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周邊地區日益激烈的競爭,蘇然和林悅深知,唯有創新才能讓小鎮在眾多類似項目中脫穎而出。兩人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從挖掘小鎮獨特文化與農業深度融合的角度入手,打造與眾不同的旅游體驗。
蘇然發現小鎮的歷史傳說中,有一種古老的祈福儀式與農作物的生長息息相關。傳說每年特定時節,村民們會舉行儀式,祈求土地滋養作物,保佑豐收。他們決定以此為藍本,開發“祈福農耕節”活動。在活動策劃中,恢復古老祈福儀式的同時,融入現代互動元素。游客不僅能觀看莊重的祈福表演,還能親身參與其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林悅則把目光投向了農產品的深加工。她聯系專業的食品研發團隊,以當地特色農產品為原料,開發出一系列獨具風味的創意食品。比如用新鮮水果制作的果酒、果醬,用特色蔬菜制作的風味泡菜等。這些產品不僅可以在農產品展銷中心銷售,還能作為“祈福農耕節”的特色伴手禮。
為了讓游客更深入了解農產品的加工過程,他們在小鎮建設了農產品加工體驗工坊。游客可以在這里親手參與果酒釀造、泡菜腌制等活動,將自己制作的產品帶走,留下獨特的記憶。
在旅游住宿方面,他們也進行了創新。將部分傳統民宿改造成“農耕主題民宿”,房間裝飾融入農耕元素,如用農作物秸稈編制的裝飾品、描繪田園風光的壁畫等。民宿還為游客提供參與農事活動的機會,如清晨跟著農戶下田勞作,學習播種、澆水等基本農事操作,讓游客全方位體驗田園生活。
然而,創新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祈福農耕節”的籌備面臨資金短缺問題,恢復古老儀式需要專業的民俗顧問指導,搭建特色舞臺、制作傳統服飾道具等都需要大量資金。農產品加工體驗工坊的建設也遇到了技術難題,如何在保證游客安全參與的前提下,實現專業的加工流程是個挑戰。而且,“農耕主題民宿”的改造需要得到民宿主人的支持與配合,部分主人對改造方案心存疑慮,擔心影響民宿原有的風格和客源。
蘇然和林悅再次陷入忙碌。蘇然積極向政府申請文化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同時尋求企業贊助。他精心準備項目策劃書,向政府和企業展示“祈福農耕節”的文化價值和市場潛力。林悅則與食品研發團隊和安全專家共同商討,優化加工體驗工坊的設計方案,確保游客既能安全體驗,又能學到專業知識。針對民宿主人的擔憂,林悅和蘇然組織他們參觀其他成功改造的主題民宿,讓他們親身體驗主題民宿帶來的新變化和更多客源。經過耐心溝通,大部分民宿主人同意了改造方案。
雖然困難重重,但蘇然和林悅堅信,只要堅持創新,充分挖掘小鎮特色,就一定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為小鎮的發展開辟更廣闊的道路。在接下來的籌備過程中,還會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狀況?他們又將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