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陽光透過窗紗斜斜地照進韓府后院的書房,蕭芷涵坐在案前,仔細閱讀著剛送到的密信。信上的內容讓她眉頭緊鎖,面色凝重。
“突厥真的又大舉進犯了?“她輕聲問道,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劉風站在一旁,沉聲回答:“確實如此。這次來勢洶洶,規模比上次李玄策平定的那次還要大。據邊關密報,至少有五萬大軍,親王阿史那率領,頡利烈可汗之子。“
蕭芷涵將信紙放下,輕輕嘆了口氣:“邊關將士準備如何?“
“情況不容樂觀。“劉風神色凝重,“突厥此次來勢兇猛,已有三處關隘失守,守軍傷亡慘重。京城已經傳出消息,朝廷正在考慮增派援軍。“
蕭芷涵陷入沉思,手指輕輕敲擊桌面。突厥再次入侵,對她的計劃既是威脅也是機會。李玄策若出征,其婚事恐怕要推遲;但此戰若勝,李玄策地位必然提升,這對妹妹的未來是好事。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這次邊境危機,加深與太子的關系,同時為自己的復仇計劃創造更多機會。
“打探清楚各位皇子的態度了嗎?“片刻之后,蕭芷涵抬頭問道。
“太子主張和親息戰,避免邊境損失和百姓傷亡;晉王表面支持太子,暗中卻聯絡邊將,似乎想借機會擴大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秦王則激進主戰,已在朝堂上多次請命,希望親征。“劉風詳細匯報。
“鄂王呢?“蕭芷涵輕聲問道,盡管她努力使自己的語氣保持平靜,但劉風還是敏銳地察覺到了她聲音中的一絲波動。
“鄂王已經在朝堂上請命出征,希望能速戰速決,早日平定邊境。他特別提到,希望能在婚期前回京。“劉風回答,小心地觀察著蕭芷涵的反應。
蕭芷涵微微點頭,表情平靜如水:“皇上呢?他有何打算?“
“皇上尚未決斷。據說,皇上在朝會上提出此事,是戰是和。明日朝會必須有個方案。和怎么和?戰怎么戰?朝中大臣正在緊急商議。“
蕭芷涵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皇宮的輪廓:“明日有朝會嗎?“
“有。皇上特意召集文武百官,共商邊境大事。“
蕭芷涵轉過身,目光如炬:“讓韻芳閣的姑娘們行動起來,暗示皇上近侍的寵妃和貴人,讓她們在皇上面前提及邊境百姓的苦難。告訴她們,若邊境危機處理不當,將影響百姓生活,有損陛下的聲譽。“
“屬下明白。“劉風點頭。
蕭芷涵繼續說道:“另外,通知黑風婆婆,準備一些邊關軍情和突厥的資料,我要去太子府一趟。“
劉風立即去安排。
蕭芷涵獨自站在窗前,心中百感交集。李玄策若去邊關,意味著婚期將推遲,這讓她心中莫名地松了口氣;但同時,她也擔憂李玄策的安危。盡管她已經決定放棄對李玄策的感情,但每當想到他可能面臨的危險,她的心還是忍不住一陣絞痛。
“真是諷刺啊,“她輕聲自語,“明明是我親手將他推給妹妹,卻還是忍不住為他擔心。“
搖了搖頭,她強迫自己將這些雜念拋開,專注于眼前的計劃。無論如何,她都不能讓個人感情影響大局。復仇才是她的首要目標,其他一切都要為此讓路。
黑風婆婆悄然進入書房:“小姐,資料已經準備好了。二小姐剛剛得知邊境戰事,很是擔憂。她想去鄂王府探望,但被我攔下了。“
