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斌的媽媽就是三年級的班主任王老師,晚上下學后他倆跟著三年級同學練了練,領操的是三年級的大隊長,王老師把家穎暫時放在了第一排的中間,說要根據練的結果排前后。
回到家后,媽媽已經做好飯,奶也擠好了,也有三三兩兩的人過來看衣服和鞋,媽媽招呼著,家穎招呼著過來打奶的人,也有打奶的先過去看衣服和鞋,完了過來取奶。
等麗英忙完,孩子們已經吃完盒子飯和烙餅,盒子飯已經團到一起,她在里面加了點水,就湊合著吃了幾口。下午比她預期的要好,原來倒賣衣服比自己做好衣服去賣要掙錢多了。家明和家莉還在二爺爺家和兩個孫子,還有鄰居的孩子玩得很是起勁,家穎正坐在小凳子上啃著一本厚厚的小說,麗英是在考上高中看得《平凡的世界》,她喜歡看書,也贊成家穎看書,但是看她這么小就開始看這么厚的書,還是莫名有些欣慰,“你和誰借的書?”麗英輕聲問道,“王玉家,媽媽,王玉的二姐真好,她家書真多,我看完這本書,還可以去找她二姐去借。”“你能看懂?”“差不多。”“帶上家明上學,對你學習有影響嗎?”“沒有,家明挺乖的。”“如果有影響,媽媽過去和二奶奶說一下,一個月給上5塊,讓她幫著看家明。”“媽,真不用了,家明跟著我,我倆和老師都習慣了,那錢留著還債吧。”“你先試試,媽是真怕影響你學習,昨天進回來不少貨,媽媽和姥爺最近把它處理了,咱們家應該就沒有這么緊張了,如果有影響或者老師同學有意見,第一時間告訴媽媽,媽媽就和二奶奶說一下。”“媽,你這兩天肯定累壞了,碗筷我收拾,你先泡腳解解乏,早點睡。”麗英全身就和散架了一般,也沒和家穎客氣,泡了腳就回屋里躺著了。
家穎看小說看得入迷,后來聽見鄰居三三倆倆都在叫孩子回家,才放下書把弟弟妹妹叫回來,帶著他們洗漱后,給弟弟妹妹講了一段《平凡的世界》片段后,姐妹三回臥室時才把麗英吵醒,當她們娘三躺被窩后,家穎看著麗英摟著家明睡著了,家莉一個人睡得也挺香,輕輕關了燈,自己又跑到廚房開始看小說。
麗英睡得不踏實,有點口渴,她睜開眼,開燈后看見家穎不在,看了一下時間,已經11點了,最近家穎晚上有時間就會去廚房看書,她到廚房倒了點涼開水,叫家穎回去睡覺,家穎大了,要不把正東面的房間最近抽空收拾一下,在從木匠那里買一個小桌子,或者看看妹妹們有沒有不用的,晚上看書或做作業就不用在廚房了。
第二天,建斌對她說:“我家王老師讓我和你定一下是明天上午還是后天上午坐車去縣城?她要給咱倆買書,還答應給我買白襯衫、褲子和皮鞋。”
家穎說,“那你給我買一本書吧,厚一點的,衣服和鞋我這兩天看能不能借上。”
建斌遲疑了一下,說道:“你要是和王老師一起去,還可以自己挑書,吃好吃的,王老師挺喜歡你的,她老說生我少活十年,要是有個家穎這樣的姑娘能多活10年,走吧,有時候我覺得你活得不少年。”
家穎聽后楞了一下,想到:“少年,貧窮的孩子沒有權利要求少年,但是,不妨礙她可以學習,閱讀,還有夢想,現在溫飽方面比原來的少平已經好很多了。”
“可能孩子生下來,就會有不同,這是沒辦法的事。”說罷笑著看了看家明。
建斌看了看家穎,沒吭氣,少有的坐在他座位上開始看書。
