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物品略顯繁雜,一應事物還沒收拾,還是小沙彌幫著將院中的小桌收拾了,才騰出喝茶的地方。
“先生過謙了,在下確實仰慕先生才華,不瞞先生,在下于畫道上也是略通一二。”章簡書確實沒有撒謊,今時今日,張擇端聲名不顯。但在后世也是千古傳奇。
此人便是鼎鼎大名的清明上河圖作者。
后世,無論學習國畫還是油畫,清明上河圖都是不可逾越的山峰。
章簡書的話聽的張擇端都快臉紅了。他并非不信,只是從來沒有人如此肯定過他。
看的出來張擇端性格內斂,氣質溫和,不善言辭或是不善于跟女子打交道。面目清秀,靦腆一笑還有淡淡的酒窩,低頭輕柔地為章簡書倒了一杯清茶。
章簡書趕忙雙手接過。
“歐米伽,他是你的菜嗎?。”
“哪有,不要胡說。”
“我哪有,你剛剛還在想像他要是戴上眼鏡會更有感覺。”
“你覺得他宜室宜家。”
“你是顏狗無疑了。”
“休要啰嗦。”我對你開放全部權限,不是讓你調侃我的。
“不知方才先生在墻上做什么。”章簡書疑問道。
“適才是為取景,如今有一副畫作就要完結了,正要潤色一二。”說到正事,張擇端神色肅穆了幾分。
“不知是何題材?”
“只是汴京的風土人情,市集風貌。”
“不知是否有幸觀摩一二?”
“這?”一時之間張擇端不知如何作答。
“若是不方便就罷了,在下一時心直口快。先生勿怪。”
見章簡書誤會,張擇端連忙解釋,“不不不,在下只是覺得陋室拙作,孔難入章娘子眼。”
“先生何故再三自謙,當真以為在下不懂畫嗎?”
“便是不懂,鄉野愚夫村婦也能看出個好壞來。”
“娘子豪爽,倒是在下拘謹了。”
“請隨我來。”
二人就這樣一前一后走入廂房畫室。張擇端率先走到畫案前,一番整理。章簡書自步入室內也被震驚一番。
滿屋都是畫卷,有裝裱好的,有正在晾干的,有掛在窗欞屋頂的,有卷好捆扎放在畫缸里的。地上也有畫廢的畫紙,章簡書眼尖還看到了幾幅身姿曼妙的仕女圖。
將章簡書引至畫案前,“章娘子先坐,這些書籍你可隨意翻看。”
“我去尋幾幅得意之作,你來品鑒一二,還有清明上河圖,待我整理一番。”
章簡書坐在案前從書堆最下方抽出幾本畫稿津津有味的看著,不時的抬頭看看眼前忙碌的人影。片刻之后,張擇端起身來叫章簡書欣賞畫作。
見她看書十分入迷,正好奇看的是哪本書,待看清內容時大驚失色。
赫然是春宵秘戲圖,當然是他閑暇時的仿作。
輕咳兩聲,張擇端上前趕忙將圖冊收起,又將藏在最下方的畫稿一同收起。
“畫的不錯,媚而不俗、艷而不妖,筆觸細膩,人物傳神。”章簡書贊揚道,她理解張擇端的心情,就好像現代畫十八禁的太太突然掉馬一般。
但是作為同道中人,章簡書實在是愛了。她剛剛真想給他掏出她珍藏多年的本子與他一同品鑒。
她系統商城現在就有兩本金瓶梅全圖,一本是明朝版本,一本是民國曹涵美版本。
“哎,不過糊口之作罷了。”張擇端苦笑道,如今他科舉不第家道中落,為了養活自己也不得不接一些私活。否則光是俸祿連他平日的筆墨紙硯和顏料開銷都不夠。
“先生此言差矣,人無高低,工作也無貴賤。”
“你潛心畫作,努力生活,一不偷二不搶,更沒有奴役百姓、剝削貧苦,何苦自怨自艾。”
“再說,即是有需求便是有市場,這春宮秘事便如人飲水一般,食色性也。”
“還有許多的女子在閨閣之中懵懂無知,一朝嫁人兩眼一抹黑,多少父母羞于啟齒便以此圖教育兒女,你之作品樂而不淫、艷而不靡,是難得的佳作。”
一番話說的張擇端心里熱熱的,情緒價值拉滿。
這些其實是章簡書的真心話。這古代的性教育著實缺乏,好多女子出嫁前才被母親拉倒房中說些含糊其辭的悄悄話。更有甚者直接來一句,到時有點疼,你只管閉上眼睛,忍一忍就過去了。
講究些的,會給女兒準備些壓箱底的東西,多是春宮圖或是些瓷器男女人偶,壓箱底一詞最早就是這樣來的,便是形容不傳之秘。
便是直到華夏21世紀,好多學校也不給孩子們開展性教育課。好多男孩子們的啟蒙老師都是日本女明星。
錯誤的示范甚至會影響人的三觀。以至于弱小的群體遭受了難以啟齒的傷痛。到了后來網絡的發達,不加篩選和節制的網絡信息,給青少年造成了更大的精神污染。
“今日聽君一席話,才知在下之淺薄,多謝章娘子提點。”張擇端抱拳向著章簡書道謝。
“請君移步。”張擇端笑道。
章簡書拱手回禮,移步到畫前,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絹本設色的長卷。章簡書從頭到尾細細觀摩,五米多長的畫卷足足看了一刻鐘。
“大善,妙極。”章簡書十分的激動。這可是原畫,新鮮出爐的原畫。后世的摹本都要在博物館遠觀。
她何德何能今日見證了歷史,全卷顏色鮮亮,人物生動。如今干干凈凈的躺在墻上,既沒有趙佶的題字,也沒有金人的跋文,更沒有歷經數朝的十幾方印章和題文。
沒有那些狗皮膏藥果然順眼的多。
茶肆酒鋪,貨運碼頭,汴河虹橋,御街馳道。章簡書看的既陌生又熟悉。沿河的一間間店鋪讓章簡書倍感親切。那王家紙馬店,趙記商行,楊記綢緞莊,楊大夫和趙醫丞兩位老對頭比鄰的診所。還有街頭算命的老李頭。
細細看來又暗含玄機,與稅吏據理力爭的商戶,策馬疾馳的權貴,空蕩蕩的望火樓,無人值守的城墻,改為商鋪的城門樓子,在樹下熟睡的官兵,汴河上往來運送花石綱的船只。
還有那將舊黨所書的大字屏風當做雨布的車夫,以及車上拉往城外銷毀的舊黨有關的文字書籍。
看的章簡書熱淚盈眶,趕緊以手抹淚,免得污了畫卷。
“章娘子以為如何?”