蕭芷涵思索片刻:“讓她去吧。這是人之常情,再者,婚事已定,妹妹前去探望未來夫婿,并無不妥。“
黑風婆婆猶豫道:“可是,若鄂王真的出征,二小姐恐怕會很擔心。“
“這是無法避免的。“蕭芷涵語氣堅定,“戰事當前,國家安危重于兒女情長。妹妹雖年幼,但也該明白這個道理。你回去告訴她,若鄂王出征,正是為國效力之時,她應當以未來鄂王妃的身份支持他,而不是阻攔。“
黑風婆婆點頭應是,轉身離去。
蕭芷涵迅速換上一襲素雅長裙,戴上一頂輕紗帽,遮住部分面容,低調前往太子府。
太子正在書房處理政務,見蕭芷涵來訪,連忙起身相迎:“你來得正好,我正為邊境之事發愁。“
蕭芷涵行禮后,直入主題:“我剛收到邊關商訊,情況比想象的還要嚴峻。頡利烈可汗派他的兒子阿史那親自領兵,至少有五萬大軍,已攻破三處關隘。“
太子面色凝重:“我已聽說了。父皇在朝會上提出此事,是戰是和。明日朝會必須有個方案。“
蕭芷涵注視著太子:“殿下對此有何看法?“
“我主張和親息戰。“太子沉聲道,“直接對抗恐怕傷亡慘重,不如通過和平手段解決。“
蕭芷涵沉思片刻,語氣謹慎:“和親確實可以暫時緩解危機,但恐怕不是長久之策。突厥若見我朝示弱,只會更加猖狂。“
太子略顯不滿:“那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理?“
“殿下不妨考慮派兵迎敵。“蕭芷涵建議道,“但選帥尤為關鍵。“
“秦王一直請求出征,但他過于激進,恐怕會導致傷亡慘重。“太子皺眉道。
蕭芷涵輕聲道:“或許,鄂王是個不錯的人選。“
太子立即反對:“七弟?他雖平定過李霖啟的叛亂,但那不過是個小小藩王,如今面對頡利烈可汗的兵馬,恐怕難堪大任。“
蕭芷涵不急不慢地分析:“恰恰相反,鄂王正是最合適的人選。他曾在邊關駐守,對突厥的作戰方式了解深入;上次平定叛亂,表現出色,已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處事穩重,既能戰又能和,不像秦王那樣容易激怒敵人。“
太子仍不信服:“七弟若是取勝,威望必增,對我太子之位不利。“
蕭芷涵微微一笑:“殿下多慮了。鄂王性情淡泊,在朝中沒有根基,也無意爭奪儲位。他更是殿下的妹夫,殿下完全可以放心。相反,若由秦王領兵,一旦勝利,他可能沒有野心,但定遠國公和王尚書絕對會再次攛掇秦王,那時對殿下的威脅才是真正巨大的。“
太子沉吟片刻,若有所思:“你說得也有有理。但父皇恐怕不會輕易接受我的建議。“
“這就需要殿下運籌帷幄了。“蕭芷涵低聲道,“朝中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如楊威老將軍、李儒侍郎等,他們都在邊境待過且深得陛下信任。若殿下能請他們出面支持鄂王,必定會影響皇上的決定。“
太子眼前一亮:“我這就派人請他們前來商議,爭取他們在明日朝會上為七弟說話。“
蕭芷涵滿意地點頭,她的目的已經達到。通過太子的影響力,讓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支持李玄策出征,既能增加李玄策獲勝的機會,又能拉近太子與這些老臣的關系,為她的計劃鋪路。
臨別前,蕭芷涵似乎不經意地提及:“聽聞兵部尚書王大人與秦王交好?“
太子眉頭一皺:“確有此事。王大人是尚書仆射王大人的堂弟,兩人關系密切。而尚書仆射又與晉王走得近。“
