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然與交通部門緊鑼密鼓地制定交通疏導方案。他們在小鎮周邊開辟了幾塊大型臨時停車場,安排專人負責引導車輛有序停放。同時,協調公交公司開通了多條旅游專線,從臨時停車場直達各個主要景點,減少鎮內道路的交通壓力。然而,在方案實施初期,由于部分游客不熟悉路線和乘車規則,現場秩序有些混亂。蘇然和林悅組織了一批志愿者,在停車場和公交站點為游客提供引導和咨詢服務,幫助游客順利乘車。經過幾天的磨合,交通擁堵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對于游客不恰當行為引發居民不滿的問題,林悅加大了文化宣傳力度。除了在景點設置宣傳欄和發放文化手冊外,還安排了當地居民作為文化講解員,在游客參與活動時進行實時引導和講解。同時,在小鎮的官方網站、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詳細的文化習俗介紹,提醒游客在游玩過程中注意自身行為。隨著宣傳的深入,游客對當地文化習俗的了解逐漸增多,不恰當行為明顯減少,居民與游客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
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蘇然和林悅意識到,小鎮旅游的發展不能僅僅滿足于應對眼前的危機,還需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他們邀請了旅游規劃專家、經濟學家等組成的專業團隊,對小鎮的旅游發展進行全面評估和規劃。
專家團隊經過深入調研后提出,小鎮應進一步強化自身特色,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比如,以“祈福農耕文化”為核心,開發一系列深度文化體驗課程,面向不同年齡段的游客,如親子文化研學課程、成人農耕技能培訓課程等。同時,結合小鎮的自然景觀,打造生態旅游線路,將自然風光與文化體驗相結合。
在旅游設施建設方面,專家建議在小鎮周邊建設一個大型的生態度假中心,提供高端的住宿、休閑、會議等服務,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此外,還應完善小鎮的智能旅游系統,通過手機應用程序為游客提供實時信息查詢、導航、景點講解等服務,提升游客的游覽便利性。
然而,實施這些長遠規劃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和土地。建設生態度假中心和完善智能旅游系統需要巨額資金投入,而合適的土地資源也十分有限。蘇然和林悅深知,要實現小鎮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克服這些困難。他們又將如何尋找資金和解決土地問題,推動小鎮旅游邁向新的臺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