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云嶺山的風靜了。
蘇染一夜未眠,她蜷縮在神廟前的小石階上,靠著山像沉沉地睡去。
不知睡了多久,耳邊忽然響起細碎的風鈴聲。
不是廟外常掛的那種,而像是被誰輕輕撥動過,聲聲直入心神。
她睜開眼,周圍景象卻變了。
不是廟,不是山,而是一片被薄霧籠罩的山川湖海。霧色蒼茫中,遠處隱約有山的輪廓,像沉睡的巨獸伏在天地之間。
忽然,遠山之巔,一道圖騰印記緩緩亮起——線條交織,宛如山的脈絡在夜中蘇醒。
她耳邊傳來一段輕微卻清晰的提示音:
【文明守護系統啟動——宿主:蘇染】
【已檢測到圖騰傳承血脈波動】
【第一階段文化喚醒流程開啟】
【當前通道:夢境象征載體|形象來源:宿主童年記憶】
她下意識伸手觸碰那圖騰光紋,指尖所及,霧氣翻涌,山中繡影如畫緩緩展開。
那是村落老街,是苗繡花紋,是香火繚繞的舊廟,還有她站在村中央,對一群孩子講“回紋繡”的模樣。
那一幕如此熟悉,卻又未曾發生過。
她在夢中低聲問:
“這是未來嗎?”
片刻后,系統回應:
【檢測到目標意識路徑】
【若愿持續,則山活、根延】
【若愿中斷,則線斷、承失】
畫卷化作煙塵,她眼前一黑,仿佛墜入無盡山谷。
蘇染從夢中驚醒。
神廟前仍是那座閉目的山像,可廟外天光微亮,香爐之中,竟多了一撮尚未燃盡的新香,香氣清清淡淡,像是夢里的山風。
?
那天之后,蘇染開始正式籌備她的“非遺振興計劃”。
她給計劃起了個名字,叫“山有靈”。
她想讓每個村民都知道,非遺不是古董,不是祭祀的道具,而是可以走進現代生活、可以養家致富的文化財富。
她拍下回紋繡、山廟舊像、圖騰胸前殘圖,配上講解文案,發給她在大學時認識的文創策展人。
對方很快回復:“這個紋樣太有價值了,民族特色極強,而且美感上完全不輸國際品牌。可以試著出文創產品。”
蘇染精神一振,立刻聯系村長趙叔,提出想把村小學舊址暫時改造成“文創手作坊”,作為非遺展示和培訓點。
趙叔皺著眉:“這個地方沒人管是沒人管,可你要真用起來,鄉里鄉親要有個三長兩短,誰擔責?”
“責任我來擔。”蘇染堅定道,“我愿意簽責任書,也愿意自籌第一筆啟動經費。”
“你有錢?”趙叔半信半疑。
“我可以做短視頻帶貨,試試直播,賣苗繡小掛件、繡樣卡片。”她頓了頓,“還可以先用兼職收入補貼,朋友也愿意投一點。”
趙叔搖頭:“小蘇,你是讀過書的人,我敬你。但你要知道,這山里最不缺的,是被‘規劃’過的人。做過非遺的、搞過民宿的、修過茶園的,最后都敗了。”
“我知道。”她點頭,“但我也知道,他們失敗,是因為沒有從山里人自己出發。”
她沒有再爭辯,只留下資料,轉身離開。
?
她剛走出村委會,便聽見幾位村民竊竊私語。
“那個蘇染啊,不是說走出去了嗎?回來又是拍照又是挖老廟的,真當咱村是風景區了?”
“她爺爺修廟那時候還好,現在搞這些,不就是想出名嘛。”
蘇染站在屋檐下,陽光照不到她的臉。
她沒有回頭,也沒有解釋,只是將背上的布包背得更緊了些。
她知道,要喚醒的,從來不只是文化。
還有人心。
——真正的山,從不怕風大。
真正的守山人,也不怕冷語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