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的外觀在工人們的巧手下已逐漸恢復往昔的風采,可蘇然和林悅卻為博物館展品的征集發起愁來。僅靠古宅中發現的那些信件、賬本和畫卷,遠遠不足以支撐起一個能全面展現小鎮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蘇然坐在臨時辦公室里,對著空蕩蕩的展廳圖紙愁眉不展。林悅在一旁也心急如焚,她深知展品對于博物館的重要性,沒有豐富的展品,博物館就如同沒有靈魂的軀殼。“我們得發動全鎮的居民,說不定他們家里就藏著與小鎮歷史相關的寶貝呢。”林悅突然提議道。
蘇然聽后眼前一亮,兩人立刻行動起來。他們在小鎮的公告欄、商店門口、茶館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張貼了展品征集啟事,詳細說明了征集的范圍,包括老照片、舊農具、傳統手工藝品、家族傳承的物件等一切與小鎮歷史文化有關的物品。同時,承諾對所有展品進行妥善保管,并在展出時標注捐贈者信息。
然而,幾天過去了,前來捐贈展品的居民寥寥無幾。蘇然和林悅有些失望,但他們沒有放棄。林悅決定挨家挨戶去拜訪,向居民們講述博物館對于小鎮的意義,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將如何成為小鎮歷史的一部分。
林悅首先來到了之前在水燈節上結識的一位老工匠家中。老工匠一生都致力于制作傳統的竹編工藝,家中擺滿了各式各樣精巧的竹編作品。林悅向老工匠說明了來意,老工匠卻面露難色:“姑娘,這些竹編都是我這輩子的心血,我舍不得捐出去啊。”
林悅微笑著說:“老師傅,您的竹編工藝這么精湛,如果能放在博物館里展示,不僅能讓更多人欣賞到您的手藝,還能讓竹編工藝傳承下去。以后孩子們看到這些,就知道咱們小鎮有這么厲害的傳統手藝,您也算是為傳承文化做了大好事呀。”
老工匠聽了林悅的話,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他緩緩說道:“姑娘,你說得有道理。我捐幾件我的得意之作,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竹編。”林悅感激不已,她小心翼翼地挑選了幾件最具代表性的竹編作品,帶回了古宅。
與此同時,蘇然也在努力。他得知小鎮上有一位退休教師,家中收藏了許多關于小鎮歷史的書籍和資料。蘇然登門拜訪,向退休教師誠懇地表達了希望他捐贈部分藏品的想法。退休教師聽后,十分支持:“我這些收藏,本就是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小鎮歷史。放在博物館里,比放在我家里更有意義。”
在林悅和蘇然的不懈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主動捐贈展品。有一位老奶奶捐出了自己結婚時的鳳冠,那鳳冠上的每一顆珠子、每一片銀飾都承載著她年輕時的美好回憶;還有一位大叔拿出了祖傳的鐵匠工具,訴說著家族曾經在小鎮打鐵為生的故事。
隨著展品的不斷增多,古宅內專門用來存放展品的房間逐漸被填滿。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部分展品因為年代久遠,需要專業的修復和保養,可小鎮上并沒有這樣的專業人才。蘇然和林悅再次陷入了困境,他們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確保這些珍貴的展品能以最好的狀態呈現在博物館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