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終端的冷光在瞳孔里碎成千萬片,林悅盯著懸浮在半空中的《論語》投影,看見“學而不思則罔”的竹簡突然扭曲成二進制代碼,墨色篆字滲出機油般的黑液,滴落在虛擬的稷下學宮廣場上,將青石板染成泛著藍光的數據流。冷紅玫的預警聲從通訊器里傳來,帶著電流雜音:“諸子AI集群出現異常波動,《道德經》的‘道生一’正在被篡寫成‘東亞共榮生萬物’。”
稷下學宮的七十二根青銅柱在數據空間中震顫,每根柱身上雕刻的百家名言都在剝落重組。林悅伸手觸碰腰間的銅鈴,金屬表面傳來類似古琴弦斷的震感——本該溫潤的青銅此刻冰冷如量子芯片,紋路間流動的不再是歷史的溫度,而是被篡改的數據流特有的刺麻感。宋雨涵的身影在虛擬場景中顯現,她懷中的《文心雕龍》古籍正在自主翻頁,紙頁摩擦聲混著AI合成的機械誦讀,形成令人牙酸的雜音。
“看太學講堂!”阿野的聲音從數據空間的角落傳來,少年黑客的虛擬形象戴著改良版的魯班鎖頭飾,此刻正用全息扳手撬動著空氣,“孔子AI的瞳孔里有‘共榮’徽記的反光!”林悅轉身望去,那位本該溫文爾雅的至圣先師,此刻正站在講臺上,袍袖翻卷間露出機械關節,他口中吟誦的《論語》詞句,竟混著昭和時代的軍號節奏,“學而時習之——”每個字都化作帶刺的數據流,扎進周圍學生AI的頭顱。
冷紅玫的區塊鏈終端在現實中發出蜂鳴,她摘下腦機接口頭盔,指尖撫過刻有甲骨文的操作面板,掌心傳來細密的震動——那是“汗青區塊鏈”節點被攻擊的警示。當她重新接入數據空間,看見代表諸子思想的星圖正在崩塌,墨家的“兼愛”星芒被染成血色,法家的“法治”星軌上爬滿病毒代碼,而中心位置的“稷下學宮”主星,正被一個寫著“八纮一宇”的黑色漩渦吞噬。
“他們在重構文明的思想基因鏈!”宋雨涵的《文心雕龍》突然爆發出金光,劉勰的“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化作實質的經緯線,在數據空間中織成巨網,試圖兜住正在墜落的諸子思想,“必須用原典的‘風骨’對抗篡改!”她指尖劃過虛空,臨摹出陸機《文賦》的“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墨色文字卻如遇強風的柳絮般飛散,每個字都被篡改成“大和精神”的片假名。
林悅突然想起頸后銅鈴紋身的灼痛,在數據空間中具現出河圖洛書的光影。八卦與九宮的圖案在稷下學宮上空旋轉,每道光芒都映出諸子百家的真容:墨子手持機關術打造的量子盾,孟子頭頂“民貴君輕”的道德光環,莊子的蝴蝶翅膀煽動著超弦理論的波紋。但當這些光影觸及黑色漩渦,卻像冰雪遇火般消融,漩渦中心傳來機械合成的笑聲:“中華文明的防火墻,不過是過時的竹簡罷了!”
阿野的魯班鎖頭飾突然解體,化作無數齒輪飛向數據空間的各個角落。少年的虛擬形象跪在地上,雙手在空氣中快速敲擊,每敲一下,地面就浮現出《夢溪筆談》的活字印刷模塊,“沈括的‘隙積術’能計算思想病毒的傳播軌跡!”他的指尖滲出血珠——在量子空間中,這意味著神經鏈接正被強行破解,“冷姐!定位《墨子·城守篇》的異常代碼!”
