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點啊,動作這么慢”一位魁梧的駕駛員,左手抽著煙,右手對著營業(yè)室的開單員指指點點的催促到。
這便是很多服務行業(yè)開單員的日常,每天需要接待很多的客戶,有性格好的,也有性格差的,還有故意找茬的,有時候每天說話太多可能下班都不想說話。
看似非常清閑的工作其實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心酸。
“凌霄,下班就趕緊回來幫忙,我先去地里掰玉米。”王凌霄的媽媽打電話過來催促。
掛掉電話的王凌霄拖著疲憊的身體又開始下班后的另一場勞作。
42歲的王凌霄是一家公司的開單員,20歲開始打工,只做過兩份工作,上一份工作干了十多年,這份開單員的工作一干又是七八年,就這樣在平凡中安穩(wěn)度過了半生。
下班后王凌霄還來不及吃飯就匆匆趕到地里去幫助母親干活,天黑了才回去吃飯。
“你們辦公室工作又不辛苦,下班還可以幫忙干點活。”王母邊吃飯邊說道。
辦公室工作不辛苦,應該是廣大老一輩農(nóng)村父母的認知,她們覺得風吹不到,太陽曬不著,不用拿重物便是輕松。
半生節(jié)儉的王凌霄,其實有不少存款,如今40多歲的她已經(jīng)做到城里有家,村里有房,開車上下班,女兒上了重點高中,老公的事業(yè)也蒸蒸日上。
最頭疼的就是這60多歲的老母親,兩年前父親病逝,母親說什么都不愿意放棄種地,也不愿進城享清福,一個人在老家又常常容易胡思亂想,時不時與鄰居發(fā)生點口角把自己氣到生病。
中國式的父母對土地似乎格外有情感,即使不缺吃穿了還是沒苦硬吃。就這樣王凌霄和老公也得跟著一起吃,她的老公甚至特意請了2天假來幫忙收玉米,當然今天想講述的主題不是王母,而是王凌霄。
20多年前,王凌霄作為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中專生,不僅長相出眾,一個女孩子敢拼敢闖,上學的時候就邊打工邊供自己上學。
那時候家里窮的叮當響,父母都是農(nóng)民,無論從思想還是仕途上幫襯不了半分,他們能做的只是把孩子養(yǎng)大,至于工作、婚姻這些大事只能靠自己去跌跌撞撞的打拼,至于最后如何最終大都只能聽天由命。
盡管上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不伐條件好的男子,但孝順的王凌霄說,她只想找農(nóng)村的,不能嫌棄她的家庭,要幫襯她的父母干活,所以幾個城里條件不錯的男子都被拒之門外。
后來王凌霄在工作的地方遇到了一名追求者,也就是他現(xiàn)在的老公,陳浩。
陳浩是個不善言辭的男子,20歲少女的青澀遇上22歲少年的靦腆,開啟了一段長青的平凡感情。
“我注意你很久了,如果你沒有男朋友的話,能不能考慮一下我。”陳浩低著頭,緊張的說出了這句雖然很土卻很真誠的告白。
“我家是農(nóng)村的,家里很窮,和我在一起要吃苦的喲。”王凌霄看著這個靦腆的男孩說到。
其實,王凌霄也注意陳浩一段時間了,這個男孩子工作努力,人老實,還是個高學歷的本科生,所以王凌霄準備和他交往試一下。
“我家也是農(nóng)村的,只是我們家離公司上千公里,有點遙遠,可能家里也給不了什么幫助。”陳浩答。
“那既然我們都靠不了誰,就相互一起努力成為彼此的依靠吧。”王凌霄答應了陳浩的表白。
就這樣倆人沒有拖拉,沒有過多的言語走到了一起。陳浩自從和王凌霄在一起后,經(jīng)常幫助王凌霄家干活,一次王父生病,陳浩不僅拿出自己的積蓄主動去交付醫(yī)藥費,還如親兒子一樣的陪伴床前,隔壁床的還以為陳浩才是親生的。王凌霄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父親康復以后倆人舉辦了簡單的婚禮。
結婚的時候沒有像樣的家具,沒有漂亮的婚房,只有簡簡單單的筵席。婚禮當天,陳浩承諾一定會努力打拼,爭取讓王凌霄過上好日子。
婚后的生活也一如既往的平平淡淡過著,陳浩不太擅長處理人際關系,家里大事小事都是王凌霄在操心,但賢惠的王凌霄不僅自己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還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那時他倆的薪水不高,盡管王凌霄已經(jīng)很努力了,一個女孩子學會了多重的技能,但還是在快要升職的時候被空降的關系戶頂替。
隨著女兒的出生,陳浩決定換一個收入相對高一些的工作,這樣才有可能買房子,有一個相對舒適一些的居所。
陳浩很順利的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王凌霄因為學歷及職場對女性在那個年代并非很友好,不敢隨便亂動,安安分分的在底層堅守了很多年。
就這樣,兩位除工資外沒有多余收入的普通打工者,也在多年的努力后,在城里買了房,還買了車,那時候她們是村里第一戶買車買房的人,村里很多人都很驚訝,王凌霄的工資就兩三千塊,她老公的也就六七千,怎么能那么快買房買車呢?
