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宿舍的清晨,陽光透過薄紗窗簾灑在書桌上。阮雨晴睜開眼睛,第一個看到的依然是床頭那本《小王子》。已經三個月了,她仍然會在每個醒來的瞬間期待手機響起許嘉樹的消息提示音,然后才想起,那個號碼永遠不會再亮起。
她伸手撫摸書脊,指尖劃過那行已經有些模糊的字跡——“你是我唯一的玫瑰。——2021.3.15許嘉樹“。書頁間夾著兩張從未使用過的火車票,青島到站的時間永遠停在了“2021年6月20日“。
“雨晴,快起床!文學理論課要遲到了!“室友林悅敲了敲她的床欄。
阮雨晴迅速抹去眼角未成形的淚水,換上簡單的白T恤和牛仔褲。鏡子里的女孩瘦了不少,曾經圓潤的臉頰現在能看到明顯的下頜線。她扎起馬尾,將《小王子》小心地放進書包。
初秋的校園鋪滿金黃的銀杏葉,踩上去沙沙作響。阮雨晴習慣性地繞路經過音樂學院,鋼琴房里傳來《夢中的婚禮》的旋律。她停下腳步,恍惚間仿佛看見許嘉樹坐在琴凳上,轉頭對她微笑。
“同學,你也是來報名的嗎?“一個戴眼鏡的女生拍了拍她的肩膀,遞來一張傳單,“校園鋼琴大賽,下周截止報名。“
阮雨晴盯著傳單上“自由選曲“幾個字,鬼使神差地接了過來。“謝謝,我考慮一下。“
文學理論課上,教授正在講解悲劇美學。“真正的悲劇不是外在的苦難,而是人性在命運碾壓下的崇高呈現。“阮雨晴的筆尖頓在筆記本上,洇出一小片墨跡。許嘉樹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在某個他們一起逃課的下午。
“雨晴,“下課后,林悅神秘兮兮地湊過來,“心理系的陳默又問我你的微信了,給不給啊?“
阮雨晴搖搖頭,把課本塞進書包。“我現在不想談戀愛。“
“都一年了,你總不能...“林悅話說到一半,看到阮雨晴突然蒼白的臉色,趕緊改口,“好吧好吧,我幫你回絕。“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阮雨晴打開手機日歷。10月15日被標記了一個小小的星星圖案——許嘉樹離開的一周年。她突然想起那張鋼琴比賽的傳單,決賽日期正好是10月15日。
音樂學院的報名處已經快關門了,阮雨晴氣喘吁吁地沖進去,在最后一分鐘填好了表格。“參賽曲目?“值班的學生問道。
“《CityofStars》。“說出這個名字時,阮雨晴的心臟像被一只無形的手攥緊。
接下來的兩周,阮雨晴每天清晨六點就去琴房練習。起初她的手指僵硬得像木頭,畢竟已經一年多沒碰鋼琴了。但慢慢地,肌肉記憶開始蘇醒,那些與許嘉樹一起排練的午后逐漸在腦海中清晰起來。
決賽當天,學校禮堂座無虛席。阮雨晴穿著簡單的白色連衣裙,這是許嘉樹第一次聽她彈琴時她穿的顏色。主持人報幕時,她的手心沁出冷汗,差點滑下琴凳。
“下面有請文學院大一新生阮雨晴,演奏《CityofStars》。“
聚光燈打在臉上,阮雨晴深吸一口氣,手指懸在琴鍵上方。在按下第一個音符前,她輕聲說:“這是給你的,嘉樹。“
音樂流淌而出,阮雨晴閉上眼睛。她看見許嘉樹站在舞臺另一側,像一年前那樣對她微笑。她的演奏并不完美,有幾處明顯的錯音,但情感充沛得讓評委都放下了打分筆。當最后一個音符消散在空氣中,禮堂里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阮雨晴沒有獲獎,但她一點也不遺憾。走出禮堂時,夜空中繁星點點,她仰頭尋找最亮的那一顆。“聽到了嗎?“她輕聲問,“這是我們的歌。“
大二開學后,阮雨晴申請了校圖書館的勤工儉學崗位。整理書架時,她總是不自覺地在文學區多停留一會兒,想象許嘉樹會喜歡哪些書。一個雨天的下午,她發現兒童閱覽區有個小女孩獨自坐著,面前攤開一本《小王子》。
“需要我讀給你聽嗎?“阮雨晴蹲下身,發現女孩手腕上戴著醫院的住院手環。
小女孩搖搖頭,指著胸口說:“這里不好,看字會累。姐姐能講嗎?“
阮雨晴的心猛地一沉。她輕輕翻開書,開始講述小王子與玫瑰的故事。講到一半時,小女孩突然問:“姐姐,小王子真的死了嗎?“
“他回到了自己的星球。“阮雨晴柔聲回答,卻發現自己的聲音在顫抖。
“那也很好啊。“小女孩天真地笑了,“至少他還能看到自己的玫瑰花。“
那天之后,阮雨晴每周都會抽時間給那個叫小雨的女孩讀書。她從醫院護士那里得知,小雨患有和許嘉樹一樣的先天性心臟病,正在等待心臟移植。
