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帶鎖的城

第一章天降

90年代的偏遠山村除了硬件設施落后、封閉以外,山村里的人倒也淳樸干凈,經濟改革的春風吹遍中國,這座山城也逐漸發生著變化。縣城里熙熙攘攘好不熱鬧,鄉鎮每逢趕集日也是人來人往,無一不在提醒著人們日漸紅火地生活。劉梅和葉舒心的生活卻在大山深處的一個山村里生根。

新建村雖然叫“新建”,但卻是白水鎮毛壩鄉下的“新建”,若真論起來,白水鎮才勉強算的上可以趕集的地方,毛壩鄉則位于鎮對面的山上,二者之間隔著湍急白水河,靠著一座搖搖欲墜的吊橋相連,人走在橋上會聽見風在耳邊呼呼作響,一往下看就是奔騰的白水,吊橋會不斷搖晃的讓人些許顫栗,但它依然倔強的用孱弱的身軀扛著眾多行人的行囊。毛壩鄉在山頂,所以過橋后就有人工開鑿的土泥公路蜿蜒上山到達新建村口,這條公路是鄉民們按照家戶分配修建,只能勉強通行摩托和抗造的老長安車,若遇下雨,坑坑洼洼滿是泥濘更是不便,只能靠雨后鄉民們的修修補補勉強維持。但這是鄉民們通向白水鎮的唯一方法,還得是山里經濟條件稍好的人家才能乘坐交通工具,大多數鄉民若是趕集情愿背著貨物步行3小時也舍不得將微薄的賣貨收入拿去坐車。泥路只通到新建村口,后續就是原始大山的曲折小徑,行走都相對吃力。劉梅和葉舒心就是生活在新建村下面的不同生產組,大山里的住戶相對比較分散,他兩不在一個組,兩家之間還隔著一座山,仿若二人與白水鎮的距離。

那時候要走出大山擺脫農民種地的命運,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去城市里進廠。劉梅是家里的大女兒,她出生的時候正值文革高峰,沒受過多少教育,最多就是在村里小學讀過幾年書,文化程度有限。父母是勤懇質樸的農民,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沉重的農村生活讓劉梅非常能干,農活、女工、廚藝樣樣都是好手,模樣也十分俊俏,周邊的人戶都對她贊不絕口,不過20出頭的她也沒有著急結婚,主要是父母想留著她幫家里干點事情,不然弟弟妹妹們光靠父母沒法兒養活。改革開放之后,村里的成年人都開始往山外面走,去城里的私廠打工補貼家用,劉梅也不例外,除了幫家里人種地農忙,稍閑時還得去做工賺點零錢,日子緊巴巴,但好像山里村里的人都是這樣,也便不覺得苦。弟弟妹妹們長大后也對這樣的日子叫苦不迭,索性都各自出逃,奔向了那時候的經濟大城市——廣州。

葉舒心不一樣,他是地主家最小的孩子,是村里稍顯復雜的重組家庭,他的父母結婚前還有過家庭,因而葉舒心有同父異母的哥哥但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另一邊生活,相隔甚遠不常見面,還有同母異父的姐姐就在自家旁邊的生產隊,兩家人偶有往來,村里人重血緣,對葉舒心也是不錯。父母結婚時年紀相對較大,所以他是老來子,十分稀罕,雖然后來又有了葉小妹,但愚昧封閉的山村,女孩子似乎還沒有完全獨立自主。所以,葉舒心享受著家里所有的寵愛。葉舒心的爸爸在新中國成立后便轉行去了國有的煤礦工作,在那個年代收入還算可觀,家里的人也不缺衣少食,還送他讀書。他也是非常聰明很是爭氣,考上了當時縣里最好的高中,一躍成為村里最有文化的人,家里滿心期待以為能出一個大學生光耀門楣,可誰知在城里上學的葉舒心染上不良社會習氣最終落榜,只得灰溜溜地回到大山,在村里憑著自己的高中文化當上了新建村的村書記。村委會就設在村口,除此之外還有新建村小學也在那里,就是在這兒葉舒心遇上了劉梅,并對其展開了追求。

在父母之名,媒妁之言的舊農村,葉舒心和劉梅地自由戀愛好似一陣狂風,席卷在大山深處,呼呼作響。葉舒心長得并不俊俏,因為抽煙甚至有些干癟瘦弱,但是憑借著自己的那點文采,讓小學里的劉梅妹妹劉香幫忙遞了幾封酸溜溜的情書后,兩人便開始戀愛。但是葉舒心雖然名義上是村書記,但是那個村里要啥沒啥,先前父母還可以給錢肆意揮霍,但父親退休后,煤廠的工作便交給了哥哥葉舒路去接替,自己一家則在村里種莊稼,可是他們哪里會那些活路?葉舒心作為家里的男人也不得不挑起家里的擔子,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農民,莊稼種不好,家里的光景也便一日不如一日。所以當劉梅父母知道她找了葉舒心之后,氣的差點沒背過氣去,死活不同意她兩的事情。但是劉梅像吃了秤砣鐵了心一般,僵持著非要在一起,跟著受苦受窮也樂意。鬧翻后,葉舒心選擇了去當兵,想混出點兒人樣讓人看的起,劉梅則去了私廠做長工,兩人靠書信聯系,婚事也耽擱下來。

