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人行至川地,歷經壹月光陰,楚天瀾所受之傷已然痊愈。張玄清攜楚天瀾再回天山途中,望見那山水,楚天瀾不禁驚嘆連連,眸中滿是新奇與向往。不過,即便心中滿是激動,她也依舊保持著穩重的姿態,沒有絲毫的失態。
青山巍巍入重霄,碧波悠悠映翠綃。
鳥語嚶嚶山澗繞,云霧裊裊似仙寮。
泉水泠泠脆聲妙,綠樹蔥蔥石徑窈。
魚兒悠悠蓮葉鬧,山光水色共逍遙。
天山位處西域邊陲,山勢綿延萬里,雄偉壯麗。峰間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山頂云霧迷蒙,水汽氤氳,孕育著繁茂植被。蒼松勁挺、翠竹搖曳、紅花明艷,相互輝映,繪就壹幅絕美畫卷。清澈泉水自山間石隙潺潺涌出,潺潺流水聲與山間婉轉鳥鳴相互交織,悅耳至極。
楚天瀾滿懷好奇,但仍以嚴謹的態度問道:“道長,天山如此壯美,咱們門宗于其間又有著怎樣的傳奇呢?”張玄清淺笑回應:“天瀾,藥山歷經千秋風雨,始終守護著這片仙境,其中的傳奇軼事不勝枚舉。”
天山之中,尚有諸多清幽山谷,谷內怪石嶙峋,曲徑通幽。谷底綠樹成蔭,百花爭妍,芬芳馥郁。谷中時有靈獸出沒,為這片仙境增添幾分神秘色彩。
楚天瀾壹邊認真聆聽張玄清的介紹,壹邊隨和地與同行之人交流著自己的感受。她深知,在這修仙之途,融入集體,尊重他人的見解,是至關重要的。
天山之巔,這座古老的修仙門宗。它歷經千年滄桑,依舊傲然屹立,守護著這片凈土。在天山的庇佑下,天山宛如壹處遠離塵世紛擾的世外桃源。
天山山門,氣勢恢宏
上聯:琉璃碧瓦耀輝煌,
下聯:玉柱金梁展威儀。
行至天山廣場,但見其寬闊,地面平坦光滑,以青石板鋪就,大氣。廣場四周矗立著數座宏偉宮殿,分別用作掌門修行、弟子修煉、藏書、講學之所。
楚天瀾舉目四顧,雖然心中震撼不已,但面上依舊保持著沉穩,仔細觀察著四周的壹切。張玄清望著她言道:“天瀾,往后你便在此潛心修行,必能有所建樹。”楚天瀾鄭重點頭,心中滿是期待,她暗下決心,定要遵守門規矩,刻苦修行。
張玄清攜楚天瀾抵達天山玉清殿,殿門對聯。
上聯:玉靈攬勝萬里山川皆入目,
下聯:玉漢騁懷千秋歲月盡藏胸。
殿內裝飾精美,彌漫著一股神圣莊嚴之氣。殿中矗立著數根粗大柱子,支撐著高高天花板。柱子之上雕刻著精美圖案。
大殿正中,擺放著一張寬廣石椅,椅背上鑲嵌著一枚碩大白玉,熠熠生輝。石椅兩旁,排列著若干石凳,以供弟子們打坐修行。
殿內,張玄清的師兄弟早已等候多時。他們見張玄清攜新人歸來,紛紛起身相迎。眾人面帶笑容,相互寒暄,氣氛熱烈。楚天瀾隨和地向各位前輩行禮,融入這融洽的氛圍之中。
楚天瀾跟隨張玄清步入大殿,心情頗為緊張。她深知,此地乃修仙界的壹方圣地,自己定當奮力修行,不辱使命。
四日后,
楚天瀾拜師之禮于凌霄殿舉行,場面格外莊嚴隆重。這座巍峨宮殿,坐落于天山之巔,俯瞰著群山,氣勢磅礴。紅墻黃瓦,雕梁畫棟。
上聯:少兒仙風游三界
下聯:俠影萍蹤蕩九州
凌霄殿內,裝飾古雅,珍奇羅列,璀璨若星耀。正中央高懸壹幅道祖圣像,熠熠生華,似蘊無窮奧秘。香爐中,焚香裊裊升騰,青煙如綢似縷,縹緲如夢。殿之兩側,兩列紫檀木椅整齊排布,椅背雕花精美絕倫,仿若在低語歲月滄桑,靜待賓客入座。
