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二年的汴京,護城河的冰面在暖陽下裂出細碎的紋路,春水裹挾著殘冰緩緩東流,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池日新月異的變化。柳七煙倚在知夏學堂新擴建的二層雕花窗前,眼前的朱雀大街熱鬧得如同沸騰的鼎沸之水。早市上,小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賣炊餅的老漢敲著竹梆子,聲音清脆悠遠;賣花姑娘挎著竹籃,籃中盛開的芍藥、牡丹嬌艷欲滴,花香混著烤羊肉的焦香、新刷桐油的氣味,在空氣中交織成獨特的市井氣息。遠處鬼市收攤后的街巷里,檀香裊裊,似有若無,為這座百萬人口的大城增添了幾分神秘韻味。
自那場驚心動魄的商業危機過去,時光已悄然流轉數年。許逸軒在朝堂上的身影愈發挺拔,憑借殿試時“通商惠工”的卓越主張,以及王禹偁等寒門官員的鼎力支持,他成功升任三司鹽鐵副使。這些日子,他全身心投入到修訂商稅法規的工作中,書房的燭火常常徹夜不熄。柳七煙想起昨夜去給他送羹湯的情景:案頭堆滿了來自各地商戶的建言書,厚厚的一摞,最上面那封合眾商貿行股東們聯名所寫的信箋,還沾著淡淡的茶漬,仿佛訴說著這些日子的忙碌與艱辛。許逸軒埋首于文書之間,時而皺眉思索,時而奮筆疾書,他的官服皺得不成樣子,卻渾然不覺,眼中只有對新政的執著與期待。
知夏學堂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御賜的匾額高懸在大門上方,鎏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這里的與眾不同。學堂內,朗朗讀書聲不絕于耳,不僅有商戶家的女兒,許多士族小姐也偷偷慕名而來,她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沖破傳統禮教的束縛。柳七煙撫摸著腰間那把銅鑰匙,那是開啟新藏書閣的關鍵。推開藏書閣的大門,里面整齊地擺放著她憑借現代記憶復刻的典籍,泛黃的紙頁上,是跨越千年的智慧結晶。而更讓她驕傲的,是學生們撰寫的《女商紀要》《汴京百工考》等著作,這些珍貴的資料,記錄著女子在商業、手工業等領域的探索與成就,它們正如同星星之火,一點一滴地改變著人們對女子的固有認知,打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舊觀念。
“先生,許大人來了!”阿綾清脆的聲音從樓下傳來,帶著抑制不住的雀躍。柳七煙回過神,望向窗外,只見許逸軒騎著高頭大馬,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朝學堂而來。他身著嶄新的緋色官服,腰間的銀魚符在晨光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發冠上別著那支她上個月在潘樓街精心挑選的玉簪,溫潤的光澤映襯著他俊朗的面容。今日的他,似乎特意精心打理過,眼神中透著自信與從容。
“七煙,新的商稅則例已經擬定。”許逸軒快步上樓,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聲音里充滿了成就感,“這次我們大幅削減了行會的特權,開放了更多商品的民間貿易,以后像合眾商貿行這樣的商戶,再也不用受那些行首的氣了!”他說著,小心翼翼地從袖中掏出一卷文書,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批注,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他的心血與智慧。柳七煙接過文書時,指尖不經意間觸到他的手掌,有些粗糙,卻傳遞著無比的溫暖,那是日夜操勞留下的印記。她望向窗外,幾個身著襦裙的女子抱著賬本匆匆走過,那是知夏學堂最早的一批學生,如今她們都已成為獨當一面的女掌柜,在商業領域嶄露頭角。“逸軒,你看。”柳七煙的聲音里滿是欣慰與感慨,“這一切,都值得了。”
