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寫寫我自己。這么多年,我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沉穩不喜變動的人。比如坐了好幾年不換的坐墊,比如用了好幾年不換的電話號,比如穿了好幾年不換的衣服。
但是這么多年,我也有我的任性和變動。比如畢業就刪的同學,比如幾年一換的手機,比如總是改變的發型。
說起發型,真的是伴隨我的成長,一直在改變。幼年的時候,我自己剪劉海,剪的短短的。童年的時候,媽媽給我扎很多的小辮子,五顏六色的皮筋非常好看。過年的時候,媽媽給我扎雙丸子頭,扎兩個彩色的頭花。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扎雙馬尾,用兩個黃色小星星的頭繩。
小學二年級到五年級,我梳單馬尾,加一個斜劉海。初中四年,我梳單馬尾,加左右兩個龍須劉海。
高中三年,我梳單馬尾,留齊劉海。高中畢業,我剪及肩短發,留齊劉海。大一,還是及肩短發,留齊劉海。大二上學期,懷念高中甜美的我,梳單馬尾,留齊劉海。大二下學期,我留及胸長發,沒有劉海。大三上學期,居家學習,剪了男生同款發型,但是長短不齊。大三下學期,齊耳短發,留齊劉海。大四上學期,梳小丸子頭,沒有劉海。大四下學期,梳單馬尾,沒有劉海。工作以后,燙小波浪,留偏分劉海。現在,黑長直,沒有劉海。
衣服上,一方面可以一件衣服穿好幾年,這是不變。另一方面,穿衣風格總在改變。童年的時候,一天換好幾套衣服。后來煩的媽媽把屋子的門鎖上,我卻還從窗戶跳進去拿衣服出來換。
小學的時候,穿奶奶給買的紫色輕紗短袖、無袖花朵長裙,穿別人給的連帽小衫。總而言之,都是童裝。初中的時候,穿媽媽給買的花羽絨服、粉色黑點點大衣。穿別人給的連帽小衫、連帽外套。穿灰色的校服外套,穿白色的校服短袖。
高中的時候,穿藍色的校服外套,穿白色的校服短袖。穿媽媽買的紅色羽絨服、黑白道鞋子,穿姐姐買的白色短袖、綠色風衣、藍色鞋子,穿自己買的紫色短袖。那時和鄭云州在一起之后跟他一起逛街的時候買的衣服,是我第一次給自己買衣服。也是第一次自己決定穿什么衣服。
倒不是說之前都是家人幫我搭配,只是他們選的,總讓我覺得是他們在搭配,而我只是穿而已。
而這件衣服,從買到穿都是我自己做決定,有了一種衣服的歸屬權也回來了的感受。
大一上學期的時候,我延續了高中的風格,還是穿合身的白色短袖、穿高中的外套和羽絨服,穿高中的那種緊身牛仔褲。其實也是因為,那個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樣的穿搭風格。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土土的,一看就是剛上大學的學生妹。
大一下學期,穿輕薄合體的羽絨服,穿寬松的短袖,穿衛衣外套,穿紅色的大衣外套,全憑當時的喜好。大二還是喜歡衛衣外套,穿黑色長款羽絨服,穿黑色短袖,穿黑牛仔外套,穿橙色花樣的短袖,衣柜里大多數都是黑色,還覺得很酷。開始有一點點自己的穿搭喜好,并且維持。
大三的時候,穿紫色的嵩哥會服,穿白色的嵩哥會服,穿粉色的加絨外套,穿藍牛仔外套,穿黑色的無帽衛衣,穿黑色的大衣外套,開始不局限于黑色,但還是最喜歡黑色。
大四上學期的時候,穿粉色的嵩哥會服,穿黑色的嵩哥會服,穿藍色豎條紋的小衫,穿深綠色的襯衫短袖,穿灰色的連帽衛衣,穿白色的小衫。略微大膽一點,開始嘗試更多的可能。
大四下學期的時候,在租的房子里寫論文。沒有學校的人來人往,不用擔心社死,開始嘗試各種之前沒試過的顏色。草綠色的短袖,深綠色的短袖粉色的短袖,白色的緊身短袖,黑色的吊帶長裙搭配白色的外衫,白色疊加淺綠色的泡泡裙,粉色的緊身毛衣,黑棕色的棒球服,黑色的連帽風衣外套,男士的短褲,拼色的長袖襯衫,白襯衫短袖,藍色牛仔背帶短褲,粉色睡裙,黑白色睡衣,藍色睡裙,黑色西裝外套,白色小鴨子鞋。這個時候喜歡嘗試各種花花綠綠的顏色,像個終于不用怕認識的人目光的小孩。
工作之后,穿灰色的西裝外套,白色無帽衛衣,紅色無帽衛衣,藍色無帽衛衣,灰色長褲,黑白灰拼接連帽衛衣,藍色牛仔褲,黑色牛仔褲,短靴,黑色緊身短袖,黑色沖鋒衣外套,白色羊羔毛外套,藍色羽絨服外套,粉色包包,黑色包包,黑白格子包包,白色包包,暗灰花色包包,白色兔子鞋。工作之后,沒有那么勇于嘗試,而是開始注重穿搭了,就是干凈整潔清新為主,花花綠綠有點靠邊站了。但是,不排斥鮮艷的顏色。
現在,穿短褲,短裙,穿小背心和防曬衣,帶鴨舌帽,防曬帽,主打一個休閑簡約風。
總的來說,我可以在某些事情上以不變應萬變,比如萬年不變的學業和工作。也可以在某些事情上不斷突破,比如發型和衣著。
還有一個有所收獲的事情,就是我感情結束,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比如從鄭云州這里,學到了分手應該好聚好散,而不是鬧得很僵。學到了分手應該好好說,而不是冷暴力。學到了應該跟對方商量,而不是自己做決定。學到了如果分開就是不夠愛,沒別的原因。學到了不愛你的人才會輕易放棄你。學到了愛你的人會有擔當,而不是讓你獨自去面對他的家庭。
這些都是鄭云州沒做到的,也是這些沒做到給我帶來的負面影響。他的這些影響,讓我不再碰感情,我永遠不原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