拜師之儀,于午時準時而啟。張玄清步履沉穩,攜楚天瀾緩步入殿,眾人目光頃刻聚焦,氛圍莊嚴肅穆。楚天瀾身著壹襲湛藍禮服,衣袂翩翩,恭順謙遜之態畢現。
先是張玄清引領楚天瀾向道祖行三拜九叩大禮,每壹回叩首皆滿含對師道之尊崇。繼之,楚天瀾拜師,畢恭畢敬呈予師父,以表誠心求教之堅毅決心。張玄清鄭重接過拜師,謹而慎之地收藏妥當。
緊接而來,敬茶之節開場。楚天瀾雙手端著兩杯香茗,茶杯熱氣裊裊,猶如其內心熾熱之期盼。他緩緩遞與張玄清,張玄清接過輕抿壹口,面露微笑以示接納楚天瀾為徒。至此,拜師之禮告成。
殿內外旋即響起熱烈,似雷動,共慶此重要時刻。張玄清與楚天瀾相視而笑,心滿意足,目中皆盈滿對未來之憧憬向往。
張玄清言道:“楚天瀾,爾此番前來拜師,可曾深思熟慮?修煉之途漫漫,荊棘遍布,絕非旦夕之功。”
楚天瀾目光堅毅,應道:“弟子絕不忘師傅,傳教之恩,愿隨師父潛心修行,縱前方艱難險阻,亦絕不退縮。還望師父納我為徒,傳我法道妙術。”
張玄清微微頷首,說道:“既如此,那我便收你為徒。自此往后,你當銘記師門教誨,嚴守戒律,
師父凝重語深長,楚天瀾前立志剛。
拜入門中天山駐,精研劍法力圖強。
門規銘記心常念,懈怠休生意莫荒。
降魔除妖行正道,欺凌仗武罪難當。
嚴禁僧眾交情誼,勿把誑言隨口揚。
數道條文嚴律已,修身立德美名彰。
奮而進取。”
楚天瀾拱手回言:“弟子謹遵師父教誨,必當勤修苦練,不辜師父厚望。”
楚天瀾又言:“多謝師父傳道授業,弟子定當珍視此難得機緣,潛心修習。”
張玄清語重心長地道:“為師尚有一事需叮囑于你。修行之道,重在修心。切勿貪圖速成,誤入歧途。應時刻銘記,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楚天瀾鄭重回應:“弟子明白,定當謹記師父教誨,時時自省,守持本心。”
張玄清滿意而言:“如此甚好。今你已入我門,當遵循門規,敬尊同門,互助互愛。他日修行有成,亦當行俠仗義,造福蒼生。”
楚天瀾鏗鏘回應:“弟子謹遵師命!”
張玄清道:“今日你初入師門,可先熟稔周遭環境,與同門師兄弟交流壹番。明日起,你便隨眾弟子壹同修煉,不可懈怠。”
楚天瀾道:“是,師父。弟子告退。”張玄清:“嗯,去吧。”
數年過后
張玄清道:“你去將楚天瀾,喚至蘭笈樓來。”聞得吩咐,弟子恭敬行禮答道:“是,師父。”
張容雪轉身離去,朝楚天瀾住處行去。沿途,陽光透過樹葉罅隙,似金砂般灑落于地,形成片片斑駁光影。張容雪途經天山練武場,見壹眾弟子正在刻苦練功,劍光閃爍似星馳,拳風呼嘯如雷奔。
至楚天瀾住處,張容雪禮貌輕叩門扉。楚天瀾聞聲開門,見是張容雪,忙含笑請其入內。二人寒暄數語,張容雪遂神色肅穆道明師父之命。
楚天瀾聞之,不敢稍有遲延,忙整衣斂容,預備隨張容雪前往蘭笈樓。深知師父召喚,必有要事,心中豈敢有半分懈怠。
抵達蘭笈樓,張玄清正端然坐于閣中,神色寧和莊重,靜候他們到來。楚天瀾和張容雪向師父行禮問安,張玄清微笑點頭回應。
張玄清對楚天瀾言道:“天瀾,近日你之修行可有進益?為師觀你修為略有波動,可曾遇何困擾?”
