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在無影燈下泛著冷光,像一尾被釘在解剖臺上的青魚。林悅的鑷尖懸在釉面上一毫米處,汗珠順著太陽穴滑落,在醫用口罩邊緣暈開深色的圓點。修復室的恒溫系統發出細微的嗡鳴,將溫度精準控制在22.5℃——這是明代瓷器最適宜的修復環境。
“第七個符號邊緣有切割痕。“她對著錄音筆說,聲音因持續屏息而微微發顫,“不是自然開片,是人為刻入后二次上釉...“她調整電子顯微鏡的焦距,400倍放大下,那些楔形符號的刻痕里竟然嵌著幾粒反光的晶體。
“考古報告不是言情小說,不用渲染氣氛。“
周揚的聲音像把冰錐刺進她的后頸。男人斜靠在X光片觀片燈前,熒光將他瘦削的面容映得青白。他食指正神經質地摩挲著觀片燈開關,鎢絲在他瞳仁里燒出兩個橘紅的小洞。林悅注意到他今天換了副金絲眼鏡——鏡腿處刻著細小的編號“ZY-0423“,這是中心高級修復師的特殊標識。
“這些符號穿透了胎體。“林悅調出三維掃描圖,“您看這個橫截面,刻痕深度0.3毫米,正好到達釉下青料層...“
周揚突然用CT片拍打自己大腿:“三年前那對琺華彩梅瓶,也是這樣被過度解讀的。“膠片發出脆響,驚飛了窗外一只灰斑鳩。陽光透過羽毛間隙,在CT片上投下游動的陰影。
林悅的筆尖停在記錄本上。周揚左手小指正在不自然地抽搐——這是文物修復師常見的職業傷病,但此刻那根手指的痙攣幅度明顯異常。她突然想起入職培訓時聽過的傳聞:三年前有批出土文物在修復過程中離奇損毀,而負責人...
“小周啊。“
陳教授的聲音從古籍修復室飄來,伴隨著水波紋般蕩漾的檀香。老人佝僂的身影被書架切割成碎片,唯有手中的犀角放大鏡在暗處幽幽發亮。他正在翻閱一本包著牛皮紙的檔案,書脊上燙金的“1992“字樣已經斑駁。
“永樂的星圖該還到B區了。“陳教授頭也不抬地說,放大鏡掃過一頁泛黃的圖紙。林悅瞥見那上面用紅藍兩色標注著某種地下管網,邊緣處蓋著“絕密“的鋼印。
周揚的指節突然泛白。林悅看見他白大褂后襟粘著片枯葉,邊緣呈鋸齒狀——那是資料室特有的樟木標本葉片,而普通員工根本沒有資料室鑰匙。
“教授!“林悅舉起紫外燈,“這些符號在365nm波長下會呈現同心圓熒光!“
陳教授的放大鏡“嗒“地落在明代《考工記》上。書頁間飄落一張硫酸紙,上面用銀朱筆勾勒著與梅瓶底部完全一致的七星陣列。當老人枯瘦的手指展開紙卷時,林悅看清了邊緣那行褪色的批注:
地官赦罪,七曜鎮魂
萬歷四十七年欽天監密檔
周揚突然劇烈咳嗽起來,指縫間滲出某種藍綠色粉末。林悅想去攙扶,卻被他袖口閃過的一道金光釘在原地——那是枚嵌在袖扣里的微型羅盤,指針正以違背物理規律的方式瘋狂旋轉。
“資料室...“他喘息著指向走廊盡頭,“銅鐘...銅鐘響了...“
死寂中,確實有某種金屬震顫的余韻在空氣中蔓延。林悅突然想起入職培訓時,老館長說過中心地下的銅鐘是明代遺物,三百年來只會在兩種情況下自鳴:一是地震前夕,二是...
“X射線衍射儀準備好了嗎?“
陳教授的聲音將她拉回現實。老人不知何時已戴上了白手套,正用鑷子從梅瓶底部提取微量粉末。林悅注意到他的手套內側隱約透出青色紋路——那是長期接觸重金屬試劑留下的痕跡。
“能譜分析顯示含銻量異常。“林悅調出剛生成的檢測報告,“比正常明代青花高出20個數量級,這簡直...“
“像祭器。“周揚突然插話,聲音嘶啞。他摘下眼鏡擦拭時,林悅看見他眼底布滿血絲,“正德年間江西藩王墓出土的鎮魂瓶,就有類似的元素配比。“
三人同時陷入沉默。梅瓶底部的符號在午后陽光下泛著詭異的虹彩,七個光斑在墻上投出不斷變換的幾何圖形。林悅的筆記本突然被風吹開,她前天隨手畫的設計圖邊緣,不知何時多了行陌生的朱砂小字:
子時三刻地庫丙戌
“我去準備巖相分析。“周揚突然起身,白大褂帶翻了一杯茶水。褐色的液體在報告單上漫延,恰好模糊了某個關鍵數據。林悅想搶救文件時,指尖碰到他冰涼的手腕——脈搏快得不像活人。
陳教授輕輕按住她的肩膀:“小林,去庫房取些脫鹽蒸餾水來。“老人遞來的銅鑰匙上刻著八卦紋樣,入手沉得反常。當林悅走向庫房時,背后傳來瓷器碰撞的脆響——周揚正用那枚袖扣羅盤在梅瓶底部比劃,而陳教授的放大鏡折射出的光斑,恰好籠罩著兩人之間的某個虛空點。
庫房走廊的聲控燈突然全部熄滅。黑暗中,林悅聽見某種黏稠的液體滴落聲,還有像是古籍書頁快速翻動的嘩啦聲。當她終于摸到庫房大門時,銅鎖竟然自行彈開了——里面整面墻的樟木標本柜都在微微震動,數百個玻璃罐中的防腐液泛起漣漪。最頂層的某個罐子里,一截泡得發白的手指正指向北方,指甲蓋上清晰可見七個楔形符號的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