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老太太聽明蘭說起墨蘭洗三禮的熱鬧場面,以及竟將嫡子交給婆母后,心中五味雜陳,但什么都沒說,只是嘆了口氣。
作為祖母的老太太,自然希望墨蘭在梁家過得好。
但這個好僅限于衣食無憂,家中和睦,絕不是風光體面,人人艷羨。
從家族長遠計,墨蘭必須是個反面例子,才能震懾下一代姑娘,讓她們安分守己,不要誤入歧途。
“看看你們那位四姑奶奶,當年貪慕虛榮,不知廉恥,不聽父命,婚前私通,罔顧家族的名聲與父兄的仕途,踩著盛家的臉往上爬,最終落得娘家不認,婆家不理,腸子都悔青了!”
但現在的墨蘭不但拿著潑天富貴,還是汴京出了名的賢惠娘子,連華蘭名聲都被她蓋下去了,竟成了正面例子。
什么父母之命?女子就應該抓住機會往上爬,只要贏了一切都對!
什么誤入歧途?我這富貴歧途,不比那貧苦正途強上百倍!
林噙霜仗著女兒的風頭,現在也越來越不安分了,自己的便宜兒子卻滿腦子就是利益,竟然放縱不理,任由這后院烏煙瘴氣。
老太太甚至開始猶豫:若賀弘文承諾不納妾,就真將明兒許給他嗎?
她培養了明蘭這么多年,還讓孔嬤嬤帶她,又安排她越過兩個姐姐管家,難道就為了讓她低嫁,將一身本事閑置?
老太太思慮萬千,又把明蘭叫到壽安堂,商量賀弘文之事,可正說這話,突然房媽媽跑了進來,輕聲傳報:“賀家少爺來了。”
祖孫倆相對一怔,不知賀家是何說法?
為了避免尷尬,這次見面,賀弘文不再享有準孫女婿的待遇,而是一個普通的故交晚輩。
老太太叫丫頭端茶上果,自己在前面招待,明蘭則進了里屋,沒有和賀弘文見面。
賀弘文雖然老實,卻也是個乖覺的,他四下轉了一圈視線,發現明蘭不在,知道定親之事有變,不由神色一黯,當下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說:“弘文無能,前番拖累了老太太!”
老太太見他不提明蘭,知道他是替明蘭避嫌,心中暗暗點頭。
卻聽賀弘文續道:“昨夜弘文去了姨父家里,一概說了清楚,請母親收表妹為義女,請族人長輩一道見禮,定了雙方名分,以后便是親兄妹!”
老太太聽明白了,賀弘文既不能納妾,又不能拒絕母親,于是想了個認義妹的法子。
“你母親愿意嗎?”老太太心中還是不踏實。
賀弘文一臉誠懇之色:“弘文幼時,母親叫我讀書考舉,我不愿,且依著自己性子學了醫。”
“老太太但請信弘文一遭,弘文并不是那沒主見的,由著人拿捏,弘文曉得是非好歹,絕不敢辜負祖母和老太太的一番心意!”
這番話說的盛老太太心頭一動,再瞧賀弘文目光懇切鄭重,沉吟片刻后微笑道:“心意不心意說不上,不過是老人家想的多些。”
“哥兒也是我瞧了這些年的,品性自然信得過,若能天遂人愿那是最好,便是月難常圓也是天意,總不好一天天扛下去吧,姻緣天注定,哥兒不必強求!”
盛老太太說的很親切,但其實什么也沒答應。
這些客套話翻譯過來:“賀少爺,我是相信你人品的,但認兄妹這事,目前還停留在你的構思上,你先把表妹變成義妹再說,請抓緊時間,姻緣天定,不是非你們賀家不可的!”
賀弘文自然聽出了言外之意,又說了一些保證的話,老太太也回了一些信任的話。
可說來說去就是不松口,也不叫明蘭出來相見,顯然是懷疑自己的承諾,只得黯然告辭。
待人走后,明蘭才慢慢從里屋走出,老太太看了她一眼,緩緩道:“弘哥兒也算是有心的,你怎么看?”
明蘭緩步走到老太太身邊,蹲下身子替祖母捶著腿,開口道:“咱們該說的都說了,若弘文哥哥真能認義妹,自然是極好的;若還是要讓表妹為妾,那咱們該怎樣便怎樣吧……”
老太太看著明蘭蒼白卻堅定的面孔,有些心疼,柔聲道:“明兒,現下你歲數還小,再慢慢瞧罷。咱們對賀家仁至義盡,該說的都說了,若弘哥兒真能成,他也算是有擔當的好男兒,許了這門婚事也不錯;若不成……”
老太太猶豫了下,隨即斬釘截鐵道:“眼瞧著恩科開試了,京城里有的是年輕才俊,咱們又不是攀龍附鳳,到時再尋一個品性淳厚的好孩子,也未必不成。”
半個月后,明蘭行了及笄禮,賀老太太送了一支上好的赤金嵌翠寶的珠簪,親自替明蘭上了髻。
有這樣的關系,就算兩個孩子最終沒成,明蘭先前與賀弘文的來往,也可以圓過去了。
華蘭送來了一對貴重的白玉金鳳翹頭銜珠釵;
墨蘭送來了的依舊是一副書畫,這次是前朝名家手筆,價值遠非當初的《舐犢情深》可比,按盛紘與長柏的看法,這是一份極厚重的禮品。
如蘭則送了一副金絲螭頭項圈,看得大娘子眼睛都綠了:“死丫頭,又亂花錢!怎么送這么重的禮?”
此后的日子風淡云輕,時光不緊不慢地流逝著。
曹家與賀家還在糾纏,曹家堅決抗議表妹變義妹,賀家祖孫卻咬死不松口;
恩科正式舉行,長楓和小公爺再次上了考場,但這次沒有三蘭相送,華蘭和墨蘭自然沒來,明如蘭和明蘭也在家里;
墨蘭出了月子,去袁家探望華蘭,準備幫她收拾惡婆婆,如蘭對墨蘭又重新恢復了熱情。
唯一的大新聞,是開封府突然發出通告:朝廷大軍痛擊番邦主力,殺敵無數,大勝而歸!
半個月后,京城城門大開,京營兵士衣甲一新,手持紅纓槍和皮鞭鐵鏈,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打開一道寬寬的官道來。
官家親率御林軍相迎,擺出了十八隊儀仗衛士,京城的百姓更是夾道歡迎,人人爭睹王師風采。
到了吉時,遠處傳來禮炮三響,大軍進城,薄老將軍領頭,沈顧二將一左一右相隨,梁晗等一眾將領跟隨其后。
城中鞭炮轟鳴,幾丈高的彩旗密密麻麻插滿了一路,迎風招展,滿城花彩齊舞,軍隊走到哪里,哪里都是叫好和鼓掌。
當晚官家于御殿賜宴,為一眾凱歌將領加封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