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九零后的我們已老大不小

第5章水稻栽插,特有的農耕文化

趙慧琳是夏季嫁過來的,“黃秧落地、老少低頭”,正值水稻栽插時節。

剛嫁到李鐵民家時,她對壩區的水稻栽培十分陌生。

種稻子,栽秧是個重頭戲。往年,耕田耙地,落谷育秧這些事,都由李鐵民父親一手包攬。栽秧重任,就要由李鐵民母親、李鐵民來承擔了。

鄉下,有個新媳婦進婆家一個月不出門的習俗,而趙慧琳拋開世俗偏見,婚后第二天就義無反顧地卷起褲腿下田栽秧。第一次赤腳踩進秧田的柔泥里,涼意順著腳心往上竄。

春風吹過,綠油油的秧苗隨風搖曳,像一片柔軟的綠色波浪。

李鐵民先將秧苗按照大致情況分開拋到田里,然后每人一行、二行、三行或四行,水平高的可能會插五行,李鐵民媽媽個子小,只能插三行。

趙慧琳在李鐵民的攙扶下,踉踉蹌蹌地走到田間。

“鐵民,新媳婦就舍得讓她下田栽秧?。 迸赃叺睦畲竽镎f道。

“我媳婦想來學著試試?!?/p>

旁人免不了的一頓逗樂。

李鐵民媽對趙慧琳說,“慧琳,插秧時,腳站不穩,時常會跌入秧田,你剛來慢慢適應一下?!?/p>

“雙手協調配合,左手抓著一把秧苗,利用拇指分秧,右手將秧苗分出3-4根,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秧苗的根部,快速地插入泥土中?!崩铊F民耐心地跟趙慧琳講解著插秧的方法。

趙慧琳拿起秧苗,學著其他人的樣子,屁股撅著朝天,90度的彎腰鞠躬,腦袋面向秧田,左手握著秧苗,右手重復插著秧苗?!拌F民,我總感覺手似乎不聽使喚,秧苗在我手中顫抖,挪腳也不利索,站不穩,總覺得要摔倒似的,速度慢插的秧也是歪七扭八的,再看看你們插得秧苗整齊劃一?!?/p>

李鐵民對趙慧琳說著,“誒呀!插秧是技術含量較高的農活。有些不會插的,將秧苗插得東倒西歪,甚至剛插進去的秧苗不一會兒倒伏在水面。你第一次插秧,已經很不錯了。”

趙慧琳深吸一口氣,心中默默的對自己說,熟能生巧,不要氣餒。幾把下來,果然熟練了很多。看看自己插的秧苗比先前好看多了。想提速,讓手靈敏一點,讓腳挪得快一點,結果適得其反,腳下一滑,整個人向后仰去,手中的秧苗飛了出去,落在了不遠處的泥水中。李鐵民急忙把狼狽的趙慧琳扶起來,泥水順著頭發滴落,臉上滿是泥點,哭笑不得。

旁邊的李鐵民媽看見了,對她說:“慧琳,別心急,慢慢來,插秧是一個技術活兒,也是最累的活兒。你先到田埂上休息一會?!?/p>

“沒事的了。我要學會插秧?!壁w慧琳出生成長在主產玉米、苦蕎、洋芋等農作物的瀘西縣三塘鄉高寒貧困山區,放過牛、牧過馬,從小挑柴放牧練就了一身吃苦耐勞的好本領。

于是,繼續開始插秧了。

看著新媳婦如此,李鐵民繼續教著趙慧琳插秧的技巧“秧要插正,你將秧苗垂直插入泥土,插直插正,不能斜著插,插進去的深淺還要適宜。深度一般為3厘米左右,最深不超過5厘米。這樣才能保證秧苗直立,不倒伏?!?/p>

這是體力與技巧的完美結合。兩只腳分開站在中間一行,左手拿著秧靶子,右手快速的從秧靶子中分離幾個秧苗,從左到右迅速地插到水田里,一面插,一面分秧苗,一面還要后退。田里的水比較多,水里的泥很柔軟,腿就陷進去了,后退時還要把腿拔出來再后退,周而復始,不停地挺腰彎腰。

插秧,可不是一件簡單而賞心悅目的事情,過了好大一會,趙慧琳不自覺地敲了敲腰桿。

李鐵民媽說,“慧琳,你去休息一會?!?/p>

趙慧琳說:“我還能堅持的,不累。”

“插一時半會還行,一畝田秧苗插下來,體力再好的人也精疲力竭,身形再柔和的人也是腰酸背痛。插秧過后,右手捏著秧苗插入泥土的大拇指和食指被泥水長時間浸泡發白,皺巴巴的……”

一聽,果然所言極是。插秧,不是一件簡單而賞心悅目的事情。無論年輕的還是年老的無一例外都很怕插秧這個活,但又必須完成的工作。

“這新媳婦一看就沒插過秧?!币慌圆逖淼耐醮髬屨f道。

“大媽,我們東山梁子沒有這里的水源豐富,主要是種植玉米、蕎麥這些。”

“你有所不知,我們家鄉挨來壩子,是瀘西縣四大壩子之一,挨來一名,彝語為“一個美麗的地方”,壩子里溝多、河多、水更多,曾有:“漁米之鄉”的美譽,這里的水無論溝里的,還是河里的,除了灌溉良田外,全都匯聚于60年代人工開鑿的“中大河”,一直向西流,年復年,月復月,日復日、永不停息。”說起家鄉的水,愛好文學的李鐵民都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滔滔不絕地說著。

“那我怎么聽說,‘吃掉千豬萬羊,挖得個牛泥塘’,這又是什么個說法?”