家穎中午帶著弟弟妹妹回家后,麗英和麗琴已經把正東房給收拾出來,換上新洗的床單,也已經把家穎和家莉的被褥都給搬過來了,中午做的是燉白菜粉條,里面星星點點可以看見一些肉末,家莉看見她的新房間很開心,顧不上吃飯,跑到二爺爺家分享她的新房間:”二爺爺,二爺爺,我和姐姐要水(睡)新房間了,床單是粉色的,好看哩。”家里響起二爺爺和二奶奶的笑聲,家穎想著妹妹那得意的小神情,嘴角就往上揚了,家明在新炕上翻了幾個跟頭,被麗英抱下來一起往廚房走去。家穎輕聲問三姨:“三姨,我們下個月有個廣播體操比賽,六姨有沒有小了的或者現在穿的白襯衫和黑裙子,黑皮鞋,比賽完我就還了。”“白襯衫和黑皮鞋有,我下次過來給你帶上,大小你得試試,黑裙子倒是沒有。”“家穎,你咋不和媽說。”“媽,你每天忙得團團轉,借衣服的事我盡量自己解決,實在不行我再和您說。”“黑裙子媽媽給你做一條新的吧,襯衫和皮鞋先看看你六姨的。”“好。”家穎笑著答應完就去叫家莉回家吃飯了。
麗英和麗琴用高粱面和白面混著做得插尖面,她倆邊做邊聊:“我今天去了西社村,一上午賣了35件線衣,12雙皮鞋,收成還可以。”“姐,今天咱們村里買衣服和鞋子的人就很少了,我膽子小,不敢去鄰村賣去,讓爹去鄰村和媳婦們談衣服和鞋,估計也夠嗆。”“剩下的我賣吧,如果每天像這樣子賣的話,20來天也就賣完了,實在不濟,1-2個月也就處理完了。”
當天中午,家穎和家莉在自己的房間睡得午覺,家莉躺下沒一會就睡著了,家穎還是利用時間開始閱讀,她已經看到少平離開家鄉,為了自己的夢想,做著最辛苦的小工,但是他有夢想,也沒忘記閱讀和提升自己,同時也有了更廣闊的思想天地;少安通過不懈努力,也終于有了自己的磚廠,有了自己的新房,有了自己的尊嚴和臉面。自己家呢,自己已經九歲,從記事起,就是媽媽一直忙忙碌碌,為生活奔波,奶奶到處和人吵架,她一直不理解,奶奶為什么和每個人都有假吵,這本身就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她這么小都明白這個道理,奶奶都那么大年齡了,怎么就不明白呢,爸爸對她來說是個模糊的稱呼,她們一年也就能見爸爸一兩次,她們姐弟三對他是陌生的,也是害怕的,彼此之間總感覺隔著一些距離,等過幾天稍微熟悉一些,他就又走了,等下次回來就又陌生了,有時候,她看見別人家的爸爸把孩子架在肩膀上,孩子樂得咯咯笑,就想:“如果爸爸也和別人家的爸爸一樣,一直在家里,家明坐在爸爸肩膀上,估計能樂瘋了。”她看見別人家重活都是爸爸干,而自己家永遠就是媽媽,即使爸爸在,扛糧食,爸爸也扛不動,做買賣,爸爸說他拉不下臉面,其實她清楚,媽媽也是趕鴨子上架,如果不行,她們這些孩子怎么辦?說到底,就是爸爸還是考慮自己多一些,考慮這個家和媽媽少一些,特別是看到奶奶欺負媽媽,家穎就莫名的氣憤,媽媽真的太可憐了,有好幾次,半夜家穎聽到自己家有人敲門,也有人用手電筒往家里照,媽媽只是不出聲,也不開門,等人走后,她能聽見媽媽輕輕的哭泣聲。有一次爸爸回來,也有人敲門,媽媽和爸爸說:“你今天出去解決一下,總有兩三個人過來敲門,你今天就是拿棍子把他的腿打折了,這錢我也掏,要不這事也沒個完,村子里還以為我是個啥人。”“出去干啥,敲會也就不敲了。”“你不出去,改天我出去拿棍子去打,我不怕,只是怕嚇倒孩子,如果你出去,孩子們有我在,她們不會怕。”爸爸終歸還是沒有出去,家穎依舊聽見媽媽輕微的哭泣聲,只不過,那次,媽媽哭了很長時間,第二天眼睛腫得都快睜不開了,家穎知道,媽媽應該是對爸爸徹底失望了,她現在能做的是,只能是盡量學習好一些,家務多做一些,讓媽媽稍微少累一些,這樣,和建斌說的少年感應該越來越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