蕭芷涵若有所思:“這局勢倒是復雜。尚書仆射支持晉王,而兵部尚書卻與秦王交好。若鄂王出征,恐怕會腹背受敵,既要防備突厥,又要提防朝中這些勢力從中作梗。“
太子眼中閃過一絲警覺:“你的意思是...“
蕭芷涵輕聲道:“兵部職掌軍政,若不能確保其全力配合,恐怕會影響戰局。殿下不妨多加留意。“
離開太子府,蕭芷涵心中已有了明確的計劃。她要通過各種渠道影響朝廷決策,確保李玄策能順利出征;同時,也要做好準備,在戰況不利時為李玄策提供必要的援助,并借機打擊她的復仇目標之一——兵部尚書王大人。
翌日,皇宮大殿內,文武百官齊聚,氣氛肅穆。皇帝端坐龍椅之上,面色凝重,正在聽取各位大臣關于突厥入侵的匯報。
“邊關告急,突厥大軍已攻破三處關隘,燒殺搶掠。我軍傷亡慘重,亟需增援。“兵部尚書沉聲匯報,語氣中帶著焦急。
皇帝眉頭緊鎖:“諸位愛卿,面對突厥入侵,朕欲增派大軍前往,不知誰可擔此重任?“
太子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邊關危機,非同小可。經兒臣深思熟慮,以為鄂王是此次出征的最佳人選。他曾在邊關駐守,對突厥作戰方式了解深入,又有平定叛亂的經驗,正是合適人選。“
朝堂上一片嘩然,眾人沒想到太子會推薦鄂王。秦王立即反對:“七弟資歷尚淺,如何能擔此重任?兒臣請命,愿率大軍前往,定將這些蠻子趕回草原!“
晉王也出言反對:“太子所言有理,但鄂王年輕,恐難承擔如此重任。不如派經驗豐富的將領前往。“
李玄策站出來,恭敬地行禮:“父皇,兒臣曾在邊關與突厥打過交道,對他們的作戰方式有所了解。若父皇信任,兒臣愿率軍前往,力戰到底,保衛邊境百姓安寧。“
正當皇帝思索之際,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連續站出來支持李玄策。這些都是太子提前聯系過的重臣,他們言辭懇切,理由充分,逐漸影響了朝堂氣氛。
楊威將軍沉聲道:“老臣以為,鄂王殿下年輕有為,已在邊關立功,對突厥了解深入,且處事穩重,思慮周全,是此次出征的最佳人選。“
李儒侍郎也附和道:“頡利烈可汗派出的是他的兒子阿史那,此人勇猛善戰,帶兵有方。選帥用將,必須慎之又慎。鄂王雖年輕,但已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是不二人選。“
這些老臣的支持,讓朝堂上對李玄策的看法逐漸改變。皇帝聽著各方意見,陷入沉思。正在此時,一位內侍匆匆進來,在皇帝耳邊低語數句。皇帝神色微變,又聽了一會兒,這才揮手示意內侍退下。
蕭芷涵已經通過情報網獲知,這位內侍是傳達皇帝的新寵麗妃之言。麗妃剛剛得知邊境百姓遭受突厥迫害的慘狀,特意請求皇帝盡快派兵援助,以免百姓流離失所,影響皇上聲譽。
皇帝思索良久,終于開口:“經過深思熟慮,朕決定派秦王和鄂王共同領兵前往邊關。秦王勇猛善戰,可威懾突厥;鄂王沉穩有方,可統籌全局。二人相互配合,務必盡快平定邊境戰亂,保衛我大唐國土安寧。“
秦王立即上前拜謝:“兒臣必定竭盡全力,不負父皇重托!“
李玄策也鄭重地行禮:“兒臣定當全力以赴,早日平定邊患,不辱使命。“
太子和晉王臉色微變,但也不得不表示支持。皇帝又下令兵部立即籌集糧草和兵員,限三日內出發,務求快速平定戰亂。