93年葉舒心因為沒錢打點關系在部隊無法升上去選擇了退伍回到村里,劉梅幾年來也是一直對他死心塌地,所以兩人終究是結了婚,在葉舒心幾乎一貧如洗的家里過上了日子。他的父母年歲已高幾乎喪失了勞動力,所以家里大事小事都是能干的劉梅一手操持,也還勉強過的去。次年,她兩的女兒葉靜在葉舒心生日的前一天出生,可把他高興壞了,畢竟在那個村里像他這樣二十八九還沒孩子的人戶是極少的,所以不管是男是女,葉舒心都寵到了心尖尖,捧著怕飛含著怕化,滿是新手爸爸的喜悅,好似這樣能洗去他們家里窮困的疲憊。葉靜的成長一定程度上還是激勵了葉舒心上進,除了農活,他幾乎都是把葉靜頂在脖子上教她背著三字經,那應該是葉靜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啟蒙。但好景不長,在生活剛有起色的時候,葉舒心的父親離世,雖是自然老去但對于葉舒心而言是不小的打擊,所以之后的他似乎一蹶不振還開始在村里迷上了打牌賭博,逼得劉梅不僅要照顧家里年邁的婆母還要兼顧孩子、農活等日常瑣碎,劉梅至今回憶那段時期依然還會痛罵他的不爭氣,幾次不管不顧跑回娘家卻發現葉舒心依舊我行我素,只是懷里多了葉靜,不忍孩子吃苦的劉梅久而久之也不在鬧了,只是麻木的接受著生活的洗禮。

兩年后,劉梅又生下一個女兒葉維,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現在真是瀕臨絕境。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讓夫妻二人決定南下廣州投奔劉梅的弟弟妹妹們進廠打工,可是家里的老人根本無力帶兩個孩子,不得以葉舒心決定將已經兩歲多的葉靜留在家里讓母親照料,葉維則帶出去讓已經接管煤廠的哥哥幫忙照料。葉舒路比他很多,育有兩女一子,大女兒已經結婚多年卻始終沒有孩子,所以葉維的到來某些程度上也彌補了哥哥家庭的一些缺失。

廣州打工是生活所迫,但是卻讓二人走出了山村逃離了封閉的命運,在葉靜的記憶里依舊能夠清晰的閃現當她再次見到父母時的情景。已經4歲的葉靜被村里人領著帶到父母面前,周邊的一切仿若停止,只聽得快叫“爸爸,媽媽呀”的聲音縈繞耳邊,小不丁兒的葉靜愣在原地好一會兒才顫顫巍巍的憋出一句:“這是我爸爸嘛!”然后就奔向父親懷里痛哭流涕,待反應過來才發現,爸爸懷里還有一個孩子,竟是城里的葉維!已然已經兩歲多,打扮的很是干凈和精致,白白凈凈的臉蛋看著就像是城市里寵著長大的小公主,很明顯的知道葉舒心的哥哥一家很是喜歡這個孩子,照料的好不精細。她怯生生地看著葉靜,眼里滿是陌生和疏離。劉梅坐在葉舒心的右側,待葉靜緩過神來看見媽媽的時候,猛然聽見了嬰孩的啼哭,原來劉梅懷里還有一個尚在襁褓的孩子。她笑著招呼葉靜過去,一邊迫不及待的將這個嬰孩展示給葉靜,告訴她“這是你的小妹妹,媽媽在廣州生下的她,所以叫葉粵!”,年僅四歲多的葉靜在短短片刻熟悉接納了這個家里的各種成員,幾年遠行的父母、城市洋氣的妹妹、廣州歸來的嬰孩甚至于因為步行不便來此相迎的奶奶。葉靜已經不記得心里的情緒了,只是后來聽爸媽說她很懂事很聽話,兜兜轉轉,一家人依舊在這個山村里整整齊齊。

