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真見三位師長神情滿足的坐在凳子上閉目養神,輕手輕腳的將碗筷收起,然后安靜的坐在一旁,放寬心境,打量周圍的景色。
洪荒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就這樣不知過了多久,云真望著谷中美景,隨意說道:“天清地明,歲月靜好,吾等立于天地間,當何故?”
這句無心之語出她之口,入三清之耳,頓時引起三人的興趣,三人緩緩睜眼,相互對視后,微微點頭。
“吾等游歷洪荒多年,各有感悟,今日風清氣朗,佳徒為伴,不若相互論道一番,不知兩位賢弟意下如何?”太上輕撫胡須,微笑問道。
“善。”元始、通天二人稽首稱道。
說罷,三人頓時腦后青光大盛,周身清炁如游龍飛鳳上下騰飛。
云真見狀,眼睛一轉,計上心頭。
云真向三清一拜,恭謹說道:“三位師長,云真今日有一不情之請。”
“你這頑童......”通天一聽,怕自家寶貝徒弟不識大兄、二兄習慣,惡了兩位兄長,剛想打斷云真說話,太上便說道:“真兒,但說無妨。”
“天地初開,萬靈愚昧,修行無非二途,一靠祖輩福蔭,一靠自行摸索,然二途如閉門造車,故步自封,長此以往,如湖沼深積,只出不進,必會水枯而澤。三位師長為盤古正宗,有教化萬靈之則,云真在此懇請論道之聲廣布昆侖,有緣者皆可聞之。”說完,云真對著三清便是一拜。
三清聽聞,皆微微點頭。
太上從中聽出了有為而為,元始從中聽出了正統教化,通天則從中聽出了有教無類。
三清心中自是歡喜,感嘆:云真,心性單純,廣施善因,佳徒也。
“可。”三清應允道。
太上率先發動,只見他微微一笑,輕拍腦后,一座金塔自腦后青光中顯現,放出無量金光。
太上閉目虛掩,說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玄之聲如靜水入墨,掀起層層漣漪。
太上論道之聲緩緩傳遍昆侖山谷,山谷之內如黃鐘大呂,震蕩九地,山谷之外則安靜如水,落針可聞。
聽聞此道者,或氣旋周身,或胎光乍現,或陰陽互逆,或五行流轉,各型皆有,無所定型。
太上旁的云真則周身清炁騰騰如銀鏈飛揚,腦后圓光由銀轉盛如滿月當空,天仙之境隱隱有突破之兆。
不知過了多久,太上論道之聲漸漸變小。
元始見狀,手指腦后,萬道霞光升騰而起,映照整個昆侖,其左手虛拈,緩緩道:“一切有為,顯諸真路,體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眾緣,永除染著,外相不入,內相不出,于正念中,乃得五臟清涼,六腑調泰。三百六十骨節之間,有諸滯礙,十惡之業,百八十煩惱之業,眾苦罪源,悉皆除蕩,即引太和真炁,注潤身田,五臟六腑,心目內觀,真炁所有,清凈光明,虛白朗耀,杳杳冥冥,內外無事,昏昏默默,正達無為。古今常存,總持靜念,從茲解悟,道力資扶,法藥相助,乃節飲食,驅遣鬼尸,安寂六根,靜照八識,空其五蘊。”
元始之聲,調和諸光,萬物有序,聞者周身氣機祛雜存真,順勢而為。
太上聽聞,時而微笑不語,時而閉目思索,始終未發一言;通天聽聞,則是時而大笑不已,時而眉頭緊皺。
云真則是無悲無喜,無思無慮,靜若處子。
百年之后,元始論道之聲漸小。
通天之聲緊接而上:“閑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變萬神。是為黃庭曰內篇,琴心三疊舞胎仙。九氣映明出霄間,神蓋童子生紫煙。是曰玉書可精研,詠之萬過升三天。千災以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兇殘,亦以卻老年永延。”
通天之言,玄黃交匯,清炁生煙,太上聽的連連點頭,元始聽聞但笑不語。
云真:天道,我出招咯。
這時,云真故作好奇問道:“大師伯、二師伯、師尊,吾有一問。”
“但說無妨。”自家徒兒的問題,當是自家這個師尊回答,才是正理。
“吾等修行,境界稱仙,那何以為仙?”云真眨巴眨巴她的大眼睛,看向通天,又在太上和元始身上掃了掃。
這種基礎中的基礎,常識中的常識問題,似乎好像沒有人深究過。
通天思索片刻,正在組織語言,太上眼中一亮,隨即答道:“仙者,源之本也。”
隨后,太上閉眼,自說自話,道:“開天之后,大眾生靈皆入后天之屬,歸五行之性,壽數有極,受四苦之惡。”
云真見狀,緊接著又問道:“吾等修行,意為歸返,諸途甚多,可有佳途,直取仙道?”