楚天瀾聞言,趕忙將自身修行體悟與困惑和盤托出。張玄清耐心傾聽,目光含關切之意,適時給予精妙獨到處之指點。楚天瀾頓覺豁然開朗,仿若撥云見日。
張玄清又言:“天瀾,修煉之道仿若登山,愈向上愈艱難。切不可急功近利,須知厚積薄發之理。”楚天瀾恭敬受教,將師父教誨深深銘記于心。
張容雪在旁亦頗受啟發,若有所思。
蘭笈樓內所藏書籍品類繁多,包羅萬象。有武學秘籍
涵蓋范圍極為廣泛。這些書籍依照類別整齊有序地排列于書架之上,宛如璀璨星辰,盡顯天山歷代先賢的智慧結晶。
其中,武學秘籍涵蓋劍法、拳法、輕功等諸多門類,不僅圖文并茂,更是將各種武學招式和修煉方法闡述得詳盡入微。道家經典則精心收錄了道教創始以來的重要著作,諸如《道德經》《南華經》等,宛如深邃的智慧源泉,深刻詮釋著道家的哲理和自然之道。
這些書籍皆采用上乘材質精心制成,紙絹細膩精致,印刷工藝精良絕倫。書卷中悠然散發著一股淡雅的墨香,恰似輕柔的微風,令人深深陶醉其中。不少書籍還留存著前人的珍貴批注,宛如歲月的痕跡,盡顯學問傳承之脈。整個藏經閣彌漫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仿若一座神圣的殿堂,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隱約之間,仿佛能觸摸到其中的博大精深。
師傅說道:“天瀾,你看這蘭笈樓中總共有多少本書籍?”
楚天瀾凝眸而望,回道:“我看猶如千萬卷書籍,浩如煙海。”
師傅哈哈大笑,用手指了指,說道:
“你看這張桌子上有多少書籍?”楚天瀾定睛一看,說道:“有五六十本。”
張玄清又微微一笑,說道:“你去翻開看一看。”楚天瀾將那些書逐一翻開,卻發現只有一本有字書,其余皆是無字書。楚天瀾滿心疑惑,眉頭緊蹙,陷入沉思。
張玄清說道:“你就拿這本書去讀吧。”時間匆匆,一年而過。一日,楚天瀾找到師傅,說道:“師傅,我已領悟此書,將它讀懂。”師傅道:“拿來我看看。”
張玄清接過楚天瀾遞來的書卷,仔細翻閱起來。書卷之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楚天瀾這一年來的修煉心得和深刻領悟。張玄清邊看邊頻頻點頭,臉上不時露出欣慰的微笑。
張玄清道:“天瀾,你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領會書中要義,實屬難得。看來你已悟到了修煉之道,接下來的修行必將更加順遂。”
楚天瀾鄭重地點頭道:“感謝師傅,弟子只是將自己在修煉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如實記錄下來,希望能對修行有所助益。”
張玄清笑道:“修行之事,重在悟。你能將這些領悟一一記錄下來,說明你已然掌握了修行的關鍵。望你今后能繼續秉持這種鉆研精神,勇攀高峰。”
楚天瀾恭敬地回答:“弟子謹記師父教誨,定當不懈努力,不負師父厚望。”
張玄清心中十分歡喜。他決定正式傳授楚天瀾《柒星劍法》,將自己的武學精髓傾囊相授給這位天資聰穎的弟子。
張玄清將楚天瀾帶到一處清幽僻靜的山峰,開始傳授他劍法。首先,道玄真人詳細講解了《柒星劍法》的七式劍招,從招式技巧到心法運用,無不細致入微,宛如抽絲剝繭。楚天瀾聽得如癡如醉,被這精妙絕倫的劍法深深吸引。