見章簡書欣賞完畢,張擇端開口詢問道,言語之中不免自得。
“此畫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細致入微,首尾呼應,一氣呵成,意境非凡,自成一派,實乃當世之杰作,必將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章簡書言語真誠的評價道。
“繁而不亂,長而不冗,傳世珍品,當真神作。”章簡書不住地感慨。
“章娘子所言是極。”
張擇端對章簡書的評價全盤接受,這圖是他平生得意之作,往后余生恐難超越。
“還是將此圖收起來吧,免得污了。”如此珍重,能見上一見已是難得,章簡書此時是真的覺得自己剛剛要求唐突了。
二人合力小心翼翼的將卷軸收了起來。
“我觀此圖既有春景,又有秋物,其名清明上河圖,可有深意。”頓了頓,章簡書又道,“當然,若正道兄不便回答就當我沒問。”
沉默片刻,張擇端開口道:“君乃我知音也。”說完便不再多言。
章簡書聞言也了然,后世各個書法大家,文壇巨匠都對此圖做過解讀。較為統一的認知便是,此圖進獻君王試圖喚醒政治清明。更有人將此圖解讀為盛世危圖。
二人又欣賞了其余畫作,其技法之高超,人物之傳神令章簡書驚嘆。
“君可有所喜,愚兄送與你。”今日張擇端與章簡書一見如故,倍感親切。
“君子不奪人所好,在下改日登門拜訪,再做欣賞。”章簡書見對方真心實意,趕緊開口阻攔。
“也好,不知能否欣賞章娘子大作。”謹怕自己言行唐突了,張擇端轉移話題。
“好說,取紙筆顏料來。”章簡書也不扭捏,擺開架勢當即作畫。從隨身挎包里掏出一只鉛筆,支好花架,先在紙上素描打底。畫的便是在院中石桌前打盹的小沙彌。
張擇端見章簡書三下兩下便勾畫出一個人的形態不由暗暗稱奇。人物栩栩如生,與真人一般無二。
又見其選了幾支自己用廢的畫筆,一番削剪。
此時章簡書手持調色盤,在畫紙上深深淺淺的調色描繪,一番調整,色彩、明暗、冷暖漸漸地飽滿有層次。
最終呈現在張擇端眼前的便是一幅寺院沙彌秋困圖。
就在張擇端覺得此畫作已完結之時,就見章簡書又將畫筆在畫上抹了幾下。
一瞬間,光影交錯,畫作活了。
艷陽高照,萬里無云,古寺高塔,綠樹林蔭,小院內打盹的小和尚。一幅大圖出現在張擇端眼前。被震驚的他,此時雙目圓睜,似有千言萬語又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
“正道兄可有指教。”
章簡書的話讓震驚中的張擇端回過神來,搖了搖頭,表示并無指教。其實章簡書國畫也是學了一點的,只是在張擇端面前就是班門弄斧,只好選擇了更擅長的油畫或水彩,材料有限選擇了水彩。
“此等畫法,在下聞所未聞,愿向章娘子請教。”張擇端真心折服道。
“請教不敢當,班門弄斧而已,正道兄不嫌,你我便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章簡書謙虛道。
上一世,受觀念和傳統影響,華國青少年受教育程度居世界之首,科技和醫療的進步,使人擁有漫長的壽命,健康的身體,海量的知識豐富易得的學習途徑,使得華國人,人生中的前三十年基本上都在學習中度過。
若用心,基本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并能將其發揚光大。
“好一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愚兄受教了。”
“今日材料有限,改天我邀請正道兄欣賞油畫。”
“油畫有何獨到之處?”
“油畫也是寫實畫,只是其更厚重和古典,色彩豐富立體感強。”在她心中油畫是光影的藝術,國畫是人文的關懷,各有千秋。
見張擇端一幅迫不及待虛心求教的模樣,章簡書趕忙制止。
“正道兄,改天你我二人再行討論畫法,如今正是清明上河圖收尾的重要時刻,我實在不敢讓你受外在影響。”
聞言,張擇端也是連連點頭,只得改天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