朝會結束后,李玄策快步回到鄂王府,發現蕭芷柔正在府中焦急等待。見到他平安歸來,蕭芷柔連忙迎上前去:“殿下,可有什么消息?邊關戰事如何?“
李玄策握住她的手,輕聲道:“父皇已下令,令我與秦王一同前往邊關,平定突厥入侵。三日后便要出發。“
蕭芷柔臉色瞬間蒼白:“三日后?那我們的婚期......“
“只能暫時推遲了。“李玄策神色歉疚,“內務府和禮部已經商議好,婚期推遲到我回京后一個月舉行。“
蕭芷柔眼眶泛紅:“殿下要去多久?“
“不好說。“李玄策安慰地拍拍她的手,“但我會盡快平定戰亂,早日回京與你完婚。“
蕭芷柔抿著嘴唇,努力不讓淚水流下:“殿下,邊關危險,你一定要小心啊。“
李玄策微微一笑:“無妨。我曾在邊關駐守,對那里的地形和突厥的作戰方式都有了解。而且,此次秦王也一同前往,我們必定能早日凱旋。“
正說話間,蕭芷涵在仆從的引領下走了進來。她早已從情報中得知皇帝的決定,特意來看望妹妹和李玄策。
“殿下,妹妹。“蕭芷涵向兩人行禮,“聽聞殿下即將出征,特來送行。“
李玄策連忙還禮:“韓小姐客氣了。承蒙關心,感激不盡。“
蕭芷涵看向妹妹泛紅的眼圈,柔聲安慰:“柔兒,殿下此去是為國效力,我們應當支持才是。再者,殿下武藝高強,經驗豐富,定能平安歸來。“
蕭芷柔勉強點頭,但眼中的擔憂卻未減半分。
蕭芷涵轉向李玄策,遞上一個精致的錦囊:“殿下此去邊關,路途遙遠,我準備了一些西域特制的藥丸,可治療傷口,驅除疲勞,希望能對殿下有所幫助。“
李玄策接過錦囊,鄭重道謝:“多謝韓小姐關懷。這些藥丸在邊關必定能派上用場。“
蕭芷涵又道:“我聽聞邊關糧草緊缺,我在西域和邊境有些商鋪和糧倉。我已派人整理了一份清單,標明了這些地方的位置和存量。殿下若有需要,可直接調用,無需客氣。“
李玄策驚訝地看著她:“韓小姐如此大方,實在令人敬佩。“
蕭芷涵淡然一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區區薄力,不足掛齒。“
三人又談了一會兒,蕭芷涵見妹妹情緒低落,便提議讓她與李玄策單獨相處,自己借故離開。走出鄂王府,蕭芷涵長舒一口氣,心中五味雜陳。一方面,她為李玄策即將遠行而擔憂;另一方面,這也給了她更多時間來實施自己的計劃。
回到韓府,蕭芷涵立即召集心腹,部署接下來的行動。
“邊關戰事已成定局,秦王和鄂王將于三日后出發。“蕭芷涵面色凝重,“我們要做兩手準備。一方面,暗中派遣精銳家將,攜帶糧草軍需前往支援,確保鄂王和秦王的安全;另一方面,密切關注邊關局勢,隨時準備應對變故。“
劉風應道:“屬下明白。“
黑風婆婆問道:“關于突厥方面,小姐有何打算?“
蕭芷涵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我已經派人秘密聯絡突厥內部和阿史那不和的部族,提供金錢和武器,鼓動他們在關鍵時刻支持鄂王。這樣一來,鄂王的勝算就更大了。“
夜深人靜,蕭芷涵獨自站在窗前,望著星空出神。三日后,李玄策就要遠赴邊關,生死未卜。盡管她已經做了周密的安排,但戰場瞬息萬變,誰也無法預料可能發生的危險。
“無論如何,你一定要平安歸來。“她輕聲自語,不知是為了妹妹的幸福,還是為了自己那份難以言說的情感。
三日后,城門外,軍隊整裝待發。秦王和李玄策身著鎧甲,騎在高頭大馬上,氣宇軒昂。朝中重臣和皇室成員前來送行,場面隆重而肅穆。
