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源深知,要為大宋謀劃一個長治久安的未來,僅憑對遼都和長城的了解遠遠不夠。于是,她毅然決定繼續向北進發,深入蒙古草原和東北地域。
她先是混入了一支前往蒙古的商隊,一路風餐露宿,穿越了茫茫大漠。抵達蒙古草原時,眼前廣袤無垠的綠色大地讓她震撼不已。草原上,牧民們逐水草而居,帳篷星羅棋布,駿馬成群。楊啟源觀察到,蒙古人自幼便在馬背上長大,騎射技藝精湛,全民皆兵的氛圍濃厚。他們的部落之間雖各自為政,但一旦有外敵入侵,又能迅速聯合起來,戰斗力不容小覷。
在與牧民的交流中,楊啟源了解到蒙古人的生活習性和軍事傳統。他們以放牧為生,對土地和水源極為看重,為爭奪資源時常發生沖突。這種對資源的渴望,讓楊啟源敏銳地意識到,假以時日,蒙古極有可能成為大宋統一后的勁敵。
離開蒙古草原后,楊啟源又輾轉前往東北。東北山林茂密,物產豐富,當地的女真部落在這里繁衍生息。女真人身形矯健,擅長狩獵和捕魚,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他們有著獨特的文化和社會組織,以氏族為單位,團結緊密。
楊啟源發現,女真族的武器裝備雖相對簡陋,但他們憑借著對山林地形的熟悉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在這片土地上頑強生存。而且,女真族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渴望與外界進行貿易和交流,這使得他們有機會接觸并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文化。
在東北的日子里,楊啟源親眼目睹了女真族的崛起之勢。他們不斷兼并周邊的小部落,勢力范圍逐漸擴大。楊啟源深知,這樣一個充滿活力和野心的民族,日后也必將對大宋的邊境構成威脅。
楊啟源來到蒙古草原,向當地牧民請教馴馬之術。她了解到蒙古人采用自然馴馬法,在初春寒冷時節,將捕獲的野馬帶上馬鞍和銜鐵,讓其奔跑釋放野性,待精疲力盡時開始訓練。這種方法能讓馬匹適應艱苦環境,成為出色的戰馬。
在北方一些部落,楊啟源發現他們讓母馬在半山腰,幼馬在山下,幼馬為吃母乳努力上山,借此鍛煉幼馬在險峻山路行走的能力。她認為這種方法可讓馬匹適應復雜地形,便記錄下來帶回大宋推廣。
楊啟源了解到蒙古人會對馬匹進行騸馬術、裂耳術和犁鼻術。騸馬術后的馬匹在戰斗中更安靜,利于突襲;裂耳術可減少風聲干擾,讓馬更清晰聽到指令;犁鼻術能增加鼻孔通氣量,提高馬的肺活量。她詳細學習這些手術的操作方法和術后護理,帶回大宋讓獸醫研究應用。
結束了漫長的考察之旅,楊啟源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沉重的憂慮踏上歸程。她明白,自己所收集到的這些情報,對于大宋的未來至關重要,必須盡快將它們送到范仲淹和韓琦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