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的雨細如牛毛,飄在楊柳村后山的烈士陵園里。林小刀撐著黑傘,站在十米外的柏樹下,看著母親跪坐在那座沒有照片的墓碑前
清明時節的雨霧籠罩著紅星中學舊址。林小刀撐傘站在廢棄的圖書館前,手中緊攥著從老宅墻縫找到的日記本——封面燙金的《紅旗》二字已經褪色,內頁夾著張1983年的借書卡,持卡人姓名「林紅梅」。
“媽,這真是...“
“你生母的筆跡。“王秀芬撫摸著斑駁的磚墻,“當年她在這所學校支教,最愛抄寫《紅樓夢》里的詩。“
日記本扉頁貼著張泛黃的照片:扎麻花辮的年輕女教師站在黑板前,板書正是《葬花吟》。林小刀突然發現照片邊緣有半截入鏡的手臂——袖口紐扣和父親常戴的一模一樣。
**被撕去的頁碼**
翻到中間時,整頁紙被齊齊撕去,只留裝訂線處的半行字跡:「...遠航還活著!藏在...」
“你爸當年是來查案的記者。“王秀芬指向借書卡背面的鋼印,“紅星中學1983年8月的借閱記錄,就是你生母失蹤前三天。“
林小刀仔細辨認模糊的印章,突然愣住——借閱書目不是《紅樓夢》,而是《稀土化學工業應用》!
“媽,生母到底是...“
“噓。“王秀芬突然按住她的手。
殘破的教室里傳來“沙沙“聲。一個佝僂身影正在翻找講臺,灰白頭發上別著枚褪色的團徽——是瘋婆婆張玉梅!
**教室里的暗格**
老人見到她們絲毫不驚訝,反而顫巍巍遞過支粉筆:“紅梅的學生都懂。“
林小刀下意識在黑板上寫下《葬花吟》的第一句,瘋婆婆突然拍手,轉身撬開講臺暗格。塵封多年的鐵盒里躺著三樣東西:
1.紅星中學1983屆畢業合照,林紅梅的腹部已有明顯弧度;
2.蓋著省圖書館公章的《稀土研究》借閱單;
3.半張被血漬浸透的結婚證,男方姓名被撕去,但印章顯示「1983年5月10日」。
“你生父叫宋遠航。“瘋婆婆的眼里突然透出清明,“是來采訪紅梅老師的省報記者。“
**意外的重逢**
縣檔案館的膠片機嗡嗡作響。1983年8月21日的《晨報》微縮膠片上,林小刀終于看清那則被刻意遮掩的簡訊:
「支教教師林紅梅榮獲省級表彰,將赴西北參與重點科研項目」。配圖里的女教師戴著口罩,但無名指上的銀戒與日記本照片里如出一轍。
“這是...“
“障眼法。“王秀芬輕聲解釋,“當時有人要竊取你生母的研究成果,組織安排她秘密轉移。“
窗外傳來摩托引擎聲。林小刀回頭,看見父親林建國——不,現在應該叫林衛國——站在陽光下,手里拿著剛取到的機密檔案袋,封口處印著「解禁:1983年紅星中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