蕭芷柔在蕭芷涵的陪伴下,也來到了城門外。看著鐵甲森嚴的軍隊,蕭芷柔不禁紅了眼眶。
李玄策見到蕭芷柔,立即策馬上前,從馬上俯下身來,輕聲道:“別擔心,我很快就會回來,完成我們的婚禮。“
蕭芷柔忍住眼淚,取出一個精心繡制的紅色香囊,遞給李玄策:“殿下,這是我親手繡的平安符,請隨身攜帶,保佑您平安歸來。“
李玄策接過香囊,鄭重地掛在胸前:“我一定會平安回來,與你完婚。這是我的承諾。“
蕭芷涵站在一旁,看著兩人依依惜別的場景,心中泛起一陣苦澀。但她很快調整好情緒,上前向李玄策行禮:“殿下此行,愿馬到功成,早日凱旋。“
李玄策點頭致謝:“多謝韓小姐關心。請韓小姐照顧好令妹,我一定盡快平定戰亂,回京完婚。“
大軍即將出發,太子和晉王也前來送行。表面上,他們言辭懇切地祝福兩位兄弟旗開得勝;但蕭芷涵卻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了幾分幸災樂禍。顯然,他們都希望秦王和李玄策在邊關陷入困境,甚至最好永遠不要回來。
送行隊伍中,蕭芷涵還注意到了趙世杰、李博文和張云峰三人。這三位昔日的追求者如今都已金榜題名,在朝中擔任要職。他們遠遠地向蕭芷涵點頭示意,表示問候。蕭芷涵微微回禮,心中默默記下這幾個潛在的助力。
隨著一聲號角長鳴,大軍開始向北方移動。塵土飛揚中,鐵甲雄師逐漸遠去,消失在地平線的盡頭。
蕭芷柔望著遠去的軍隊,眼淚終于忍不住流了下來。蕭芷涵輕輕撫摸妹妹的背,柔聲安慰:“別擔心,殿下一定會平安歸來的。我已經安排了人手,暗中保護他。“
蕭芷柔驚訝地看向姐姐:“真的嗎?“
蕭芷涵點頭:“自然是真的。殿下是你未來的夫君,我怎能不為他的安全著想?“
蕭芷柔這才稍感寬慰,擦干眼淚,與姐姐一同返回韓府。
大軍離開后,蕭芷涵立即開始實施她的計劃。她頻繁出入太子府,與太子密談,進一步取得他的信任,同時密切關注邊關戰局。
一個月后,從邊關傳來的消息令人擔憂。突厥大軍勢如破竹,連破五城,已經逼近重要關隘玉門關。李玄策和秦王率領精銳死守關隘,但突厥兵力占優,形勢愈發嚴峻。
“殿下,邊關戰事如何?“一日,蕭芷涵在太子府的密室中問道。
太子面色凝重:“情況不容樂觀。突厥大軍勢如破竹,已有五處關隘失守。秦王和七弟雖然奮力抵抗,但兵力糧草不足,難以扭轉局勢。“
蕭芷涵故作擔憂:“若邊關失守,突厥大軍長驅直入,恐怕京城都會受到威脅。“
太子握住她的手,安慰道:“不必擔心。父皇已經下令增派援軍,相信很快就能平定戰亂。“
蕭芷涵卻搖頭:“恐怕沒那么簡單。我從西域商路上得到消息,突厥這次是有備而來,至少集結了八萬大軍,遠超我們的預計。若朝廷支援不及時,秦王和鄂王很可能會陷入困境,甚至有生命危險。“
太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隱秘的喜悅,但他很快掩飾住,裝作憂心忡忡的樣子:“如此說來,情況確實嚴峻。我會立即向父皇請求,加快援軍速度。“
蕭芷涵暗中觀察太子的反應,心中冷笑。太子口中說要請求皇帝加快援軍速度,但那一閃而過的喜悅卻暴露了他的真實想法。顯然,秦王和李玄策陷入危機,對太子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此刻,蕭芷涵決定放出她精心準備的謠言。
