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用陶器跟植芋部落換了不少的線,有的是樹皮線,有的是藤條皮線。
李宇不管是什么線,只要粗細差不多,都混到一起織布。
覺得織布框不方便,李宇又搭了一個織布架。
先在地上平行插兩排竹子,一排三根,三根竹子之間間隔半米,兩排寬距一米,三根竹子兩頭矮中間高。
每根竹子頂部都有凹槽,最前面兩根竹子的凹槽,放已經(jīng)穿好了經(jīng)線的竹片。
中間的兩根竹子上面的凹槽平著放一根竹片,一根草繩綁在提經(jīng)上面的竹片的兩端,再用一根草繩捆在這根草繩上,穿過上面的竹片綁到一個竹子上,提經(jīng)上面的竹片就倒“Y”字被吊了起來。
將提經(jīng)吊起來的竹子插到前面固定經(jīng)線的竹片的左邊。
提經(jīng)下面的竹片也用草繩呈正“Y”字綁到一節(jié)竹子上。
將這結綁了提經(jīng)下竹片的竹子插到前面固定經(jīng)線竹片的右邊。
繩子長度就是將提經(jīng)上面竹片提起來,提經(jīng)下面固定的繩子會繃緊,踩下那根繩子,提經(jīng)就會往下拉。
最后面的兩根竹子上,放了一根砍出對應凹槽的竹子,用草繩捆好固定。
這根固定的竹子上有一排洞,每個洞都插著一卷線,就是織布的經(jīng)線。
李宇搬了個竹凳坐在織布架前面,拉一下左邊的繩子,奇數(shù)的經(jīng)線被提起來,梭子從中間穿過后,收一下打緯。
踩一下右邊的繩子,提經(jīng)就將偶數(shù)的經(jīng)線壓下去了,再次穿過梭子,收一下打緯。
周而復始,李宇使用的越來越流暢。
等布織了有四十厘米寬了,就把面前固定經(jīng)線的竹片從兩邊竹子的凹槽上取下來,對著自己的方向旋轉(zhuǎn),將織好的布纏在固定經(jīng)線的竹片上。
直到留出三厘米寬的布,再將竹片卡在兩邊竹子的凹槽里。
繼續(xù)織布,一直到卷在木棍上的經(jīng)線用完,李宇織出了一個一米寬三米長的布。
布料比較粗糙,畢竟線也不是很細,但也和麻布葛布的手感差不多了。
李宇給自己縫了一套粗布衣,背心裙子加外套的組合,還有兩個布褲筒。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李宇覺得比直接穿羊皮舒服很多。
織了布做好衣服,距離上次曬芋頭片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此時天已經(jīng)漸暖,不適合穿羊皮大衣,但是直接穿羊皮背心又有點冷,穿一身帶外套的布衣就剛剛好。
李宇將鋪在竹床上的熊皮卷起來放在儲物間,只留了一張虎皮睡覺用。
植芋部落已經(jīng)種好了芋頭,李宇也種了一次芋頭(這個芋頭可以一年種兩季)。
李宇穿著新做的粗布衣裳,背著竹背簍手拿石矛再次出發(fā)。
這一個月來李宇到植芋部落很多次,每次都是問他們要紡好的線。
植芋部落老首領從一開始看到李宇高興,到后來看到李宇就怕她又說線不夠用了。
老首領對李宇很包容,且李宇又是用陶器交換的。可是李宇需要的線真的很多。
雖然李宇說她要織布做衣服,但老首領沒見過布,在她看來,冬天用獸皮做衣服,夏天穿草裙就可以。
李宇感覺到老首領的不解,還是厚著臉皮只交換線,上次去的時候老首領說她們不需要陶碗陶盤陶罐了,只要陶鍋。
李宇明白這個三十幾人的部落很容易商品飽和,植芋部落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二十幾個裝水的陶罐,每個人都有兩個陶碗三個陶盤,包括小孩子。
陶鍋因為煮鹽有損耗才一直需要,但也只是偶爾煮壞一個。
李宇這次過來除了送陶鍋,就是為了讓老首領看看自己的布。
植芋部落的人現(xiàn)在都穿著獸皮衣服,老人和小孩穿著外套,其他人都穿著皮背心和皮裙,李宇光看著他們露出來的胳膊腿都覺得冷。
植芋部落以前怎么做冬衣李宇不知道,但是現(xiàn)在的冬衣是和李宇一樣的款式。
如今已是春天,穿皮外套活動一下會熱,不穿外套又冷。中午熱,早晚冷。
李宇問老首領,部落人為什么不早上穿外套出門,終于脫了,太陽下山再穿上回來。
老首領說他們嫌麻煩,覺得天氣暖和了,就不用穿那么多,早晚天氣冷跑一跑就熱了。
李宇只能說他們體質(zhì)真強,居然不怕感冒。要知道封建時代的古人都怕染上風寒的。
李宇穿越到這個世界,也有十一個月了,最冷的時候感覺只有幾度,最熱的時候超過三十五度,但是不到三十八度。
在現(xiàn)代的時候,氣溫到了三十度,李宇在家就一定要開空調(diào),三十八度就不想出門了。
憑自己的感覺來測氣溫,也不知道準不準確,反正李宇覺得現(xiàn)在也就是十幾度。
老首領也挺喜歡李宇做的粗布衣服,還問李宇怎么交換布。
李宇的目的就是教會植芋部落織布,等他們的布多了,就可以跟他們換布,這樣自己就不用織布了。
捏陶胚燒木炭燒陶器李宇都能一直做,可是織布卻讓李宇覺得特別累。
于是李宇在植芋部落住了三天,先給他們也搭了一個織布架,自己織了一會兒,就讓部落人上前試試。
納伊學的最快,李宇離開植芋部落的時候她只用了兩天就織了兩米長的布(經(jīng)線排列一米寬)。
這可比李宇的工作效率快多了。
李宇搭織布架的時候,部落人在旁邊看著,很快就學會了,又搭了一個織布架。
那個織布架鳩諾也織了半米的布。鳩諾織的少還是因為沒線了,她只能繼續(xù)去紡線。
納伊就是李宇第一次到植芋部落時,見到的那個在采集隊的孕婦。她的孩子在秋集后沒多久就出生了,如今已有四個月。
李宇回到住院后就不再紡線織布,而是又燒了一些木炭和陶器。
轉(zhuǎn)眼,李宇穿越已經(jīng)有一年了,計時草繩上,三層結有了12個,代表360天,第十二個三層結后面還有一個一層結,一共365天。
穿越一周年這天,李宇看著竹屋外面連續(xù)下了十天的雨,感受著氣溫從雨前的十八九度,下降到十一二度。
心里想著:“原來,達娃是死在倒春寒的雨天,她只要再堅持幾天,這場雨結束后,天氣就會越來越暖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