講解完畢后,張玄清開始示范劍法。他的動作行云流水,瀟灑自如,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滿了雄渾的力量和極致的美感,恰似飛鶴優舞。楚天瀾目不轉睛地看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的動作。
示范結束后,輪到楚天瀾親自練習。他按照師父的指導,一招一式地認真練習,逐漸掌握了劍法的精髓。張玄清在一旁悉心指導,不斷糾正楚天瀾的錯誤,使他的劍法越來越純熟,猶如爐火純青。
日復一日,楚天瀾刻苦練習,終于將《柒星劍法,雪殺冰寒》掌握得登峰造極。他的劍法不僅迅如疾風、威力驚人,而且融入了自己的獨特領悟,使得劍招更加變化多端、神鬼莫測,令人難以捉摸。
張玄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深知楚天瀾已經領悟到了劍法的真諦。
話分兩頭說。
九嶷山嶺翠相連,湖廣境內聳碧巔。
云霧繚繞仙境地,奇花異草幽谷間。
飛瀑垂掛叁千尺,清泉潺潺繞石楠。
鳥鳴深谷入耳畔,猿啼高山撼心田。
四時變幻景如畫,春夏山花爛漫開。
秋天紅葉層林盡染,冬日銀裝素裹皚皚。
九嶷山間藏道觀,周塵澈居此修煉。
傳道受業解惑者,端木天涯承師緣。
潛心修行探天道,世間豪杰共成長。
九嶷美景映英雄,千古傳頌日月輝。
猿猴的啼叫在高山間回蕩,震撼心田。
四時之景變幻無窮,恰似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春夏之交,山花爛漫綻放,五彩斑斕,宛如大地鋪上了錦繡的花毯。秋天來臨,紅葉如烈火般燃燒,層林盡染,美如詩畫。冬日降臨,大地銀裝素裹,皚皚白雪覆蓋山峰,寧靜而壯美。
九嶷山間,一座道觀隱匿其中,周塵澈在此潛心修煉。他不僅是傳道受業解惑之人,更是端木天涯的授業恩師。
周塵澈,雖已步入暮年,但精神矍鑠,神采奕奕非凡。他那花白的頭發梳理得整齊有致,宛如歲月沉淀的智慧結晶,閃爍著深邃的光芒。眼神深邃如海,仿佛容納了世間萬物,映射出悠悠歲月的滄桑。身材瘦長卻步伐穩健有力,似風中勁竹。寬闊的額頭彰顯著無盡的智慧,細長的雙眉蘊含著慈祥與祥和,高聳的鼻梁凸顯出他堅定不移的意志,略薄的嘴唇雖不常言語,可一旦開口,便如潺潺溪流,充滿了深邃的智慧與人生哲理。
他身著一襲素雅的青色道袍,衣袖邊緣繡著精美的花紋,隨風飄動,更襯出他的仙風道骨。腰間系著的紫色絲絳上,懸掛著一塊溫潤的白玉佩,愈發彰顯出他的不凡身份。
周塵澈雖年事已高,但心態豁達,樂觀開朗。一次偶然的游歷中,他救下了端木天涯,自此,便時常帶著端木天涯闖蕩塵世,傾囊相授武學之道。他豐富的閱歷、誠懇的待人之道。
這一日,周塵澈帶著端木天涯重歸九嶷山。山勢雄偉磅礴,峰巒層層疊疊,山中林木郁郁蔥蔥,云霧縹緲如幻。山中諸多風景勝地,如神秘的九嶷谷,夢幻的紫霞崖等,皆充滿著濃郁的靈氣。
在前往青虹谷的途中,他們穿梭于云霧繚繞的密林,踏過清澈見底、波光粼粼的溪流,一路領略著九嶷山如詩如畫的美景。
終于抵達青虹谷后,周塵澈引領著端木天涯參觀了自己昔日修煉的場所。此處清幽寧靜,靈氣濃郁,實乃修行的絕佳之地。周塵澈將端木天涯帶到一處亭臺,在此處可將整個青虹谷的美景盡收眼底,視野開闊無垠,令人心曠神怡,沉醉其中。
