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簡單的晚飯,梁文生回到房間,將書包拿了過來。
書包里只有幾本薄薄的課本,梁文生把它們一股腦倒了出來,攤在床上。
不是他愿意在床上看書,實在是這個屋子里連張書桌都沒有。
人活一口氣,重活一次,梁文生還不信了,自己就沒這個當學霸的命?
就算不為別的,他自己也真的很向往大學的校園生活——算是彌補上一世的一種遺憾和執念吧。
梁文生認真琢磨起了自己的計劃。
----------------------
都說學習要講方法,下午在網吧的時候,梁文生就在網上簡單搜了一下高中的學習方法。
無外乎就是,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上認真聽講,及時整理錯題什么的。
梁文生雖然知道學習這家伙急不來,踏踏實實做這些確實是應該的,只是他直覺,這還遠遠不夠。多少學生起早貪黑,認認真真多年,卻并沒有多少進步,這說明這里面還有其他門道。
梁文生現在還說不出個一二三,但是總感覺不是那么回事。
粗略地翻了翻手上的課本,梁文生心中大致形成了個計劃。
總的來說就是先易后難,抓大放小。
自己現在的基礎太差,從哪里進步都算進步。
語文是目前最容易提分的部分,要先把基礎的背誦部分拿下。
數學要先把基礎概念補補,甚至要從初中和小學補起,否則都是空中樓閣——看都看不懂還不懂裝懂那就是自欺欺人的瞎搞。
理化生的內容多,先看看能看明白哪個部分就搞哪個部分。反正已經高三了,也不存在什么新課舊課。
如果說最終的目標是高考的話,能抓一部分就算一部分。雖然考試大概率不會考單獨一部分簡單的內容,但目前來說,只能說是有比沒有好了。或許隨著弄懂的部分越來越多,最終還能建立起聯系來。
英語,呃。。梁文生有些頭疼。
這玩意兒大家都說用最笨的辦法就好,那就是——多背。但是就梁文生自己的經驗來說,背了忘,忘了背是常有的事,極度消耗時間,還有耐性。
最關鍵的是,看不到什么希望。
你背了半天的課文、單詞什么的,很少在考卷上出現。當你看到一個句子十幾個單詞只認識一兩個像is、the之類的單詞時,心態是崩潰的,根本沒有看下去的欲望。
嗐,這個先擱著吧。之后看看班里有沒有英語好點的,問問他們咋學的。
梁文生并不打算單打獨斗,混社會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尋求幫助,只有臉皮薄的學生才害怕尋求幫助、害怕所謂的欠人情。
欠人情這個玩意兒,不是說你不跟別人交往就不會欠人情,而是有來有往。
你尋求別人的幫助,你也可以在別的方面幫助別人。
沒有人是不需要別人幫助的。
此外,梁文生還計劃搞一些資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梁文生研究過手上的教材后,發現許多內容寫得極其“簡要”——這玩意兒,你正好看到想要看的部分,比如一個公式或者結論,突然就沒了、。沒了。
據說這是為了提高課堂品質,激發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
梁文生不知道之前上課的時候有沒有被激發出探索創新能力,但是這玩意兒要是用來自學就很。。嗯,就很無語。
而且課本上的習題沒有答案,你做一遍不知道是對還是錯,或者錯哪里了。
要找資料,而且不能光看一家之言。
有時候一句含糊其辭的說辭夠你琢磨小半年的,但是一段清晰明了的說明則能夠像階梯一樣快速地幫助人的思維提升進階。
上一世自己干工地的時候就見過,有的甲方能清晰明了地提出自己的需求,這工程就好做。哪怕對方拿出上百頁的技術要求,對工藝也十分吹毛求疵。但只要提出要求,給出做法就好說。有的甲方則不然,問他需求的時候滿口都是“都行、都行”,但做的時候就各種不滿意,這也不對那也不行,永遠也揣摩不到他想要什么。
資料的事正好趁這幾天在校外,抓緊搞定。
許多學生想要進步,但又很茫然。尤其是自己這也不會,那也不會的時候,簡直毫無頭緒。
去學課本概念吧,覺得學來學區沒什么鳥用,遇到題目依然想不起來,不會用。
去刷題吧,又做不來,十有八九是錯的,白白浪費時間,耗費耐性。
但梁文生十分清楚,眼下自己能把不丟分的部分抓住就算成功——雖然對自己來說這部分可能只占試卷的極少部分。
梁文生翻閱著課本的目錄,在本子上寫寫畫畫——他要列一個大綱。
就像管理一個項目,什么在先,什么在后,什么可以同時進行,做什么對做另一個部分有幫助,都要有個整體的概念和把控,做到心中有數。
課本上零散的知識點很不利于學習,只有建立起點與點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才能有更深切的記憶和理解。
這么做雖然不能做到專精的高度,但如果只是想掌握到個八九不離十的程度卻十分有效。
這東西學校老師雖然也會提及,說什么知識框架啦、脈絡啦,但是很少有人真正重視。
就像大多數老師也會跟你說,要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什么的,但具體怎么預習,怎么復習卻從來沒說。
是讀一遍,還是要了解概念,解讀例題?
要不要做課后習題?
做得太簡單,會不會沒有效果?
做得太深入,那上課要做什么?
關鍵是,哪來那么多的時間?
至于上課,多數老師也不會讓大家打開目錄看上一眼,看看一整個學期都要學什么。往往都是,大家翻開第一單元,第一課,我們開始上課。
然后就一單元一單元地講下去。
這就導致一些學生剛開始決定好好學習的時候很有熱情,但最后學了半天,都不知道自己學了些什么,也不知道這些知識之間有什么聯系。
最終一團亂麻!不得不放棄掙扎。
梁文生按著課本的目錄在作業本的白紙上畫出脈絡圖,再按照自己的經驗稍微進行了一些調整。
梁文生嘆了口氣,目前他手上的資料太少了,這個知識框架也十分簡陋。不過也算勉強夠用了,起碼在梳理的過程中,梁文生對需要學習的內容建立了初步的認識,這能幫助他之后快速定位到老師在講的內容,調整自己的學習。
當然,像建立錯題本之類的策略,梁文生也知道。但這些不是他現在力所能及的范疇,就像一個桶,如果漏了幾個洞去補補還好。這要是個篩子,呵呵。
還是先從基礎做起吧。
夜風吹過窗口有些微涼,天色已經不早了,但梁文生的精神還很好——年輕的身體就是好用。
隨意地伸了個懶腰,梁文生低頭略一沉吟,在寫滿計劃的作業本封面上寫下幾個字:學霸養成計劃。
既然重生少年,又何妨熱血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