聲里裹著香火錢特有的銅臭味。“舒舒打小就愛收破爛,”老太太捻動木珠的速度像在給亡夫撥算盤,“六歲藏糖紙,十六歲藏情書,二十六歲藏結婚證——可惜這次藏的是個活人。”那時的楊舒,剛剛經歷感情上的創傷,母親的話雖帶著嗔怪,卻也有著一種難以言說的心疼。如今身處事業的困境,楊舒多希望母親能在身邊,哪怕只是聽她傾訴,給她一些安慰。可母親遠在老家,她只能在這寂靜的夜晚,獨自回味那些過去的話語,心中滿是酸澀。
在楊舒被工作的壓力折磨得心力交瘁時,她與蘇然的感情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蘇然的工作同樣忙碌,雖然他知道楊舒正面臨困境,但常常無法及時給予她足夠的關心與支持。以往,兩人忙碌一天后,會一起坐在沙發上,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可如今,家里常常彌漫著壓抑的沉默。楊舒滿心委屈,卻找不到傾訴的出口,她開始懷念以前相親時那些輕松愉快的交流場景,那時的她,對未來充滿期待,愛情簡單而美好。
終于,在一個周末的晚上,矛盾徹底爆發。楊舒疲憊地回到家,看到蘇然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她的情緒瞬間失控:“你就知道看電視,你有沒有關心過我?我在學校都快被那些家長和領導逼瘋了,你卻一點都不理解我!”蘇然被她突如其來的怒火嚇了一跳,放下手中的遙控器,試圖解釋:“我知道你辛苦,可我工作也忙啊,我也沒辦法啊。”楊舒卻根本聽不進去,她大聲吼道:“你總是這么說,每次都只是敷衍我,我們在一起還有什么意義?也許我們根本就不合適。”說完,她轉身走進臥室,重重地關上了門。蘇然呆坐在沙發上,望著緊閉的房門,心中充滿了無奈與愧疚。
在這場激烈的爭吵之后,楊舒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她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事業上的困境與感情的危機讓她感到無所適從。她想起相親時遇到的那些男士,他們有的溫柔體貼,有的成熟穩重,似乎都能給予她渴望的理解與支持。而現在,她與蘇然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未來的路也變得模糊不清。楊舒坐在床邊,望著窗外的夜色,淚水肆意流淌,她在心中不斷問自己:“我到底該如何抉擇?是繼續堅守教育改革的理想,還是回到相親的起點,尋找一份安穩的感情?”窗外,城市的霓虹燈閃爍,卻無法照亮她內心的黑暗角落,她的內心充滿了掙扎與痛苦,不知該何去何從。此時,她又想起了母親的那句“舒舒,媽媽盡管有時會說些物質的話,但不管你做什么,媽都支持你”,可如今,這份支持遠在千里之外,她依舊要獨自面對這一切,心中的孤獨與無助愈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