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高敬的擔憂倒是提醒了張昕芽一件事。
上溪村依山傍水,野果之類的也多,其中葉葡萄是最不起眼的,既個兒小又酸,有的村里人也不愛吃。
只怕縣城中有些人沒吃過這種野葡萄,因為不了解而對這個量的酒心有疑慮,讓人能夠從中作梗,說其對人有害。
所以她也一臉惴惴不安地開口說:“爹,雖然我聽仙子姐姐說這個酒的味道很好,酸甜的,但是縣城里的人會愿意吃這個嗎,我聽說好多人都不喜歡野葡萄。”
高大郎一想,這確實也是一個問題,尤其有的人買酒的時候買的不多,但是極為挑剔,雞蛋里挑骨頭也挑出個毛病來,能夠便宜點的價錢買酒。
若是他們知道是野葡萄釀的酒,就不像村里人一樣吃過,指不定怎么胡說八道呢。
但是讓他放棄釀這個酒,他又舍不得,愁眉苦臉的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張昕芽無奈的在心里嘆了一口氣,她算是知道為什么高家兩代經營酒坊一直沒什么起色了。
除了技術不高,另外一個原因也就是他們不夠靈活變通了。
“爹,他們不知道野葡萄的話,讓他們知道不就好了,可以請之前幫我看傷的老爺爺幫忙,他是大夫,他的話大家總能信吧。”
高大郎一拍手,對啊,他怎么沒想到,寧老大夫可是他們這兒最有名的大夫了。
到時候請寧老大夫嘗嘗這個野葡萄酒,若是他說沒問題,別的人也會相信,就不怕有的人借此鬧事了。
高大郎得了新酒,又得到了問題的解決方式,可以說是非常高興,驕傲地對高敬說:“二郎,我就說咱們家被仙人眷顧,我家銀子也真的是個天生的富貴命,人又聰明,這日子眼看著是越來越好了。”
高敬萬分無奈,大哥還是在介意他之前對仙人之說的態度,但是他目前對那些怪力亂神的事情還是半信半疑。
不過他也覺得,大哥家的小女兒確實有點兒聰明,可惜了,不是男孩兒,走不了科舉。
高大郎現如今對張昕芽說的關于釀酒的事情是完全信任,所以他看著張昕芽她們帶回來的野葡萄,覺得還是少了點。
這一個小背簍的野葡萄夠釀多少酒的。所以他問清了張昕芽摘野葡萄的地點后,打算明天一早就避開人多摘些走。
張昕芽皺眉,總覺得高大郎現在又開始飄飄然了,她忍不住又開口:“爹,釀酒的時候一定要一步一步來,可不能著急,如果出錯了,酒可是會要人命的,還是爹你之前告訴我的。”
高大郎有沒有告訴原主她不知道,反正人不會對自己曾經說過的話都記得那么清楚,當他是說過吧。
高大郎笑了笑,不以為然:“我都釀了多少年酒了,這點子事還是知道的,還用不著你一個小孩子擔心。”
釀新酒聽一個六歲小孩的,還能說是仙人眷顧,他是聽仙人的。
釀酒步驟這事還用不上聽一個小孩的,他做了那么多就還不清楚要注意的地方嗎?
還是高敬又說了一遍差不多的話,高大郎才聽了進去,表示他釀酒的時候一定注意,也會提醒酒坊里的伙計注意。
張昕芽無語,有時候真的很不能理解這些人莫名其妙的自尊心。
所以還是要爭話語權,依靠新酒帶給她的話語權還是不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她得在琢磨一下,有沒有除酒之外的法子讓她能夠賺錢。
她腦海里閃過之前看過的小說里面提到的一些致富方法,然后又一一剔除。
她現在的年紀還是太小,身份也不行。有的東西她不能會,有的方法就算她拿出來也沒辦法實現,還是得看看家里有什么可以發展一下。
下午的時候,高金珠不能再出去玩兒了,被吳六娘留在家里學習繡花。
加上張昕芽也不能老是去找莫冬生打擾人家學習,就算莫冬生和方姨不介意,也會有人借此說些風涼話,無論是對她,還是對莫冬生。
所以她就留在家里陪著高金珠一塊了,吳六娘想讓張昕芽一塊開始學繡花,便給了她兩塊碎步,讓她試著拿針。
張昕芽會縫一些簡單的刺繡,前世因為貧窮,所以她的衣服都買的非常便宜,自然也就沒什么剪裁、設計。
但是她看著別的人穿的時尚又漂亮,哪怕再豁達,心里也有些向往,所以在網上學了點簡單的刺繡和裁剪,給自己改改衣服。
不過也陰差陽錯靠著自己改造丑衣服,在互聯網上有了一些粉絲,賺到了點錢,讓她離目標更近了一步。
她觀察了會兒吳六娘的繡法和繡工,不由感慨,果然她這種靠著互聯網學了點東西的,完全比不上古代專業的繡娘。
抱著多個技能多條路,萬一以后能用上呢的想法,她認真地跟著學。
學了不知道多久,她看著手上的碎布,還有一旁的一些碎布條,腦子里突然靈光一閃。
然后她拿著碎布和碎布條開始試著搗鼓,終于做出了一個比較滿意的成品。
高金珠被她的動作吸引,不自覺放下了手上的活,看著張昕芽拿著碎布翻來覆去地折。
吳六娘繡完手上的一個復雜花樣,才有空抬頭看兩個女兒。
“銀兒,你拿著碎布干什么呢,這還要留著用呢,還能拿來補衣裳,不要拿來玩。”
張昕芽:“娘,你看,我按夢見的仙子頭上的東西做的。”
吳六娘仔細一看,發現張昕芽拿了兩塊淡藍色的碎布不知道怎么折成了蝴蝶的樣子,下面綴著兩條長度、形狀不同嫩綠色布條,布條之間還翻折了幾下,做出葉子形狀。
“娘,這個漂不漂亮,戴在頭上肯定也好看。”張昕芽說著就把手上的成品戴到了高金珠頭上。
吳六娘看了看戴在頭上的效果,不得不承認確實新奇又好看,蝴蝶翅膀還會隨著動作微微顫動。
張昕芽看吳六娘的表情,心知應該妥了,提出自己的想法,“娘,我們做這個可以賣到繡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