“為什么沒有足夠的人捐獻心臟呢?“一天晚上,阮雨晴在宿舍突然問道。
林悅從電腦前抬起頭,“很多人對器官捐獻有誤解吧,覺得不吉利什么的。“
阮雨晴打開電腦,搜索起器官捐獻的相關信息。凌晨三點,她終于合上電腦,做了一個決定。
大二下學期,阮雨晴成為了學校器官捐獻宣傳志愿者。第一次宣講會上,她講述了許嘉樹的故事,沒有哭,只是平靜地描述一個熱愛文學和音樂的男孩如何因為等不到合適的心臟而離開。
“如果更多人愿意捐獻,“她看著臺下年輕的面孔,“也許下一個'許嘉樹'就能活下來。“
活動結束后,一位醫學院教授找到她。“阮同學,你的演講很打動人心。我們正在籌建一個器官捐獻公益組織,你愿意加入嗎?“
就這樣,阮雨晴的大學生活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文學與音樂,屬于她和許嘉樹的回憶;另一部分是公益與醫療,為了不讓更多生命像許嘉樹那樣逝去。
大三那年春天,阮雨晴收到一封來自青島的郵件。發件人是當地一家兒童醫院的醫生,他們在整理病例時發現了許嘉樹生前填寫的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表。
“雖然最終因為病情惡化無法實現捐獻,但許嘉樹同學的精神令人敬佩。“醫生寫道,“我們想邀請您參加醫院的公益宣傳活動,如果您愿意的話。“
阮雨晴坐在電腦前哭了又笑,原來許嘉樹早就想過用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她立刻回復了郵件,并附上了自己這兩年參與器官捐獻宣傳的資料。
活動當天,青島的海風格外溫柔。阮雨晴站在醫院的露臺上,遠遠能望見那片她撒下許嘉樹骨灰的海域。活動結束后,她獨自來到海邊,脫掉鞋子讓海浪輕吻腳踝。
“你知道嗎,“她對著海風低語,“我做了你可能會做的事。很多人在我們的勸說下簽了捐獻協議,也許其中就有一個能救'小雨'那樣的孩子。“
風吹亂她的長發,像是無形的撫摸。阮雨晴從包里拿出那本《小王子》,翻到許嘉樹最喜歡的那頁:“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大學畢業典禮上,阮雨晴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她穿著學士服,站在話筒前看著臺下數千張年輕的面孔。
“大學四年,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但最重要的一課來自一個沒能走進大學校園的人。“她的聲音清晰而堅定,“他教會我,生命的價值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我們如何愛與被愛。“
掌聲中,阮雨晴抬頭望向藍天。她知道,某個地方,某個星球的某個小王子,正在為她驕傲。
五年后的一個下午,已經成為出版社編輯的阮雨晴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投稿。稿件來自一位年輕的心臟外科醫生,講述了他從醫以來的經歷。在其中一個章節里,他詳細記錄了一個叫小雨的女孩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全過程。
“手術很成功,“醫生寫道,“這顆心臟將在她的胸腔里繼續跳動,代替另一個沒能長大的生命。“
阮雨晴合上稿件,走到辦公室窗前。夕陽西下,天空被染成玫瑰金色。她突然想起許嘉樹信里的那句話:“你要好好長大,代替我看看這個世界。“
那天晚上,阮雨晴打開塵封已久的文檔,開始寫一個關于圖書館、鋼琴和《小王子》的故事。鍵盤敲擊聲中,時光倒流回那個蟬鳴悠長的夏天,一個穿白襯衫的男孩問她:“同學,請問這里有人嗎?“
寫到最后一行時,阮雨晴的手指懸在鍵盤上許久,終于輕輕落下:
“獻給F,我的小王子。那些我不再追問的答案,都已經在星辰大海中找到了歸處。“
窗外,一顆流星劃過夜空。阮雨晴微笑著關上電腦,知道明天太陽升起時,又會是新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