“殿下心系國家安危,實在令人敬佩。“蕭芷涵表面恭維,“只是我昨日在街上聽到一些流言,說皇上對邊關之事不夠重視,以致戰況不利。民間已有些不滿的聲音。“
太子大驚:“此話當真?父皇若知此事,必定震怒。“
蕭芷涵嘆息道:“我也是偶然聽到,不敢確定真假。但確實有不少百姓在議論此事,說皇上只顧享樂,不理朝政,以致邊關告急。“
太子面色陰沉:“這是誰在造謠生事?對父皇如此不敬,若讓父皇知道,必定會責罰我和晉王辦事不力。“
蕭芷涵故作驚訝:“殿下何出此言?“
太子苦笑:“父皇向來認為朝中事務應由太子和諸王分擔。如今邊關失利,謠言四起,他必定會怪罪于我們疏于朝政。而兵部尚書作為軍事主官,也難辭其咎。“
蕭芷涵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輕聲道:“說起兵部尚書,我聽聞他與秦王關系密切?“
太子點頭:“確實如此。王大人是尚書仆射王大人的堂弟,兩人關系密切。而尚書仆射又與晉王走得近。“
蕭芷涵若有所思:“這局勢倒是復雜。尚書仆射支持晉王,而兵部尚書卻與秦王交好。若邊關援軍遲遲不到,會不會是兵部刻意從中作梗?“
太子心頭一喜:“你是說,兵部尚書故意延誤援軍,以致邊關失利?“
蕭芷涵輕輕搖頭:“我不敢妄言。只是邊關戰事如此緊急,援軍卻遲遲未到,確實令人生疑。若皇上得知這些謠言,恐怕首先怪罪的就是負責軍事調度的兵部。“
太子陷入沉思,隨后眼中閃過一絲決斷:“我明白了。我會密切關注兵部的動向,確保援軍和物資能夠及時送到邊關。“
蕭芷涵適時安慰:“殿下不必過慮。我已派人出面澄清,告訴百姓皇上已經下令增派援軍,只是路途遙遠,一時難以到達。相信很快就能平息謠言。“
離開太子府,蕭芷涵心中已有了明確的計劃。她要讓這些謠言在民間進一步擴散,引起更大的不滿情緒,然后引導矛頭指向兵部尚書,給他施加壓力。同時,她也會繼續與太子保持密切聯系,暗示兵部尚書可能故意拖延援軍,借機打擊這個復仇目標。
接下來的日子里,蕭芷涵通過韻芳閣和醉仙樓的情報網,有意識地擴散那些針對皇帝的謠言。街頭巷尾,茶樓酒肆,到處都有人在議論皇帝對邊關戰事的處理不當,引發了廣泛的不滿。
與此同時,她還暗中派遣家將帶著大量糧草和物資前往邊關,支援李玄策和秦王的軍隊。她特別囑咐這些家將,若遇危急情況,必須優先保護李玄策的安全。
謠言終于傳到了皇宮。一日早朝,皇帝龍顏大怒,將太子、晉王和兵部尚書叫到龍椅前,厲聲責問:“朕聽聞民間有謠言,說朕不理朝政,以致邊關戰事不利。這是怎么回事?“
太子和晉王面面相覷,兵部尚書更是戰戰兢兢,不敢直視圣顏。
“這...這是有人造謠生事,意圖挑撥父皇與臣民之間的關系。“太子小心翼翼地解釋。
“荒謬!“皇帝怒喝,“邊關危急,乃國家大事。朕每日都在關心進展,為何民間會有此等謠言?是誰在背后散布?“
晉王也趕緊辯解:“父皇明察,兒臣已派人查探此事,發現確有人在刻意散布這些謠言,意圖挑起民變。“
兵部尚書跪倒在地:“陛下,臣有罪!邊關告急,援軍和糧草調配不及時,確實有臣的責任。臣請求陛下責罰!“
皇帝怒視著他,又轉向太子和晉王:“你們身為皇子,朕期望你們分擔朝政重任,為何會讓謠言蔓延至此?這是嚴重失職!“
太子和晉王連忙叩首請罪,但互相推諉之意明顯。
“父皇,兒臣一直在催促兵部加快援軍調度,但兵部行事遲緩。“太子小心地將矛頭指向兵部尚書。
晉王則道:“父皇,兒臣已多次建議增派援軍,但都未被采納。“
