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聯軍齊至汜水關下,合軍人馬共有二十萬,安營扎寨,綿延數里。而此時汜水關上僅有守軍一萬,如果華雄兵敗,必然守不住。所以李肅見阻攔華雄無效下已經連忙寫下告急文書,命快馬報與洛陽。
華雄自斬殺祖茂、大敗孫堅之后斗志高昂,仗著青龍刀的鋒利已經是目空一切,自認為關外諸侯之中再無人是自己的對手,所以全然無懼。孫堅戰敗后遺留的赤幘被他挑在刀上,于寨門前高聲喝戰。
這三天里劉辨也沒閑著,他自有了魂火之后底氣大足,再加上這幾天里魔力漸漸匯集,雖然不是很多,卻也足夠他施放幾個低級魔法的。于是他便開始潛心閱讀記憶深處巫妖留下的知識,依著三天的時間掌握了一個詛咒系最為基本的法術:腐蝕。
以亡靈魔力為基礎,控制著死亡的力量腐蝕生命體的法術,隨著個人魔力的強弱而展現不同威力,正是亡靈法師的幾個招牌法術之一,同時也是亡靈法師為人恐懼的幾個原因之一。
當人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血肉活生生脫離軀體卻無能為力,當人的渾身軀體逐漸腐爛而猶自生存、一點點享受著那痛苦的滋味時,你就明白為何亡靈法師被人所懼怕了。
以劉辨現在堪比龜速的魔力儲存速度,三天時間積攢下來的魔力也就夠他施放一個腐蝕,實在是有些不夠看。不過即便如此,這個腐蝕也足以成為他的一個殺手锏,起碼在措不及防的情況下可以防身無慮。
第三天的晚上,蔡文姬終于恢復了靈力,從桃枝上的那朵桃花幻化成人形,出現在劉辨面前。她的軀體雖然已經與人類無二,卻不需要與人一樣靠吃五谷雜糧果腹以補充體力,而是靠著桃枝緩緩的吸附天地靈力而維持,每當她的靈力消耗一空,便又需要整整兩天才能出現。
兩人此時的關系有些尷尬,若說是朋友吧,可又發生了那種跨越雷池的關系,在彼此的心里,早已不似普通朋友那么簡單;若說是戀人吧,卻又好似兩人都不熟悉,甚至連對方的性格都不了解。
劉辨想了想,便把自己弘農王的身份、以及此時所處的地方、華雄和關外諸侯的情況悉數告訴于蔡文姬,依著她的智慧,想必會有其他過人的見解,而不是像自己現在這樣的束手無策,走一步算一步。
“關外諸侯以清君側、扶漢室的名義起兵討伐董卓,以袁紹曹操為首,其實何嘗不是有自己的打算。不知公子以為,此戰會誰勝誰負?”蔡文姬聽完劉辨講述之后問道。兩人此時雖然已經不再生疏,但她習慣了稱呼劉辨為公子,一時也沒有改口。
她邊問邊服侍著劉辨坐下,一雙小手嬌柔的捏著他的肩頭,這是她從書上學來的推筋過穴之法,可以有效的緩解人的疲勞。劉辨由于這兩天苦心轉眼亡靈魔法的緣故,使得人看上去臉色有些蒼白,蔡文姬以為他沒有睡好,遂非要給他推上一番。美人之意,盛情難卻,劉辨也只得隨她了。
“董卓必敗!”劉辨想起歷史上的關于三國的記載,他雖然小的東西記不太清楚,可這種大體的發展方向,卻是明白的,于是十分肯定的回答。
“哦?公子如此肯定?”蔡文姬驚訝問道:“難不成公子學過那星象之術,可以占卜那未知之事?可聽說占卜極為損耗人的陽壽,公子還是少用為妙。”
劉辨笑著搖了搖頭:“我并不懂的占卜,可是董卓必敗,這是天意,天意難違。還有,這華雄只怕就在這兩日間就可能喪命于關外聯軍一諸侯將軍的手中,汜水關估計是不保了。你覺得我該何去何從?如何才能脫身?還是趁機進入諸侯聯軍中,依仗袁紹曹操?”
“萬萬不可。這些諸侯此番起兵,如果董卓大敗,那么他們最終將會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而分崩離析,聯盟必將瓦解,公子若是落入他們手中,很可能被借機生事,以前帝之名瓜分天下,形成兩個朝廷,公子只可能是個傀儡而已。”蔡文姬立即否決這個說法,看了看劉辨,試探著問道:“那么,公子是想要重振漢室,還是......還是另有打算?”
以劉辨弘農王的身份,如果說他有其他的想法,豈不是對不起漢室劉家的列祖列宗?所以蔡文姬才含蓄想問,這個說法,卻已經有些大逆不道了。她卻不知道,眼前的這個少年身體中的靈魂來自兩千年后,又豈會受這些約束?
“這個天下最終只怕會被各路諸侯分別割據,形成當初如同戰國的局面。到時候漢室天下的說法想來是不復存在,就算我那個名為漢帝的弟弟,也不過是個傀儡罷了。我若是想要活命且不受人控制,只有另起刀兵,占據一耦之地作為根據。”劉辨平沒有像蔡文姬想象般的反應,而是平淡的述說著:“如今,我已經有弘農城作為根據,但弘農城城小兵簿,非數十年不能發展。依你所見,我該如何?”
“方才聽公子說言,這汜水關中共有武將四員,其中胡軫與趙岑都是向著公子的。眼下胡軫已戰死,若公子預言正確,那么華雄也必將陣亡。如此,這關上只剩下李肅趙岑......”蔡文姬說到這里,眼中靈光一閃,臉上現出大喜的神色:“洛陽發兵到此關需要一日的時間,公子何不趁機拉攏趙岑,擒下李肅,將這汜水關一舉占據!”
只是一瞬,她的臉色卻又黯淡下來:“但是這關中盡是西涼士兵,公子并無自己的兵力,又如何能擒下李肅?而且,就算董卓不發兵營救,又如何能使關外諸侯不攻打關口?”
擒下李肅?應該難度不大。劉辨想起自己的千朵魂火和剛剛練成的腐蝕,以著李肅那貪生怕死的性格,自己只要給他點厲害看看,他必定會識時務。至于關外諸侯大軍......劉辨腦中靈光閃過,忽然想起自己所知道的歷史: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既然這樣,諸侯聯軍應當與董卓的西涼大軍在五十里外的虎牢關大戰才對,而不是現在的汜水關!
自己如果擒下李肅之后讓他修書給董卓,說是關外諸侯齊齊攻打虎牢關,那么董卓必定發兵虎牢。而關外諸侯所在意的是董卓大軍,并不是這個千韌難攻的汜水關,一旦董卓兵至虎牢,他們若是不撤軍,便可能面臨左右夾攻的危險,既然這樣,有誰會在意這個作為門戶天險的汜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