“這個是至今仍留傳挨來壩一帶的順口令‘吃掉千豬萬羊,挖得個牛泥塘’。聽上年紀的老人說,挨來壩,從明朝開始,歷代官府都在想方設法投資投勞掏撈老干洞、海門洞等治理洪魔?!?/p>

趙慧琳邊插秧,邊聽李鐵民繪聲繪色的說著。“哦!原來如此,長見識了?!?/p>

“我五歲那年,家鄉挨來壩,在省農業廳、省水利廳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苦戰四年,在村子右側的大山沖里修通了一條隧洞,這個隧洞就是著名的工農隧洞。”

趙慧琳莫名地佩服起李鐵民,“你懂得可真多??!”

“略懂略懂,你喜歡聽的話,我隨時都可以說給你聽?!崩铊F民說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事,“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吃“大鍋飯”的那些年,父母親為了全家七口人的口糧和供哥哥姐姐上學,起早貪黑地拼命掙工分,但是一年苦到頭來,所分得的糧食還不夠半年吃,年年都要補口糧錢。無奈之下,只得向生產隊糧倉里借口糧,有一次,父親借了10多公斤發霉的大米回家做飯吃,我哭著不愿意吃這頓難吃的飯,把全家人都惹哭了,不久,父母親忍痛割愛讓我姐姐回家種地,我也和許多小伙伴一樣,為了掙2分工分,揚起鞭子上山放牛,成了一名放牛倌?!?/p>

夏收夏種農事忙,顆粒歸倉穩當當。大家都在緊抓夏種有利時機,采取互助換工的辦法。今天你幫我家栽秧,明天我再幫你家栽秧,所以載秧總是有一支“小分隊”,少的五六個人,多的也有十幾個,二十來個人,很熱鬧的。

這是一年農事活動中的重中之重,寄托著家家戶戶對豐收的期盼,所以那種男女老少齊上陣、爭分奪秒忙插秧的陣勢蔚為壯觀。

晨光灑在稻田上,水面上泛著粼粼波光。

只見大家都頭戴斗笠,挽起衣袖、高卷褲腳下到秧田里,一字兒排開,站在田間地頭,面朝黃泥,彎著腰,背朝天,左手拿秧把子,右手將秧栽一任泥里,不要過淺,也不要過深。頭也不抬,飛快地栽著秧苗,一趟秧栽到頭,再接第二趟。秧動作協調而優美,快速而有序,她們你追我趕。橫成行,豎成列,一株株蔥綠的秧苗整齊排列在田間,為稻田披上綠色的生機。

看著新媳婦干得有模有樣,同趙慧琳一起栽秧的幾位老手相互使了個眼色,有意識地要考驗考驗這位新媳婦,她們一邊栽秧,一邊后退,一股作氣只用了刻把鐘,便把新娘子趙慧琳甩在后面。

趙慧琳一看,然而,她并不慌忙,而是探著身子,一手抓秧苗,一手栽秧田,“嚓,嚓,嚓,嚓,嚓,嚓”,她栽秧輕盈、快速,不大一會,她就又追了上來,驕傲地站到了栽秧隊伍的平行線上。

“慧琳,你小心一點,田里有螞蟥的?!崩铊F民提醒著趙慧琳。

趙慧琳好奇,“螞蟥是什么?”

“有些水田易生螞蝗,如果發現,要趕緊拿掉?!?/p>

趙慧琳點點頭。

泥水沒過小腿,偶有螞蝗悄悄爬上腳踝,沒有知覺。猝不及防間,趙慧琳提腿一看,居然真的發現螞蝗了,咬著牙拔掉它,繼續彎腰拔秧。

李鐵民這個青年莊稼漢從東山梁子娶過來的新娘子,喜事辦了才二天就下田栽秧,第三天就掌握了栽秧的技術,一個星期后就滾瓜爛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趙慧琳居然成為了村上小有名氣的栽秧一把好手。這個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婦女,猶如李鐵民家鄉挨來壩子那中大河兩岸上的桉樹,普通平凡。

遠處傳來布谷鳥的叫聲。

李鐵民家幾畝地,一般兩三天就會栽完。然后“小分隊”又到下一家。直到圓滿地關上了秧門。

作為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插秧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汗水。可以說,沒有農業生產,人類就沒法生存。

暖心小鬼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宁市| 宁海县| 宁河县| 名山县| 深泽县| 阳泉市| 平阴县| 泰宁县| 朔州市| 万荣县| 鄢陵县| 资中县| 新丰县| 惠安县| 和田市| 镇坪县| 颍上县| 兰州市| 晋江市| 闽清县| 景洪市| 中牟县| 昌都县| 公主岭市| 抚顺县| 浮梁县| 柳州市| 繁峙县| 永丰县| 松潘县| 池州市| 进贤县| 宝山区| 通江县| 临桂县| 蒙山县| 德令哈市| 临安市| 泰和县| 泗水县|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