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和老張講了我和康康的事,老張覺著女孩子之間就是麻煩。他們同學幾個從高中到現在,依然一個群里整天扯皮拉呱。
我昨天也給老張講了另一個朋友,小鄶子。她姓gui,四聲。我想起康康,我就一定會想起小鄶子。我高中的最后幾個月就是與她結伴而行的。
2000年初,女孩在高中時候喜歡玩的一個游戲就是和好朋友結成“夫妻”,每天老公老婆地叫,膩歪歪的,樂此不疲。我呢,現在是不小了,但我確實也年輕過的,年輕的時候一樣會玩點當時覺著超神氣現在想來超幼稚的游戲,就像這個游戲。我最初是非常反感的,嗤之以鼻到誰在我眼前這么稱呼對方,我都覺著對方惡心。
但是,小鄶子突然有一天就開始追著我叫老公,我很反感。還會時不時地對我撒嬌。我覺著真是不務正業,不好好學習,每天就想些沒有用的。但是,不讓她喊,她偏喊。她是那種嬌小的女生。160的個頭86斤。在我們班,女生普遍165以上,她就顯得格外可愛。大眼睛忽閃忽閃,還和我妹妹同年同月同日生。當我知道這個之后,我就不管她怎么鬧騰了。
她特愛吃“朱大哥”,就是一種超辣的有燒烤味道的豆制品。我記得,我們每次吃完飯回來,會路過學校小吃部,她都會沖進擠滿學生的小空間去,高舉著5毛錢,買一包就走。我和她一起吃飯之前,我很少吃辣,因為我父親胃不好,不能吃辣,所以我家的飯菜都是忌冷忌辣的。所以,我剛開始吃的時候辣得和個什么似的,卻發現真好吃,就一直吃,后來吃著吃著就麻木了。現在想想,我之所以這么能吃辣,都是讓她給培養出來的。她還告訴我,能吃辣的女人能當家。
我與她在一起的時候,一點壓力都沒有。那時,我特嗜睡,所以每天早上她都是為了讓我多睡一會,自己會早起把水打好放在洗手間里,還會把牙膏擠好放在牙杯上,我起床了,直接到洗手間那個固定的位置洗臉刷牙就好。我們當時是集體宿舍,公共洗手間,洗手池是一個大通池子加一排水管的那種。一早起床,一層樓的女生都去一個洗手間,所以,像她這樣還占個位置給我的,是經常會被人窩囊幾句的,也為此和別人吵過幾次。但是,我一直都不知道。是大一寒假,我們回高中見班主任之后去聚餐,才有人告訴我。那天我們分別的時候,我抱著她,告訴她,有事和我說哈。你要你說,我都在。
她可能也不理解,我為啥那次那么熱情。因為,我是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認識到,我為別人做的事情,也有人為我做了。還都是默默地,沒讓對方知道的情況下。
小劊子有個當老師的姐姐,所以她囂張得很。她經常和我們說,不用怕老師,很多老師還不如我們呢。為了讓我們相信,她就給我們說她姐姐的例子,比如,她姐姐在高中教語文,自己沒有大多數的學生高,有時候批評批評,就看不見學生的臉了,要退后一步才能看到,還得假裝什么都沒發生。比如,她姐和另外的老師一起去吃飯,最怕遇到學生,尤其是自己的學生,因為她姐說,很多老師除了站在講臺上厲害,在講臺下是不喜歡和人打交道。比如,別看她姐在學校厲害得沒個樣子,回了家,七大姑八大姨都能說她幾句,嫌她不找對象。比如,她姐放假在家不想返校值班,就一定要拉著她一起。還有很多,太過于私人,不好寫出來。
她講得多了,我們倒是沒對自己的老師有什么親切感,倒是對她姐倍兒有親切感。她姐姐會經常老給她送吃的,最初她不吐槽她姐的時候,我們第一次見她姐姐就感覺姐姐是個老師。因為她在樓下一站,胳膊一抱胸,頭微揚,左邊看看右邊看看,就是班主任查班的標準動作。
我們宿舍的八個人,有長一段時間都覺著自己也有個當老師的姐姐。
她是個喜歡分享的人。因為她真的是被愛包圍著長大的女孩。她出生在一個中產家庭,爸爸是從事建筑行業,媽媽是小學老師,與姐姐相差6歲,姐姐畢業就當了老師。用她的話說,她家是三個人掙錢她自己花,花不完,根本花不完。所以,高中三年,班里除了走讀生可以每天與家人見面,再就是她了,她的家人每周都來,她還會今天讓姐姐來送點薯片瓜子什么的,明天讓爸爸媽媽送點餃子炸藕合之類的。我們與她同一個宿舍,很幸福呢。
她大學畢業后,去了新加坡工作,嫁了馬來西亞的老公,定居在新加坡。她老公家里除了和她要錢花,別的什么也不管。她的房子是她家里拿了首付買的。買了之后,她公公婆婆就住著不走。因為這個事情,她和老公經常吵架。她老公還是不錯的,知道自己的父母做事太過分了,想辦法把自己的父母勸回去了。
她是個不受欺負的。有一次她在和家里視頻,她老公過來和她事情,她倆說著說著就吵起來了,吵著吵著就動手了。她沒吃虧。她爸媽全程看著沒掛視頻。當時我們聊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還都沒有孩子,聊到開心得張牙舞爪。現在我們都有自己的女兒了,我想她可能與我一樣,再想起當年這個事情的時候,她父母當時得多心疼她。就算她最后打贏了,但是,眼睜睜看著女婿和自己的女兒動手,自己在千里之外,是多么無力。
其實,從那之后,他家人總說,過得不開心就回來。她還和我說,她和她老公關系挺好的,她老公也挺顧家的,怎么就是得不到她家人的認可呢。或許,真的是那次視頻之后,她父母覺著孩子把她留在自己身邊更放心吧。就像當年她出國,她爸說,最舍不得的就是她不在自己身邊。
這應該是很多父母的矛盾點吧,既不想孩子離自己太遠,又不敢要求孩子為自己的想法改變他們的人生方向。
我爸媽也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