許逸軒順著她的目光望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啊,當初我們堅持的一切,終于有了回報。這不僅是我們的勝利,更是所有渴望改變的人的勝利。”他的目光堅定而溫柔,看向柳七煙的眼神中充滿了愛意與感激,“若不是你,我或許還在傳統的桎梏中徘徊,看不到這廣闊的天地。”
日子就在這樣的忙碌與充實中悄然流逝。當滿城的槐花再次飄香,潔白的花瓣紛紛揚揚地灑落,如同下了一場花雨。汴京街頭突然貼滿了喜報,許逸軒與柳七煙的婚訊如春風般迅速傳遍大街小巷。消息傳開的那日,合眾商貿行的股東們自發組織起來,熱情高漲地要為這對新人操辦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大婚禮。他們精心策劃,四處奔走,希望這場婚禮能成為汴京的一段佳話,也希望借此表達對二人的感激與祝福。
婚禮前夜,柳七煙獨坐梳妝臺前,銅鏡中映出她姣好的面容,卻難掩眼中的緊張與期待。珍珠帷帽靜靜躺在一旁,那是她按照現代婚紗頭紗的樣式設計,又請汴京最有名的巧匠用北珠與金線細細編織而成。這頂帽子,從設計之初就備受爭議,被斥為“不合禮制”,然而如今,它卻成為了汴京貴婦們爭相追捧的時尚,甚至流傳著“戴柳娘子同款帷帽,可得美滿姻緣”的說法。它不僅是一件精美的飾品,更是打破傳統禮教的象征,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與思想的解放。
柳七煙輕輕拿起珍珠帷帽,緩緩戴在頭上,北珠串成的流蘇如銀河傾瀉,金線勾勒的云紋栩栩如生。她看著鏡中的自己,思緒不禁飄回初到汴京的那段日子,那時的她,孤立無援,面對陌生的時代和重重困難,是許逸軒的出現,給了她溫暖與支持。一路走來,他們經歷了無數的風雨,卻始終攜手同行,從未放棄。
州橋畔,婚禮當日的盛況堪稱空前絕后。兩岸擠滿了圍觀的百姓,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大相國寺的僧人們也按捺不住好奇,悄悄溜出來看熱鬧;勾欄瓦舍的藝人們停下手中的表演,紛紛趕來;就連平日里深居簡出的貴族們,也派人前來觀禮。許逸軒身著華麗的緋色官服,站在臨時搭建的高臺上,身姿挺拔,眼神中滿是期待。當他看到柳七煙緩緩走來,身著融合現代剪裁的交領禮服,裙擺上的并蒂蓮紋隨著步伐輕輕搖曳,珍珠帷帽下,那雙明亮的眼眸盛滿深情,他的眼眶不禁泛起淚光。
他想起第一次見她時,她衣衫襤褸,卻眼神堅定,在官邸前無畏地說出“男女平等”;想起她在學堂講課時,侃侃而談,用新奇的知識和獨特的見解,吸引著每一個學生;想起他們在困境中相互支撐,共同面對商業危機、家族阻撓,那些艱難的日夜,如今都成為了珍貴的回憶。
“無論貧富、貴賤、疾病,我皆以平等之心待你。”許逸軒的聲音在汴河上空回蕩,堅定而深情,手中的婚書微微發顫。圍觀的百姓們先是一愣,隨后議論紛紛。老學究們皺著眉頭,小聲嘀咕著這不合禮制的言辭;年輕學子們眼中卻閃著向往的光芒,被這真摯的誓言所打動。“這怕不是從《周禮》里新解出來的妙句?”“聽著倒是新鮮,卻又讓人心里暖暖的。”
柳七煙透過珍珠帷帽,看著眼前的愛人,心中滿是幸福與感動。汴河的水在腳下緩緩流淌,遠處傳來早市開張的吆喝聲,仿佛在為他們的婚禮奏響祝福的樂章。她忽然明白,自己的穿越、與許逸軒的相遇相知,歷經的所有磨難,都是為了此刻。這不僅是兩個人的婚禮,更是新時代的開端。他們用愛情和信念,打破了傳統的枷鎖,為女子爭取到了更多的權利和尊重;他們用智慧和勇氣,推動了商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當許逸軒伸手牽起她的那一刻,柳七煙忽然覺得,所有的穿越、所有的磨難,都有了意義。在北宋的天空下,他們將攜手共赴余生,繼續書寫屬于他們的傳奇。而他們的故事,也將如同這永不干涸的汴河之水,源遠流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打破陳規,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這場婚禮,不僅是愛情的見證,更是時代變革的象征,它將永遠銘刻在汴京的歷史長河中,成為一段不朽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