狂風若怒獸之吼,暴雨下不停,雨水從房屋瓦片流淌而下,宛如一條條銀練。于這深宵之刻,忽有急驟的敲門聲傳來。
端木天涯心生好奇,這般夜半且雨狂,何人來敲?他趕忙起身,疾行至門前,沉聲問道:“何人來此,所為何事?”門外傳來玄豐之聲:“君安。”端木天涯應道:“家師未在,有事待師歸再言。”
玄豐急切地說道:“小兄弟,吾于山采草藥,不慎傷其腿,外雨這般大,望開此門。”
端木天涯又道:“都說不在。”玄豐心覺此徒有趣,竟跟自己擺起龍門陣來。遂問道:“在何處耶?”端木天涯輕撫額頭,眼珠滴溜溜一轉,答道:“去世間上香矣。”玄豐疑惑道:“世間上香?”端木天涯忙改口道:“哦,寺院,去寺院也。”
玄豐繼續問道:“上何香還何愿耶,快開門。”端木天涯道:“今師無暇矣。”玄豐追問:“師往何處去暇,為何無暇?”端木天涯歪著頭,俏皮地說道:“對啊,無暇無暇,師去為他人說媒矣。”玄豐驚道:“汝等亦能說媒乎?”端木天涯眉飛色舞地說道:“說媒非必女子,男女皆可也。”
玄豐奇道:“說之如何?”端木天涯繪聲繪色地講道:“媒已成,日子亦定,主家又令尋八仙師傅迎親,亦請轎夫。迎新娘歸后,吾又當安排其飲食。”玄豐追問:“如何安排?”端木天涯雙手叉腰,笑嘻嘻地說道:“那吹嗩吶的八仙師傅,往牛圈豬圈處飲食安睡。送親者亦同,皆往那牛圈馬圈豬圈處。”
兩人的高聲對話驚起了師傅,周塵澈喝道:“天涯莫鬧,此乃吾之貴客,開門令其入。”天涯聞師之喚,不敢再執拗,方開此門,放其入。
玄豐入屋,見其頭戴面具,面具含笑,身著黃裳,頂有雙角朝天。繼而,周塵澈令天涯回屋睡去,其后師徒二人之談未再述之。
在隨后的時光里,周塵澈如明燈指引,向端木天涯傳授道家經典,耐心解答他在修行過程中遭遇的種種困惑。周塵澈教導端木天涯,修行絕非僅僅注重功法招式,更需注重內心的修煉,要懂得順應自然之道,領悟無為而治的真諦。
端木天涯在青虹谷中潛心修煉,謹遵師傅教誨,研習道家絕學,日復一日,漸臻修為高深之境。師傅欣慰地看著自己徒兒日益成長,心中滿是歡喜。
在他的悉心教導之下,端木天涯未來的修行之路必將更加寬廣,成就非凡。
壹日,師傅又來到端木天涯面前,遞給他一本無字書,神色莊重地說道:“天涯,此書你拿去研讀。”端木天涯接過這本無字書,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地嚷道:“師傅你是不是老糊涂了,你讓我讀一本沒有字的書,你叫我怎么讀呢?”
師傅,您瞧瞧我這笨瓜之徒,怎堪研讀此等玄奧之書?徒兒我真是讓您見笑啦。
師傅并未多言,只是微微搖了搖頭,背著手,緩緩走了出去。端木天涯愣在原地,師傅,您這就要走?哎,您喝酒可得給我留點喲!望著師傅離去的清瘦背影,又看看手中這本無字書,滿臉的疑惑與不解交織。但之后的日子里,他每天都拿著那本書翻來覆去地琢磨,試圖解開這無字之謎。
天涯手持那本無字之書,反復摩挲,口中喃喃:“有字?無字?。此等破書,師傅竟令吾研讀。唉,莫說無字,便是有字之書,吾觀之亦欲眠,這無字之書,直教吾眼花繚亂。”
正值天涯自語之際,只見山路壹側徐徐走來叁人。其中壹女子,體態婀娜,身姿豐盈圓潤,身著紫青裙裳,配以藍色上衣,秀發如瀑般垂落。
端木天涯壹屁股坐于地上,翹起貳郎腿,倚著大樹,好不愜意。那叁名女子見之,款步前來問詢:“小兄弟,敢問周塵澈,可是于此山修行?”
