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得知楊啟源的應對策略后,心中暗自佩服她的冷靜與睿智。他按照楊啟源的意思,并未對科舉題目做任何特殊處理,而是靜靜地等待著事情的發展。
而官家趙禎將題目給周敦頤看后,便密切關注著白鹿洞書院以及楊啟源可能出現的動靜。他本以為楊啟源會因為提前得知題目而有所行動,或是利用題目做些文章來影響科舉結果,可幾日過去了,卻毫無異常。
“晏殊,周敦頤那邊可有什么消息?楊啟源有動作嗎?”官家趙禎略顯焦急地問道。
晏殊躬身回答:“陛下,暫無消息傳來,似乎一切如常。”
官家趙禎眉頭緊皺,心中有些疑惑:“這楊啟源到底在打什么主意?難道她真的能沉得住氣,對這題目無動于衷?”轉而對晏殊說:“楊啟源沒軟肋,周敦頤一定有,”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眸光深幽讓人難以窺探:“比如……以周敦頤為突破口,讓他不得不交出楊啟源。”
晏殊表示不解:“他有什么軟肋?”
“這軟肋嘛……”趙禎微瞇著雙眸轉過身來,眼底的鋒芒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讓人難以捉摸的笑意:“晏殊,你覺得一個人最大的軟肋是什么?”
“什么?”晏殊疑惑。
“家人。”官家雙手負于身后,眼眸低垂讓人看不清神色,周身散發出上位者的氣勢:“朕就不信,他能不顧家人的安危。”隨后,讓密探趙猛將他家人接到廬山“款待”。所謂“款待”,好吃好喝招待著,只是不得踏出廬山行宮半步。
官家派趙猛將周敦頤家人轉到廬山安置后,告訴周敦頤。周敦頤派聯絡員將這消息給楊啟源。
楊啟源咬牙切齒,對聯絡員說:“將這信息傳到大宋上上下下都知道。”這消息鬧大了,所有人都上劄子讓官家放過周敦頤家人。
楊啟源這么生氣也是有原因的,作為來自種花家的她深知周敦頤的后代對后世影響大,連楊啟源也受其影響,在大宋推行民間改革和思想改革:
一個推動新文化運動,觸及靈魂。
一個被譽為當代周公,楊啟源更是相當崇拜: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到他身上,毫不為過;相當于諸葛亮,又有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以這么說,集周公之德與孔明之忠為一身。楊啟總愛用種花家網友評價:千古一諸葛,上下兩周公。
“她是想借天下人輿論,”官家右手成拳抵在唇邊咳嗽一聲,眸底閃過些許暗芒:“讓朕投鼠忌器……晏殊,你說朕該如何應對?”
晏殊提議:“放過他家人。”
“就這樣放過?”官家神色未起波瀾,負手在屋內來回踱步,似是在思考著什么,忽地停下腳步:“不行,此舉雖能平息民怨,卻無法讓楊啟源現身。”
“再等等……”官家重新坐回椅子之上,微瞇著眼眸食指輕敲扶手,周身縈繞著上位者的氣勢:“看看楊啟源接下來會有什么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