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千萬不要推廣,否則就不是今晚官家派暗衛抓你這么簡單。”晏殊說道。
楊啟源反而笑了笑:“放心吧,我不會這個時候推廣燒房子理論,畢竟還沒到走投無路的境地。再說,提了燒房子理論,也應該考慮后繼:大宋未來的路何去何從?”
“是該考慮何去何從?”晏殊接過楊啟源的話:“你要知道這個理論比直接造反更猛,直接造反成功的話,最多建立一個新王朝重新來過;你這是挖了這一千多年來的根基,用你的話說,改天換地亳不為過。”
楊啟源笑著說:“其實有兩條路,只不過,我要到各地考察一番才好最后決定走哪條。經濟基礎要與上層建筑配套才行。”
晏清素忍不住問:“不配套怎么辦?”
“經濟基礎是腳,上層建筑是鞋,鞋要適應腳。小腳穿大鞋,大腳穿小鞋,都會摔跤的。”楊啟源解釋道。
晏殊聽完,陷入沉思。
“人摔跤了,還可以站起來;國家呢,這是要付出代價的。”楊啟源說這話時想起近現代史來,被八個國家聯合起來欺負的經過歷歷在目。既然來到一千多年前,種花家由我來守護,不然作為一只擁有大國夢的兔子,豈不白白辜負。此身無悔入華夏,來生還在種花家。
跟晏殊一家又聊了一會,楊啟源回客房睡覺了。
待楊啟源被妥善安頓好,晏殊神色凝重地將晏清素和富弼拉至一旁,語氣低沉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二位,今日楊姑娘所言的這一番理論,切不可外傳。”
富弼滿臉疑惑,脫口問道:“晏殊大人,這理論雖說驚世駭俗,可細細想來,對改革大有益處,為何不能外傳?”
晏殊微微皺眉,目光中滿是憂慮:“富大人,我晏殊一生忠君愛國,心中所思所想皆是為了大宋江山社稷的穩固和官家的統治。這理論一旦傳播開來,雖能為改革提供新思路,但其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內容,稍有不慎就會被有心之人曲解,成為質疑皇權、動搖國本的利器。”
晏清素面露擔憂,輕聲說道:“父親,那我們該如何是好?就這么放棄這些理論中蘊含的智慧嗎?”
晏殊搖了搖頭,沉聲道:“當然不是。我們可以私下研究,將其精華部分巧妙地融入到改革策略中,但絕不能讓這些敏感內容暴露在朝堂之上。我們要以最穩妥的方式,借助這些理念助力改革,同時確保不會給官家帶來任何困擾,這才是真正的忠君之道。”
富弼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晏殊大人深謀遠慮,是我考慮不周了。只是推行改革,若無足夠的理論支撐,恐難服眾。”
晏殊目光堅定:“我們可以將這些理論以儒家經典為外衣進行闡釋,讓眾人在不觸及敏感核心的前提下,領會其中的變革之意。如此一來,既能推動改革,又能維護朝堂穩定,保障官家的統治不受絲毫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