皇帝見兩個兒子互相推脫責任,怒氣更盛:“夠了!朕不想聽你們的推諉!即日起,太子停理朝政三日,反省過失;晉王停俸一月,閉門思過;兵部尚書...“
皇帝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猶豫,最終沉聲道:“罰俸一年,若邊關再無進展,必將嚴懲不貸!“
朝堂上一片寂靜,眾臣噤若寒蟬。太子、晉王和兵部尚書都是面如土色,不敢再辯。
朝會結束后,蕭芷涵通過情報網很快得知了這一切。她坐在韓府書房中,細細品味著茶水,嘴角勾起一絲滿意的微笑。
“小姐,皇上震怒,責罰了太子、晉王和兵部尚書。“劉風興奮地匯報。
“太子停理朝政三日,晉王停俸一月,這都在預料之中。“蕭芷涵平靜地說,“只是兵部尚書僅僅罰俸一年,未免太過輕松。“
黑風婆婆沉思道:“兵部尚書王大人在朝中資歷深厚,又是尚書仆射王大人的堂弟,皇上一時恐怕不便重罰。“
蕭芷涵眼中閃過一絲寒光:“這正是我們的機會。兵部尚書王大人與當年陷害我父親的尚書仆射王大人是一家人,恐怕也參與了那場陰謀。如今他已經處于風口浪尖,我們完全可以借此機會,讓他徹底倒臺。“
“小姐有何打算?“劉風問道。
蕭芷涵放下茶杯,目光如炬:“邊關戰事正處于關鍵時刻,我已經派人暗中帶去糧草和物資,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局勢。但兵部的援軍若再拖延,情況仍然危急。“
她起身走到窗前,繼續說道:“我要讓太子相信,兵部尚書在暗中支持秦王,故意拖延援軍調度,削弱太子在皇上心中的地位。讓太子和兵部尚書徹底交惡,進而除掉這個絆腳石。“
黑風婆婆眼中閃過一絲敬佩:“小姐此計甚妙!若能借太子之手除掉兵部尚書,不僅能為復仇計劃掃清障礙,還能進一步加深與太子的關系。“
“不僅如此。“蕭芷涵補充道,“我還要看看兵部尚書牽連出王仆射的一些秘密,比如當年參與蕭家案的信息。“
劉風擔憂地問:“這恐怕不易啊。尚書仆射王大人謹慎狡猾,如何能讓兵部尚書甘愿出賣自己的堂兄?“
蕭芷涵冷笑:“人在絕境時,為了自保,什么都做得出來。“
黑風婆婆和劉風聽完,都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冷氣。
“小姐說的是,利益面前親情真的說不準。“黑風婆婆感嘆道,“這一招借刀殺人,不僅能讓兵部尚書背鍋,說不定還能牽連王仆射,一箭雙雕。“
蕭芷涵收回目光,轉向兩人:“時機已到,我們必須抓住這次機會。復仇之路漫長而艱難,每一步都要走得穩健。今日的謠言風波,不過是整個計劃中的一小步,但卻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她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父母在天之靈,必定會看到我為他們討回公道的那一天。“
黑風婆婆和劉風肅然起敬,齊聲道:“小姐放心,我們定當全力協助!“
窗外,陰云密布,似乎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來臨。蕭芷涵靜靜地站在窗前,心中已有了下一步的計劃。她的復仇之路,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