端木天涯目光直直盯著她們,鼻翼微微翕動。心中暗忖:她們尋師傅究竟所為何事?隨即眼珠一轉,言道:“吾正疑惑香從何來,原是三位花香降臨。觀二位姐姐,恰似荷池之荷花與玫瑰,這位姐姐所著衣裳,仿若桃花灼灼,美不勝收。”
“吾至這山中,已逾兩載,平素所見皆為山水畫卷,今時得見如花美眷,哎呀,吾心仿若敞開世間之門戶,此刻恰似藍天上之孤鷹振翅,又如草葉悠然飄落,自在安然。”
張興汐之女,歐陽春雪微微淺笑,言道:“吾等來此問路,你倒是盛贊起我母親與我姑姑之相貌,你這小娃娃,這嘴甚是甜潤,頗會言辭,吾心甚喜。敢問你名何?”
端木天涯手中竹枝輕揮,說道:“姐姐畫藝欠精,觀你似個丫頭,那吾便與你這丫頭細細道來。爾等尋無為子是也?誰告知汝等他在此處?竟來問吾。吾這小娃娃便叫小娃娃。”
張興汐與張興瑤,聞此童言,不禁莞爾。歐陽春雪道:“吾這小丫頭名喚歐陽春雪,非是小丫頭。”
天涯應道:“那吾這小屁孩名曰端木天涯,亦非小屁孩。”
張興汐聞此名,心內一動,似曾聽聞,遂問其父母何人。
天涯聞其問父母之事,眼珠轉動,左手輕摸下頜,言道:“幾位莫不是套吾之話?師傅曾言叫吾莫與陌生人言語,吾這便走了,告辭。”言畢,端木天涯身形如電,瞬間消失無蹤。
張興汐道:“觀其年歲尚小,法力卻能與吾貳人相抗。此名甚是耳熟,吾等先往谷中探尋前輩是否在,若不在,便去尋黃木蓉老前輩。”
張興瑤道:“姐姐,端木天涯此名,吾確似曾聞之,似是聽母親提及,莫非他是……莫非大姐之子至此,抑或遭遇何般不測?”
張興汐道:“大姐不通法力,是否在此實難知曉,吾等跟上一探究竟,走吧。”
他眾進得谷中,在九嶷山走了五六天,不見無為子歸來。隨后出得九夷山,前往黃慕容住處而去。
壹年之后,端木天涯終于讀懂了書中的奧秘。只見他安然地盤腿而坐,雙掌輕放于膝蓋之上,掌心朝上,指尖相對,雙眸微閉,緩緩調整呼吸,漸入冥想之境。隨著冥想漸深,他的呼吸宛如悠悠古鐘,深沉且緩慢,竟奇妙地與周遭的自然氣息相融相契。
在這靜謐的冥想進程中,端木天涯敏銳地察覺到體內涌起一股溫熱的氣流,仿若靈動的精靈,順著他的經絡歡快地游走。這股氣流自丹田萌生,而后如潺潺溪流,逐漸蔓延至全身的每一處角落。端木天涯全神貫注地引導著這股氣流,巧妙地使其與自身的精神力相互交融,借此不斷提升法力。此刻的他,額頭已布滿細密的汗珠,眉頭微微蹙起,顯示著這修煉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時光悄然流逝,端木天涯的修煉成果日益顯著。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自身的法力如春筍拔節般節節攀升,體魄也強健有力。當面臨外部的種種挑戰時,他能夠舉重若輕地運用法力,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強大實力。
壹日,陽光柔和地灑在庭院中。端木天涯正在庭院中專注地練習劍法,劍影翻飛,寒光閃爍。突然,他心頭一動,抬眼便看到師傅的身影翩然而至,心中頓時涌起難以言喻的喜悅。他連忙利落地收起劍勢,平日里那頑皮搗蛋、不拘小節的模樣瞬間消失不見。盡管平常總是肆意灑脫,但此刻見到師傅,他的面色瞬間變得恭敬無比,雙手拱手,誠摯地說道:“師傅早。”周塵澈微微頷首,目光如春日暖陽般柔和地注視著端木天涯。那眼神中,既有對徒兒的關愛,又有對其成長的期許。
