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的星砂花在晨露中舒展花瓣,林晚棠的銀鱗指尖剛觸到花蕊,花芯突然浮現出楚墨的星盤虛影。那是他臨終前注入的星力殘章,每片花瓣都在重復播放同一個畫面:十萬大山深處,某座被毒霧掩埋的古墓中,九道星芒正沿著蛇形紋路匯聚。
“是醫毒谷的‘九蛇歸星陣’。”她攥緊手中的《焚星秘典》,發現楚墨用星砂血寫下的增補篇:“當毒霧退散,星砂花會指引真正的禁陣核心——那里封存著醫毒谷與藥王閣同源的真相?!?/p>
顧九的赤焰刀突然在腰間震顫,刀柄上楚墨生前所刻的星紋正與星砂花共鳴。他踹開星象閣的木門,脖頸的赤鱗胎記罕見地泛著冷光:“老子在楚墨的舊星盤里發現了這東西!”他甩出半片焦黑的羊皮紙,上面用星砂血畫著與星砂花相同的蛇形星圖。
沈碩接過羊皮紙,雪魄劍的劍穗突然指向南方:“這是醫毒谷祖師爺的‘雙生毒經’殘頁,當年兩派分裂時,藥王閣偷走了‘毒經’,而醫毒谷則將‘醫經’封入了星殞臺的地宮?!彼蛐菤屌_上新立的楚墨碑,碑底不知何時浮現出雙蛇交纏的紋路。
星殞臺的地宮石門在蕭碩的破冰刃下自動開啟,門內涌出的不是寒氣,而是帶著楚墨星力的溫暖。陸昭的追星弩突然發出蜂鳴,箭矢指向中央石臺上的水晶棺——棺中躺著的少女,面容與林晚棠七分相似,頸間戴著與楚墨星墜同款的星砂項鏈。
“是醫毒谷的初代圣女,也是楚墨的先祖?!绷滞硖牡你y鱗胎記與少女項鏈產生共鳴,她看見記憶碎片:千年前,圣女為阻止藥王閣的毒霧焚天,將自己的命星與北斗綁定,卻因星盤殘片遺失,導致禁陣失控。
水晶棺底刻著楚墨的字跡:“當星砂花盛開,圣女的命星會重新點亮?,幟茫媚愕你y鱗血激活項鏈,我在星軌上等你?!绷滞硖牡闹讣忸澏?,突然想起楚墨曾說過的玩笑:“等我成了星星,就給你當路燈,省得你在藥廬熬藥時撞桌子?!?/p>
毒霧突然從地宮縫隙滲出,卻是純凈的星砂霧,每粒霧珠都映著楚墨的笑臉。顧九的赤焰刀首次在霧中劃出星光軌跡,刀風過處,石壁浮現出楚墨生前所繪的五人畫像——蕭碩握著破冰刃站在最前,顧九的赤焰刀砍向右側,沈碩的雪魄劍護住后方,陸昭的追星弩瞄準上方,而林星瑤,則被四人均勻地護在中央。
圣女的項鏈在銀鱗血中亮起時,南疆古墓的九道星芒同時升空。蕭碩看見楚墨的星墜與圣女的項鏈在空中交疊,化作完整的北斗星圖,而十萬大山的毒霧,正順著星圖紋路凝結成十二顆透明的毒核——那是藥王閣歷代閣主的毒魄精魄。
“白子虛的殘魂還在!”沈碩的雪魄劍斬向最大的毒核,劍刃卻被彈開,核內映出楚墨在星殞臺燃燒的場景,“他想借圣女的命星,重新凝聚毒霧焚天陣!”
林晚棠突然將《焚星秘典》按在星圖中央,秘典內頁浮現出楚墨的最后留言:“用五人的共生之力,讓北斗星力與圣女命星共振——這才是焚星禁術的真正解法?!彼蚴挻T,眼中閃過決然:“還記得北境冰原的五龍逆鱗陣嗎?這次,我們要讓晚棠也學會共生。”
五人背靠背站在地宮中央,各自的胎記與星圖產生共鳴。蕭碩的破冰刃劃出冰龍虛影,卻纏繞著星砂霧的微光;顧九的赤焰刀燃起藍焰,每簇火焰都頂著星芒;沈碩的雪魄劍凝出十二道冰棱,對應著北斗十二星位;陸昭的追星弩射出的不再是箭矢,而是五人共同的記憶光箭;林晚棠的銀鱗血融入星圖,化作連接所有星子的銀線。
毒核在共鳴中逐一崩解,白子虛的殘魂發出尖嘯:“楚墨那小子早就知道!他根本不是要焚星,而是要讓星星在燃燒中學會互相照亮!”最后一顆毒核破碎時,浮現出楚墨留給眾人的星砂信:“別難過,晚棠的壽命很長,長到能看完你們每個人的未來?!?/p>
地宮的毒霧散盡,露出醫毒谷真正的《醫經》——那是用星砂花汁寫就的活物,每一頁都在講述共生的真諦。林晚棠看見其中一頁畫著五人并肩的剪影,旁邊注著:“真正的星殞,不是消失,而是讓自己的光,成為同伴眼中的永恒。”
三年后的冬至,蒼瀾宗的星象閣已擴建為星砂殿。顧九正把新煉的赤焰冰刀拍在楚墨的碑前,刀鞘上刻滿星砂花紋:“楚墨你看!老子終于給刀配了冰系符文,再也不會燒到自己眉毛了!”
陸昭蹲在碑后調試追星弩,弩箭上嵌著從毒核中取出的星砂晶:“二師兄,這次改良的弩箭能射穿三重冰障,等開春去北疆,就能讓你看看我的新箭術了?!彼穆曇糨p得像怕吵醒沉睡的晚棠。
沈碩站在星砂殿前,看著雪魄劍上流轉的星砂光紋——那是楚墨用命火為他們種下的守護。他忽然輕笑,想起楚墨臨終前未說出口的話:原來星盤師的終極預言,不是天災人禍,而是確信同伴會帶著自己的光,繼續在人間走下去。
林晚棠捧著新煉的星砂丹,丹藥表面映著五人在星殞臺前的最后合影。她望向夜空,北斗七星中最亮的那顆,正輕輕閃爍,像極了楚墨當年在星象閣熬夜時,眼中倒映的星光。
初雪飄落,星砂花在雪地里愈發鮮艷。蕭碩摸著掌心的星墜,忽然聽見風中傳來楚墨的聲音:“蕭碩,替我告訴顧九,他刻在刀鞘上的星圖歪了,天樞位該再偏三分——不過……這樣倒也挺像他的風格。”
雪落無聲,卻有星痕長明。在每個并肩作戰的夜晚,在每次背靠背的守望中,楚墨的光從未熄滅,而是化作了同伴們眼中的勇氣,化作了星砂花的芬芳,化作了人間永不褪色的,關于共生與傳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