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喔喔……”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伴隨著雄雞一陣一陣的啼叫,照在了四合院古老的青瓦片上,院內傳來幾聲尖銳的狗吠。57歲的老常叔打了個哈欠,穿上藍布外套,提起褲子,打開厚重的木門,踉蹌著向外走去。
“誰這么早就起床了?”老常叔一邊揉眼睛一邊嘀咕道。
“早啊,常叔。”只見對面住著的小伙子駱行一副尿急的樣子,急匆匆地往堂屋外不遠處的一排廁所走去。
四合院坐落在山腳下,用土磚和青磚修建而成。以堂屋為中心,有大大小小的房屋68間分布在兩側,堂屋對面是一個大池塘,外左側有一排廁所,廁所后面橫著一排豬圈,外右側是一個圓形的曬谷坪,坪下面就是幾十畝良田。
整個院落坐北朝南,冬暖夏涼,前后左右都以房屋為屏障,各自相連,每面各設幾個出口。到了晚上,把所有出口的門都關上,住在這里舒適又安全。
這個院落原是一戶地主所修建,地主一共娶了三房老婆,大太太住正室,東、西廂房各住著一位小妾。后來,新中國成立,家產全部被沒收,這些房屋便分給了窮苦百姓,大家各分得兩間,自此,人們便不用再受壓迫,翻身成為了主人。
老常叔家分得了堂屋左邊的兩間房子,駱行家就分得了堂屋右邊,兩戶面對面住著。老常叔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他的妻子因為肺病去世的早,這么多年,老常叔省吃儉用,總算把孩子們拉扯成人。大兒子娶了鄰村的一個女娃,生下一男一女,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開辟了新的住所;二兒子娶了外地的女娃,也生下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和他住在一起;小女兒嫁到五里開外的村子,生下了一個兒子。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小家,老常叔覺得肩上的擔子也輕了不少。
他來到堂屋外,坐在大方石堆砌的擋風墻旁,掏出旱煙袋,熟練地卷起一根煙,“吧嗒吧嗒”地抽起來。這些煙都是自己家種的,勁大,嗆得老常叔不停地咳嗽。
“啊……”駱行的父親滿叔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從堂屋出來,和老常叔說:“今天天氣不錯,三月底了,可以種早稻谷哩!”
老常叔接過話:“是啊,吃完晚飯我就準備種秧了。你今年打算種多少畝田?”
“我把自己家里的田都種到,要不一大家子的糧食就成問題。駱行今年23啦,這孩子脾氣暴躁,性格直,越大越難管,該給他說門親事了。”
“等他討起婆娘,你和嫂子也就可以少操點心了。”老常叔笑了笑,又吸了口煙。這時,老常叔的二兒媳翠菊抱著孩子出來了:“爸,你幫我抱一下小勝,我去煮早飯,還要煮豬食。”
老常叔趕緊扔掉手中的煙頭,接過一歲多的孫子,抱在懷里:“勝兒,叫爺爺,爺……爺……”這孩子是真討人喜歡,長得白白胖胖,活潑好動,一會兒用手摸爺爺的胡子,一會兒站在爺爺腿上蹦高高,一會兒“媽、媽、媽媽……”地叫個不停,把老常叔樂得喲,那叫一個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