師傅緩聲說道:“天涯,你的劍法愈發精進了,然而切不可心生驕傲,修行之路,猶如浩渺星河,永無盡頭。”端木天涯聞言,如醍醐灌頂,深深點頭,鄭重答道:“弟子謹遵師傅教誨,定當不懈努力。”
師傅滿意地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天涯,你的劍法已然相當嫻熟。今日,為師欲傳授你一套新的劍法,名曰縱橫寰宇。”
端木天涯聽聞,心中一驚,他深知這縱橫寰宇劍法乃是師傅的不傳絕學之一,威力驚人。急忙向師傅行禮,恭謹地說道:“謝謝師傅,徒兒定當全力以赴學習這套劍法。”此刻,他的眼神中平靜祥和,如風吹鳥鳴。
周塵澈微笑著點點頭,說道:“這套劍法講究陰陽調和、剛柔并濟,劍勢需快如閃電、猛若雷霆、變化多端。”
縱橫寰宇劍法共分六式:
其一,陰陽相生:劍勢恰似陰陽交融,剛柔并濟,完美展現出道家自然和諧的深邃理念。那劍招揮舞間,似有陰陽之氣相互纏繞,令人嘆為觀止。
其二,虛懷若谷:劍法仿若道家那謙遜之心,包容萬物,以柔克剛,盡顯智慧之妙。出劍之時,看似綿軟無力,實則暗藏玄機。
其三,靈溪映月:劍光恰似溪水倒映著皎月,輕盈柔和,卻又暗藏著無盡磅礴的力量。每一劍都如同月光灑在潺潺溪流上,美輪美奐卻又威力驚人。
其四,幽谷清風:劍勢宛如幽谷中的清風,清新淡雅,卻能在不經意間拂去敵人的強勁勁力。那清風般的劍勢,看似輕柔,卻能化解千鈞之力。
其五,水潤萬物:劍法猶如水潤大地萬物,于無聲無息之間巧妙化解敵人的凌厲進攻,從而保全自身。
其六,乾坤借力:劍勢如同巧妙借用乾坤之力,以柔順之力,爆發出驚人的強大攻擊。
在施展之時,務必注重劍意的發揮。下面為師為你演示一遍,你可要瞧仔細了。”
言罷,師傅抽出長劍,身姿挺拔,擺出一個氣勢恢宏的起手式。只見他身形如電,劍招似疾風驟雨,令人目不暇接。剎那間,劍光如雪,仿佛將整個天地都籠罩在一片璀璨光芒之中。每一招每一式,都蘊含著無盡的玄機和深厚的功力。
不一會兒,周塵澈瀟灑地收起劍勢,氣定神閑地佇立原地,宛如仙人下凡。端木天涯看完,驚嘆得瞠目結舌,對這套劍法的精妙絕倫之處更是贊不絕口。
此后的日子里,端木天涯全心全意地跟隨周塵澈學習縱橫寰宇劍法。他用心領悟劍法的精髓要旨,日夜刻苦練習。白天,他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反復琢磨劍招;夜晚,他在月光下靜心思考,感悟劍意。劍術水平突飛猛進。在這個艱辛的過程中,端木天涯對道家的陰陽、無為、靈動等思想有了更為深刻的感悟,也逐漸形成了獨屬于自己的獨特劍法風格。
關于天涯隨后的修煉,暫且不表。
南宮麟隨張松溪一路徐行,終至武當。乍入眼簾者,乃巍峨山門,莊重威嚴,氣勢雄渾,令人心折。沿石徑拾階而上,兩側古木參天,繁枝交錯,翠色欲流。清新草木香,悠悠盈于空,沁人心脾。
壹路上,南宮麟只是默默欣賞著美景,鮮少言語。
