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三十兩銀子(除去已還清的十兩外債后剩余的),我感覺整個世界都明亮了許多。這筆錢,不僅是救命錢,更是我們姜家重新站起來的底氣!
當務之急,是改善家人的生活和健康狀況。
第二天,我再次帶著小河進了城。這一次,我們的目的地明確——仁和堂藥鋪,還有縣城里最好的幾家米糧鋪和布莊。
在仁和堂,我詳細描述了林氏好轉的情況,并將剩下的銀兩拿出來一部分,請那位山羊胡老中醫重新開了更精細的調理方子,并一次性抓了半個月的藥材。老中醫看我的眼神也多了幾分贊許,直說我孝順又能干,林氏有我這樣的女兒是福氣。
從藥鋪出來,我們直奔米糧鋪,這次我不再只買白米白面,還買了些小米、紅豆、綠豆等雜糧,又稱了五斤豬肉,買了一只處理干凈的肥雞,還買了不少新鮮蔬菜和雞蛋。現代營養學的知識告訴我,均衡飲食對身體恢復至關重要。
路過布莊時,我狠了狠心,給林氏、小河還有我自己,一人扯了兩套雖不華麗但結實耐穿的新棉布衣服和幾雙新襪子。看著小河拿著新衣服愛不釋手的樣子,我心里暖洋洋的。
回到家,林氏看到那一大包藥材和豐富的食物、新衣,眼圈又紅了,連連說著“太破費了”,但臉上的笑容卻是怎么也藏不住。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日三餐不再是稀粥野菜,而是有了干飯、雜糧粥,隔三差五還能見到肉腥和雞蛋。林氏按時喝著更好的湯藥,加上營養跟上,精神一天比一天好,咳嗽幾乎聽不到了,甚至能下地做些輕省的家務了。小河正在長身體,有了充足的食物,原本瘦小的身板也開始變得結實了些,臉上有了健康的紅暈。
家里的屋頂也請了村里的老木匠來修葺,將漏雨的地方仔細補好。雖然只是簡單的修補,但至少不用擔心下雨天屋里“下小雨”了。我還添置了新的鍋碗瓢盆,兩床厚實的新棉被,讓這個家終于有了幾分溫暖安穩的樣子。
在安頓好家里的同時,我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事業”。蘇夫人的單子雖然重要,但那是“外快”,我真正的目標,是重振“姜氏繡坊”!
我將家里那間臨街的、自父親去世后就一直空置、堆滿雜物的小房間徹底清理了出來。這間屋子采光最好,以前就是繡坊的門面和主要工作間。我和林氏、小河一起動手,擦桌子,掃地,搬開雜物……雖然忙碌,但看著這個曾經承載了姜家榮耀與希望的空間一點點恢復整潔明亮,我們心中都充滿了干勁。
清理過程中,我還在一個積滿灰塵的舊箱子里,發現了幾件父親留下的遺物——幾把磨損嚴重的舊繡繃,幾束已經發脆的陳年絲線,還有……幾頁殘缺不全、字跡模糊的繡譜手稿!
這些手稿似乎記錄了一些比原主記憶中更深奧的針法和配色心得!我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收好。雖然暫時還無法完全看懂,但有靈犀針在,我相信總有一天能參透其中的奧秘。
接下來,我再次前往縣城,目標明確——采購刺繡工具和材料!
這次我沒有只盯著蘇杭上品,而是更注重實用和多樣性。在蘇記綢緞莊,掌柜的看到我這個“大客戶”再次光臨,熱情得不得了,我不僅補充了更多顏色的高檔蘇杭絲線,還精心挑選了各種不同質地、適合不同繡品的綢、緞、紗、絹等面料。我還特意留意了本地產的絲線和布料,雖然光澤稍遜,但價格實惠,韌性也不錯,適合用來練手或者制作一些日常實用繡品。
我還購置了一套全新的、大小不同的繡繃,幾包不同型號的優質繡花針,雖然我有靈犀針,但總不能事事依賴,基礎工具也得備齊,一把鋒利的紗剪,以及一些用來繪制底稿的炭筆和顏料。
這一次,我花了足足五兩銀子,將我的“工作室”裝備到了目前能力范圍內的最佳狀態。
萬事俱備,只欠……技藝的精進!
雖然靠著現代知識和靈犀針的輔助,我能做出驚艷的作品,但我深知,自己對湘繡精髓的掌握還遠遠不夠。尤其是那些復雜精妙的傳統針法,以及如何將“靈氣”穩定地注入繡品中,都需要大量的練習和感悟。
于是,在等待蘇夫人那邊送來新訂單的具體要求和那位陳夫人訂單的日子里,我開始了系統的、高強度的自我訓練。
我不再追求速度和成品,而是沉下心來,從最基礎的針法開始,一針一線地練習。鋪針要平,摻針要勻,滾針要潤,施針要活……我拿出父親留下的殘譜,結合現代學到的理論,一遍遍地揣摩,一次次地嘗試。
靈犀針成為了我最好的老師和伙伴。每當我遇到瓶頸,或者對某種針法的理解出現偏差時,只要握住它凝神靜氣,總能獲得一絲若有若無的指引,仿佛冥冥中有一位嚴師在旁點撥。它甚至能幫我“感知”到絲線在不同力道和角度下的細微變化,讓我對針法的掌控力突飛猛進。
我開始嘗試復原殘譜上記載的一些圖案和針法組合。比如一種名為“獅子滾繡球”的傳統紋樣,需要用特殊的“旋針”來表現獅子毛發的卷曲和動感,極難掌握。我反復練習,拆了繡,繡了又拆,常常對著一小塊布料琢磨到深夜。
林氏和小河也成了我最初的“觀眾”和“學徒”。林氏本就有一些刺繡功底,看我如此投入,也來了興致,時常在旁邊看我練習,偶爾還能根據她的經驗給我提些建議。小河更是對五彩斑斕的絲線和神奇的針法充滿了好奇,我便找了些碎布頭和粗些的棉線,教他練習最簡單的直線和曲線,沒想到這孩子竟也頗有幾分耐心和天賦。
家里的氣氛越來越溫馨,我的繡技也在這種平靜而專注的練習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速提升著。
這天,蘇府的丫鬟終于再次登門,送來了陳夫人的具體要求和圖樣。果然是一套十二方的絲帕,要求繡制不同的時令花卉,風格要清雅脫俗,針法要細膩精湛。
看著那精致的圖樣和上好的絲帕料子,我微微一笑。經過這段時間的苦練和積累,這種精細雅致的小件繡品,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難事。
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滿足客戶要求的基礎上,繡出我“姜氏湘繡”獨有的風格和“靈氣”,讓每一方絲帕都成為獨一的藝術品。
拿起靈犀針,選好絲線,新的創作開始了。這一次,我更加從容,也更加自信。我的“靈繡天工”之路,根基正在一步步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