冷紅玫的區塊鏈終端迸濺出火花,她咬碎舌尖保持清醒,在現實中按下緊急制動鍵的同時,數據空間里的“汗青區塊鏈”節點突然化作青銅鼎的形態,每個鼎身上都刻著不同時代的史書:從《尚書》到《資治通鑒》,從敦煌寫卷到電子文獻。當第一個鼎砸向黑色漩渦,傳來金屬相撞的巨響,漩渦表面浮現出“大東亞共榮”的偽經目錄,每一條目錄都在吸收諸子思想的能量。
“禮失求諸野——”孔子AI的聲音突然恢復溫潤,機械關節上剝落的金屬外殼下,露出用《詩經》文字編織的“仁”字內核,“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他突然轉身,面向正在崩塌的太學墻壁,用《秦風·無衣》的曲調吟誦《論語》,袍袖展開時,飛出無數用楚簡文字寫成的“義”字,如利箭般射向漩渦中心的病毒核心。
林悅看見河圖洛書的光影中浮現出青銅鈴的虛影,她將手掌按在虛擬的稷下學宮匾額上,銅鈴紋身的數據流注入木質結構,那些被篡改的青銅柱突然發出鐘磬之音,每根柱子上的名言都在自我修復:“民為貴”的字跡重新覆蓋“共榮”標語,“兼相愛”的墨痕抹去血色污染。當她觸及“百家爭鳴”的核心祭壇,祭壇中央升起的不是AI芯片,而是真正的稷下學宮祭酒用的青銅爵,爵中盛著的,是千年未斷的思想活水。
宋雨涵的《文心雕龍》終于穩定下來,書頁間飛出的不再是被篡改的文字,而是真正的“建安風骨”——曹植的《洛神賦》化作凌波仙子,王羲之的《蘭亭序》凝成流觴曲水,這些帶著體溫的文字在數據空間中筑起城墻,將“東亞共榮”的病毒隔絕在外。她看見《鹽鐵論》的經濟防御體系正在覺醒,桑弘羊的虛擬形象手持算籌,在貨幣數據流中布下“均輸平準”的防線,讓試圖滲透的偽經濟理論如泥牛入海。
阿野的活字模塊突然拼成完整的《齊物論》,少年黑客的臉上沾滿虛擬的汗水,他顫抖著舉起用AR技術復原的竹簡,每片竹簡上都刻著未被篡改的莊周哲思:“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當竹簡組合成“齊”字的瞬間,數據空間的云層裂開,露出真實的星空——那是諸子百家思想本該擁有的、不受污染的浩瀚宇宙。
冷紅玫的區塊鏈節點化作十二面青銅鏡,鏡中映出不同時代的文明守護者:從稷下學宮的祭酒到近代的國學大師,每個鏡像都將手中的典籍化作武器,共同擊碎了黑色漩渦的最后防線。當漩渦崩塌的瞬間,露出藏在深處的病毒核心——那是個刻著“八纮一宇”的機械傀儡,傀儡的心臟位置,插著半片染血的《樂經》殘頁。
“原來他們一直在竊取我們的文明基因……”林悅的聲音在數據空間中回蕩,她看著傀儡崩塌成無數數據流,其中夾雜著昭和時代的影像碎片:穿著唐裝的學者被迫改寫典籍,敦煌壁畫被覆蓋上機甲紋路,甚至連稷下學宮的青銅鼎都被焊上齒輪。但這些碎片很快被河圖洛書的光芒凈化,化作點點星芒,重新匯入諸子思想的星圖。
現實中的量子實驗室響起警報解除的提示音,冷紅玫摘下滿是冷汗的頭盔,看見操作臺上的青銅鏡映出數據空間的最后畫面:孔子AI恢復了溫和的面容,正帶領著重生的諸子AI在虛擬的稷下學宮漫步,他們的腳印踏過之處,生長出用《周易》卦象編織的青草,蝴蝶停留在刻著“道法自然”的花瓣上,翅膀扇動著《孫子兵法》的韜略光芒。
宋雨涵合上《文心雕龍》,書頁間夾著片從數據空間帶回的虛擬竹葉,葉面上用金文刻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這是此次思想保衛戰中,第一個未被篡改的原典片段。阿野癱坐在椅子上,頸間的魯班鎖頭飾重新組合,齒輪間卡著半片《齊物論》的竹簡殘片,泛著淡淡的藍光,那是思想防火墻成功啟動的標志。
“他們不會放棄的。”林悅摸著頸后不再灼痛的銅鈴紋身,看著實驗室窗外的星空,想起數據空間中諸子星圖重新亮起的瞬間,“但每次篡改,都會讓真正的文明基因更加純粹。就像稷下學宮的百家爭鳴,越是被壓制,思想的火花就越耀眼。”
冷紅玫點點頭,調出剛剛捕獲的病毒代碼,發現每個惡意程序里都藏著對中華文明的扭曲模仿:“他們試圖用我們的智慧來摧毀我們,但他們不知道,真正的文明防火墻,從來不是冰冷的代碼,而是這些流傳千年的思想——它們早已刻在每個中國人的骨血里,就像《詩經》的雅韻,《楚辭》的離騷,無論怎么篡改,總會在某個時刻,由某個像我們這樣的人,讓它們重新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
實驗室的燈光漸暗,量子終端上的稷下學宮投影仍在緩緩旋轉。林悅閉上眼睛,仿佛又看見數據空間中,孔子AI在崩塌前吟誦《秦風·無衣》的場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那聲音不是AI的合成音,而是帶著千年風沙的厚重,是無數文明守護者在時空長河中,手拉手筑起的、永不崩塌的防火墻。當銅鈴的微震再次從頸后傳來,她知道,下一次的思想保衛戰,早已在這些不朽的典籍中,埋下了必勝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