武當諸峰羅列,柒拾貳峰似劍指蒼穹,叁拾六巖如仙臥云端,貳拾肆澗若銀龍潛林。主峰天柱,高聳入霄,仿若與天相連,望之興嘆。山中宮觀錯落,諸如太和、南巖、紫霄等,皆依勢而筑,與自然相融,盡顯莊嚴肅穆之態。
武當之瀑溪,亦頗迷人。清泉潺潺,其聲悅耳;飛瀑轟然,其勢驚人,為靜謐山林添無限生機。行于山間,清脆鳥鳴,時聞于耳,宛如天籟。
張松溪攜南宮麟歸武當后,見其資質穎慧,品性純良,遂萌授藝之心。南宮麟遂虔誠拜張松溪為師,入其門下。張松溪先授之者,乃武當之寶——太極劍與太極拳。
壹日;師父講述太極拳奧義,同行的弟子們都在興奮地交談,唯有南宮麟安靜地聆聽,眼神中透著思索。
太極拳者,重陰陽相生、剛柔并濟,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此拳法非徒求武者內力深厚,亦需極高悟性與智慧,方能窺其堂奧。
南宮麟站定在空曠的練武場上,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微微屈膝,雙手自然下垂。他深吸壹口氣,仿佛與周圍的天地漸漸相融。他依舊沉默著,全神貫注于即將開始的練習。
片刻之后,目光炯炯有神。只見他緩緩抬起雙手,動作輕柔而緩慢,如同微風輕拂柳枝。隨著雙手的抬起,他的身體也開始微微轉動,重心在雙腳之間巧妙地挪移。
南宮麟的動作流暢自然,雙手時而畫圓,時而推掌,每壹個動作都蘊含著柔中帶剛的勁道。他的身姿猶如黃鱔,靈動而又沉穩。壹招壹式間,仿佛帶著壹種無形的氣場,周圍的空氣似乎都隨著他的動作而流轉。
一旁的師兄弟們紛紛討論著他的動作,而南宮麟卻充耳不聞,只是沉浸在自己心平。
他的腳步輕盈,邁步如貓行,每一次移動都恰到好處。手臂的伸展、身體的扭轉,在一個轉身之際,他猛地發力,推出的雙掌仿佛帶著雷霆萬鈞之力,卻又在瞬間收回,轉化為綿延不絕的柔勁。
一套太極拳打完,南宮麟氣息平穩。微風吹過,鳥兒歡啼,四周一片寧靜祥和。他沉浸在這平和的氛圍中,仿佛聆聽著萬物之聲,心歸自然,順應天地之道。
南宮麟于張松溪之悉心指引下,潛心鉆研太極拳法。每至晨曦微露,即起身習練,至夜幕深沉,猶未輟止。反復揣摩每一式,用心體悟其中奧旨。漸而,其始悟其妙處,拳法日臻精湛,技藝日益高超。
是日,南宮麟欲與張松溪切磋武藝,以驗所學。面師之時,南宮麟神色凝重,未敢有半分懈怠,深吸一氣,身形驟動,搶先出招,凌厲拳風呼嘯而出。張松溪卻氣定神閑,嘴角噙一抹淡笑,不緊不慢側身移步,看似隨意抬手揮臂,便輕巧化解南宮麟之攻勢。南宮麟心下一緊,深知師傅拳法已臻化境,咬咬牙,加快進擊,招式愈發凌厲。
這時,南宮麟終于開口說道:“師傅,徒兒知曉自己尚缺火候,但還望師傅多多指點徒兒不足之處。”他的話語簡潔卻切中要害,讓張松溪頗為贊賞。
然,張松溪依舊從容應對,見招拆招,其所施太極拳法,行云流水,毫無破綻。南宮麟只覺眼前師傅仿若與天地渾然壹體,自己每次攻擊皆如擊棉絮,無處著力。終至力竭,無奈拜服。然其未餒,反更堅刻苦修煉之志。
此后,南宮麟倍加勤勉修煉,志在登更高之武學境界。
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