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引向西夏境內?”范仲淹和歐陽修表示疑惑。
楊啟源輕描談寫“擾亂西夏,讓當局和民眾對立。”
這可這兩位官場老人嚇一跳,一個看似十三、四歲光景的弱女子居然說這么狠的話。
范仲淹平靜下來,分析“楊啟源,這一策略看似沒問題,實際存在不少困難。西夏民眾對當局有一定的認同感。而且西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應對外部威脅的經驗,其統治階層也會采取措施來穩定民心,例如宣傳民族大義、加強對民眾的思想控制等。此外,宋軍想要準確地把握行動的度也不容易,若過度刺激西夏,反而可能會激發西夏民眾的同仇敵愾之心,使他們更加團結在當局周圍共同對抗外敵。所以從整體上看,這個策略雖有理論上的可能性,但在實際實施中要達成讓西夏當局和民眾對立的目標難度較大。”
“那小女子親自去西夏了。”
得,楊啟源最好閉嘴,她一開口就是嚇人的。
“你只是女子,怎么好上戰場,還去西夏,你不知道萬一失敗意味著什么。”范仲淹急的站起來。
“范希文先生,請聽我將話說完再決定也不遲,我會以一個因家人失散而自己獨自流浪的西夏女子身份去,再說我在宋也是家人失散獨自流浪,我可以借此在西夏的民間活動,慢慢融入當地生活,打聽消息。比如去一些市集跟人聊天,說不定就能聽到民眾對當局的各種看法。而且這個身份也能讓她更容易獲得一些同情和幫助,便于她開展那些試圖制造當局和民眾對立的行動。”
范仲淹和歐陽修聽楊啟源說完面面相覷一下,歐陽修問:“那怎么降低西夏當局和民眾的懷疑?”
楊啟源一聽,模仿那兔表情和語氣:“他們誰會相信這么可愛的小女子會是間諜呢?”
范仲淹和歐陽修表示“你不說,連我們都不信。”
“既然你們不信,他們更不會相信。”
“可是,冒充西夏人還是有暴露的可能呢,你接下來會先從哪個方面入手呀?”范仲淹不解。
“我會先到延州。”楊啟源下定決心。
“啊?”該論到范仲淹吃驚:“你是想跟我一起到延州?”
“是的。”
范仲淹覺得這計劃可行,但情感上過不去,首先楊啟源是女子,去那實在太危險,其次,要是官家知道自己帶一位女子去延州,不知怎么想。
想了半個時辰,估計也沒時間讓他多想,還是下定決心帶楊啟源去延州,但她要女扮男裝,瞞著所有人,包括官家。
實在瞞不住,歐陽修就要做好承擔官家怒火的準備。
當晚,范仲淹從歐陽修家接走楊啟源。
第二天一早,范仲淹和楊啟源離開汴京,往延州方向而去。
楊啟源坐在馬車上,看著汴京離自己越來越遠,心想:“以后再也不來了,如果來,也只能是因為私自出宮被抓來,抓自己的人要不是包拯,要不是內待,更有可能是官家親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