當然,山村還是在時間的流轉中發生著變化,99年經濟整體形勢利好,世紀之交的變革使得國家對于鄉村發展的政策與資金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鄉鎮面貌,最明顯就是白水上吊橋不知何時已經變成現代結實水泥橋,那條縫縫補補的山路也在政府支持下鋪上了一層廉價混凝土,路邊為了行駛安全也設置了防護欄,村里開始通電視、電話等,村口也設置了便民的小賣部,頗有欣欣向榮的景象。回村的葉舒然夫婦重拾了種地活路,但混跡城市多年的兩位似乎都無法在適應這樣的生活,但是三個孩子加上病重的母親絆住了二人的腳步,不得不面朝著黃土,掩埋住命運給予的苦。回來個多月,葉靜的奶奶便病重離世,葬禮上好多親戚都在,父母忙著招呼留葉靜在一旁百無聊賴似乎并不關己,還有人說:“這孩子可真冷血,奶奶帶她那么久,這走了跟沒事兒人一樣,看她妹妹哭的多傷心,來來來,小維維兒,別哭了哦,過來***這邊,抱抱哦~”確實,奶奶對于城里回來的妹妹格外親近,幾乎夜夜都與妹妹睡在一起,而后來據劉梅講之所以葉靜不喜歡她奶奶,是因為她覺得奶奶不愛干凈,很是邋遢~雖然理由有些荒唐搞笑,但是葉靜在葬禮上的冷靜確實讓周遭的人對她有了些許芥蒂,說不清也道不明。當然葉靜至今早已無法回憶當時的感受和情景,甚至五歲以前的幾乎所有記憶都被忘記,只是老一輩偶爾提及會有些許殘只片影。

葉靜清晰的記憶是在奶奶去世后,父母決定帶著全家去縣城投奔煤場里的哥哥算起。那是葉靜第一次看見那么大的企業,一堆堆黢黑的砂石被工人鏟進機器,運轉下傳送出一個又一個蜂窩般的圓柱煤,傳送帶邊坐著工人將這些蜂窩煤摞起來放在一邊,由其他人搬到不遠的平地倉儲,再讓工人用板車一車車人力拉出去賣。那些工人都被煤染的黑不溜秋根本看不清本來的面目,衣服也都是被汗漬浸著,揚起的煤塵讓你感覺呼吸不暢,手一碰任何東西都會立刻變得黢黑,葉靜當時就覺得這種體力活好不辛苦,若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場景該是怎樣的命運?但在天然氣沒有普及的年代,煤是縣城里必不可少的燃料,所以這個廠非常的繁榮,廠的規模也挺大。大伯(父母讓葉靜這么叫)將他們一家安置在煤場旁邊的一個廠房里,房子很小,大概10平左右,除了床什么都沒有,左右都是廠里的工人幾乎也都是以家庭為單位,每家里普遍也都是半大點兒的兩三個孩子,好不熱鬧。父親被安排去做煤賣煤,母親就負責幫工人們做飯和用鍋爐燒洗澡水。薪資分別是四百和兩百,葉靜不懂99年的薪資水平,只是長大后才知道大伯給其他工人的工資要高于父母,但當時的父母對于大伯一家是感恩的,因為他們不僅幫忙帶了妹妹一年,還接納了從農村來的一家人,給予了能夠在縣城生存的活計。

自從葉靜一家到了煤場,葉靜印象中就再也沒有見到過干凈的父母。不否認葉靜的父母骨子里是高傲,葉舒心有文化,母親在農村和廣州干活兒都是好手,兩人在煤廠里面任勞任怨。劉梅每天三四點就得起來給工人們蒸飯,那時候用的都是飯盒,自己把飯盒寫上名字裝米加水蓋好,劉梅負責捆好放進鍋爐蒸,一天三頓都是如此,蒸房里的熱氣氤氳著劉梅已經刻滿風霜與疲憊的臉。不僅如此,下午五點之前,劉梅還得將公共澡堂的鍋爐水燒熱,因為工人下班后要洗澡,葉靜記得那那大的鍋爐以及鍋爐下面佝僂著不停往里面加原煤的劉梅,那么渺小和蒼白。葉舒心穿著大抵的衣衫,早已看不出模樣,即使洗了澡卻依然發現鼻孔里、指甲里都是煤,葉靜雖然年紀還小,但她能夠感受父母的無奈與不甘,但是她跟妹妹們的存在就是他倆在這黢黑深淵掙扎的根源。好像她們三人的降生摧毀了葉舒心自詡文化人的清高與自尊,磋磨了劉梅對于生活的熱情與期盼。

葉靜一家五口就這樣走出了新建,來到了另一個十平米的世界。她們在狹小的空間成長,伴隨著父母偶爾的埋怨和日常的期盼,妹妹們還小或許還不甚理解,但葉靜時常聽見父母的感嘆:“日子總會好起來的!好歹一家人始終在一塊兒······”

作家VcJRKq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维西| 防城港市| 西林县| 东丰县| 景洪市| 班玛县| 城固县| 三台县| 靖宇县| 体育| 兴宁市| 武宣县| 盱眙县| 株洲市| 双江| 宁乡县| 兴文县| 休宁县| 石台县| 宁阳县| 通化市| 高淳县| 龙胜| 霍城县| 丹东市| 台中县| 鞍山市| 绍兴县| 浦县| 密山市| 宽甸| 铅山县| 略阳县| 开阳县| 江山市| 偃师市| 得荣县| 新乐市| 金川县| 英吉沙县|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