確實,那些年他們節(jié)儉到極致,一年到頭不怎么買衣服,每天除了必須的家庭開支外,其余的錢全部強制儲蓄,即使買完了房子,其實她們的新房子里除了床和做飯的廚具外,暫時沒有其他多余的家具,因為首付和車子已經(jīng)耗盡了所有的積蓄。
后來倆人漸漸的隨著經(jīng)濟緩解一些后,新房子住了四五年才差不多漸漸買齊了家具,像一個真正的新家。
當節(jié)儉成為習慣刻在骨子里,哪怕后面生活好了,有了積蓄,依舊還是對自己摳摳搜搜,這是父母輩的思想,但80后的王凌霄好像也將這種節(jié)儉進行了延續(xù)。
轉(zhuǎn)眼那對20歲的少年情侶就成了40多歲的中年夫妻,20年的相濡以沫沒有什么爛漫的事情,甚至也沒有什么節(jié)日的驚喜,未說過一句動人的話語卻做盡了真愛的事情。
有一次因為家里雞毛蒜皮的一些小事倆人發(fā)生了很大的爭吵,王凌霄氣氛中說出了“離婚”二字,陳浩也賭氣說“離,明天就離。”,倆人找好了戶口本,準備好了資料,卻在分割財產(chǎn)的時候紅了眼。
“房子留給你,你和女兒需要住的地方,錢也留給你,你工資不高需要用錢。”陳浩說。
“你什么都不要嗎?想好了喲?”王凌霄說。
“想好了,還有,即使我們離婚了,你的父母我也還是會照顧的。”陳浩答。
此話一出,王凌霄忍不住紅了眼,這么好的老公還離什么婚,于是倆人相視一笑和好如初。
王凌霄是在結婚幾年以后才去過陳浩的老家,那時候交通不便,路費很貴,他們的女兒三歲的時候才第一次見過陳浩的父母。那時王凌霄才知道,雖然同是農(nóng)村的,其實陳浩的家庭不差,而且如果不是因為娶了她,他人生前20年從未干過農(nóng)活,甚至還是父母捧在手心長大的,卻因為娶了她,掰包谷、扛重物、手心磨起了老繭。
陳浩的父母很開明,走的時候拿了一張銀行卡賽給了王凌霄,并深情的說到“我們暈車,做不了那么遠的車,平時工作生活上幫不了你們什么,這點錢你拿著,就當我們兩位老人的一點心意。”雖然王凌霄沒有要,卻是滿滿的感動。
所以她常常會說“男人也需要關懷,陳浩同樣背井離鄉(xiāng)生活在了我生長的地方,任勞任怨贍養(yǎng)著我的父母,照顧著我們的小家,就憑這一點,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要包容理解他。”
40歲那年,他們實現(xiàn)了父母最大的心愿,在村里建了一棟很漂亮的房子,從此城里有房,村里有家,女兒也考上了重點高中,一家人都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42歲的王凌霄,依舊做著普通的開單工作,拿著普通的薪水,可是40多歲的她身材還如20多歲的那個少女一般,工作之余她堅持跑步,看書,跳舞,心態(tài)格外年輕。
有一天她剛剛送母親到醫(yī)院檢查完身體,老公又打來電話說生病,剛好周末女兒陪著一起照顧奶奶,女兒突然說出了一句“媽媽,你可太重要了,你看奶奶、爸爸和我都離不開你。”
本來黑云密布的心情瞬間雨過天晴,王凌霄聽著女兒的話語好像安慰自己“是呀,總覺得自己沒什么本事,但在家人這里自己是無比珍貴不可或缺的至寶。”
也許她還是那個普通的她,不曾有人注意。就這樣平凡的過了半生,如凌霄花一樣,但即使微小,卻也沿著自己的藤蔓,一路向上攀爬,幾十年如一日,不屈不撓,最終自己想要的東西雖然慢一點,卻都在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