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招募和培訓工作全面展開后,吸引了不少當地居民和周邊地區熱愛表演的年輕人報名。然而,隨著培訓的深入,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由于演員們基礎參差不齊,部分沒有表演經驗的居民在理解和掌握表演技巧上遇到了很大困難,培訓進度一度十分緩慢。專業的表演老師們雖然盡心盡力,但面對一些領悟能力較差的學員,也感到頗為棘手。
蘇然和林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們決定調整培訓策略,將演員們按照基礎和能力進行分組,為不同小組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對于基礎薄弱的小組,著重加強基本功訓練,從簡單的表情管理、肢體動作開始,逐步提升他們的表演能力;而對于有一定基礎的小組,則側重于角色深度塑造和團隊協作的訓練。通過這種方式,演員們的培訓效果有了明顯提升,大家的表演水平都在穩步進步。
與此同時,場景布置和道具制作也遇到了難題。在古宅進行場景改造時,施工團隊發現古宅的部分結構較為脆弱,一些原本計劃的改造方案可能會對古宅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這一情況讓蘇然和林悅十分揪心,他們深知古宅的歷史價值,絕不能因一時的項目需求而破壞它。于是,他們緊急召集文物保護專家、建筑師和施工團隊一起商討解決方案。經過數輪激烈的討論和實地勘察,最終制定出了一套既滿足表演需求又能最大程度保護古宅的折衷方案。施工團隊小心翼翼地按照新方案進行改造,每一個步驟都經過嚴格監督,確保古宅的安全。
道具制作方面,資金的壓力逐漸顯現。高品質的道具需要耗費大量的材料和人工成本,而項目前期的預算在經過一系列調整后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林悅再次發揮她的溝通能力,聯系了一些當地的手工藝人和道具制作工作室,希望他們能夠以相對優惠的價格承接道具制作工作。同時,她還組織了一場道具制作創意征集活動,鼓勵當地居民參與,提供一些既符合歷史背景又能降低成本的創意。這一系列舉措不僅緩解了資金壓力,還讓道具制作更具本土特色。
隨著演員培訓、場景布置和道具制作等工作的逐步推進,沉浸式文化體驗劇終于有了雛形。為了檢驗效果,蘇然和林悅組織了一次內部試演。演員們身著精心制作的古裝,在古宅和老街的真實場景中傾情演繹著小鎮的歷史故事。盡管在表演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小瑕疵,但整體的效果超出了他們的預期。觀眾們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到了小鎮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底蘊。
然而,試演結束后,專業的評審團隊也提出了一些問題。比如劇情節奏有些拖沓,部分場景的燈光效果不夠理想,與觀眾的互動環節設計還不夠巧妙等。蘇然和林悅認真記錄下每一個問題,深知要將這部沉浸式體驗劇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游項目,還有許多細節需要打磨。他們又將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進,讓體驗劇更加完美地呈現在游客面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