“無為甚有為,修仙正途可二,一為以吾為鼎,精氣神三寶入藥,以心為火,調和陰陽,祛雜存真,成就金丹之仙。一為代道行義,以殺止殺,天厭地棄,收災藏孽,還天地清明,成就殺孽之仙。”
太上說完,閉目不語,周身清氣內斂不出,大有返璞歸真之意。
元始聽聞太上所訴,心中如洪鐘高鳴,緊接太上話語,道:“順天而為,行當順之,修仙正途添四,一為煉頂上三花,積胸中五氣,廣大愛于天,絕小愛于己,不染凡塵,守十二少之要訣,晉飛天之仙。一為理地脈之基,順三谷之經,生內外之景,引濁不定,化鎮地之仙。一為觀紅塵三劫,出陰陽二神,立天地之誓,守己心之約,享逍遙之仙。一為累萬畝功德,順氣機脈絡,掌四時四節,取萬靈之信,獲天地之封,敕神靈之仙。”
元始說完,似有所感,左右雙手虛拈,周身流光飛彩,神光不散不溢。
通天見大兄、二兄如此這般,心有所感,道:“仙本為逆,當取一存,修仙正途添四,一為專修元神不朽,假托外物,偷天奪運,奪造化之寶,存己思真念,行靈寶之仙;一為專修陰神,陰極陽出,虛陽返元,煉鬼魂之仙;一為斷因絕果,不升不降,性命雙修,借它法化立,假尸解之仙;一為假仙借神,操鬼喚妖,浮沙龜甲,昭示吉兇,化浮沙之仙。”
通天說完,好似心中巨石落下,暢快不易,腦后圓光凝實不落,周身罡氣初顯鋒芒。
三清道出十種修仙途徑,好似平地驚雷,為昆侖山谷中諸多有緣人道明了修行的方向,也為那些開啟靈智但尚未開始修行的生靈多了幾種修行的選擇,可謂是廣大修行之路,狀實修仙之運。
云真望著三位師長周身神行氣斂,修為精進。
不對,不對,很不對。
望著蔚藍的天空,云真腦中閃過一道靈光,如若這般,那豈不是......
想到此處,云真隨意攝來六片葉子,撒了出去,落在地面。
見到地面葉子的正反,她心中一寒,只覺得渾身發冷。
她自以為靠著前世記憶,算計天道,謀取功德氣運,不在話下,現在細想她早已被天道算計其中。
按照她原本的想法,是想借三清之口,將仙道之途提前宣出,借由大道降下功德,搶在鴻鈞立下玄教之前創出仙道,從而改變后面三清分裂之況,何奈她沒有想到如今天道遮蔽天機,蒙蔽大道,導致教化與仙道功德無法降下,這一局,當真是棋差一招。
從她修行上清法門,鞏固天仙修為開始,算計就開始了。
天道乘她由虛還實,神識縹緲之際,制造幻想,讓她以為聽到師尊說了句吃飯。要知道就算通天性情跳脫,但平時皆以餐風食露,吃飯這種低級的攝取能量的方式,不會這么唐突的從通天口中說出。
她順理成章張羅一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三清食之,勾動中尸彭瓚,欲念一起,而好為人師,加之她欲促成仙道早立,從而落入天道算計之中。
現在這種情況,不論她怎么做,皆對天道有益。
如果現在三清創出仙道,氣運大漲,功德加身,再過三千年,紫霄宮中三清必然會被鴻鈞收為入門弟子,到時仙道歸玄,壯大的氣運平白歸入玄道,大益天道。
如果現在什么都不做,天理順然,對天道也無任何影響,無影響則是有益于天道。
你說為什么紫霄宮中三清必然會被鴻鈞收徒,拜托,盤古正遺所代表的東西,不言而喻好嗎。
再加上鴻鈞拿出的鴻蒙紫氣,這種稱道之基,三清也很難拒絕得了這般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