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暮色如墨,雨絲斜斜地織著簾幕。
崔昭寧望著廊下立著的青衫公子,忽覺腰間魚符微微發燙。這是她自記事起便戴著的物件,半塊青銅魚形符牌,暗紋里藏著母親臨終前的呢喃:“去...找...“
“顧公子深夜造訪,怕是不只為求字吧?“她垂眸掩去眼底異色,指尖無意識撫過案頭端硯。硯臺邊緣有處極細的裂痕,那是去年除夕被大夫人趙氏故意碰落的。
顧慎之的目光掠過她素白裙裾,落在博古架上的端硯:“四姑娘可知,這方'海天初月硯'原是南唐后主舊物?“他忽然向前半步,青衫帶起一陣風,“三年前,此物曾出現在平南王謀反案的證物清單里。“
昭寧心頭劇震,手中繡繃“啪嗒“墜地。綠蘿慌忙撿起,卻見自家姑娘已穩住身形:“公子說笑了,這不過是先母留下的普通硯臺。“她彎腰時,鬢間銀步搖輕輕晃動,恰將眼底驚惶藏入陰影。
顧慎之忽然取出半塊魚符,與昭寧腰間之物嚴絲合縫。雨幕中傳來更夫打更聲,梆子聲驚起檐下棲鳥,撲棱棱掠過兩人頭頂。
“二十年前,令堂與家母同屬秘閣司。“他壓低聲音,“兩月前我在大理寺卷宗里發現,令堂之死與當年'海上絲綢之路'貪墨案有關。“
西跨院的角門突然傳來急促叩門聲。綠蘿正要去應,卻見珊瑚帶著兩個婆子闖了進來:“夫人說四姑娘身子不爽利,特命人送安神湯來。“她盯著案頭茶盞冷笑,“喲,這龍井怕是放涼了,還是喝夫人賞的參湯穩妥。“
昭寧望著青瓷碗里浮著的人參須,忽覺一陣眩暈。昨夜在花園聽到的對話又在耳邊響起——
“那丫頭留著終究是禍害,不如趁老太太大壽...“
“老爺最恨庶女干政,只需如此這般...“
“慢著!“她突然打翻湯碗,滾燙的湯汁潑在珊瑚裙裾上,“這參須顏色不對。“她指尖蘸著湯汁在案上寫了個“毒“字,又迅速用衣袖拭去。
珊瑚臉色大變,正要發作,卻見顧慎之已扣住她腕脈:“趙夫人好手段,竟用夾竹桃汁冒充參湯。“他袖中寒光一閃,珊瑚瞬間癱倒在地,“姑娘且隨我去祠堂,令堂的血書或許能解開謎題。“
(中)
崔家祠堂彌漫著陳腐的檀香味。
顧慎之掌燈在前,昭寧緊隨其后,腰間魚符與供桌上的青銅香爐產生奇異共鳴。當燈火掠過第七根盤龍柱時,地磚突然發出“咔嗒“輕響,露出直通地下的密道。
“這是秘閣司的'北斗七星陣'。“顧慎之將魚符嵌入石壁凹槽,暗格里緩緩滑出泛黃的血書,“當年令堂就是在這里...“
話音未落,密道入口突然傳來重物墜地聲。昭寧轉身時,正看見大夫人趙氏持劍抵住綠蘿咽喉:“好個孽障,竟敢私通外男!“她發間金翟釵歪在一邊,眼中滿是瘋狂,“老夫人六十大壽將至,你偏要翻那些陳年舊賬...“
“夫人三思!“顧慎之亮出腰間玉牌,“在下奉密閣司之命徹查...“
“密閣司?“趙氏尖笑出聲,“你以為當年那場大火,真能燒盡所有秘密?“她手腕翻轉,劍鋒在綠蘿頸間劃出細血痕,“把血書交出來,哀家便饒這賤婢一命。“
昭寧攥緊血書后退半步,忽然瞥見供桌上的青銅香爐。那是崔家列祖列宗的排位所在,爐身祥云紋在火光下竟隱隱透出“海商“二字。
“母親,女兒終于明白您為何而死了。“她將血書投入香爐,火焰轟然騰起,照亮趙氏驚恐的面容,“二十年前的海上貿易案,您發現了崔家勾結海盜的證據,所以...“
(下)
火光沖天時,崔老太太的鸞轎到了。
“造孽啊!“白發蒼蒼的老夫人被攙扶著下車,望見祠堂里的景象渾身發抖,“當年我就該狠下心...“她忽然指著趙氏厲聲道,“你毒害弟妹還不夠,如今連重孫女都不放過!“
趙氏踉蹌后退,撞翻供桌。昭寧眼尖地發現,倒塌的牌位后藏著個檀木匣子。打開的瞬間,泛黃的賬冊散落一地——赫然是二十年前崔家與海盜交易的密函。
“老夫人,這就是您要的證據。“顧慎之撿起賬冊,“平南王謀反案的真兇,根本不是顧氏先祖,而是...“
他的話被一聲巨響打斷。祠堂主梁突然斷裂,昭寧只覺腰間一緊,整個人被帶入密道。墜落的瞬間,她看見綠蘿被沈從宜護在身后,而崔明玉正站在火場邊緣,指尖撫過鎏金護甲,眼神復雜。
地底暗流聲轟鳴。昭寧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一艘畫舫上。顧慎之正在艙外與人低語,月光透過雕花窗欞,照見他腰間玉佩上的“慎“字。
“我們這是要去哪兒?“她按住隱隱作痛的太陽穴,忽然發現血書殘頁竟藏在自己袖中。
顧慎之轉身時,眼中有驚濤駭浪:“去泉州港。“他展開殘頁,上面血字寫著“崔氏船隊,九月初九,接應倭人“,“四姑娘,您現在有兩個選擇——回崔府做任人魚肉的庶女,或是跟我去揭開二十年前的真相。“
艙外傳來海鷗長鳴。昭寧望著天邊將熄的殘月,終于將半塊魚符放入他掌心:“我要為母親正名,也要讓那些虧欠崔家的人...“她忽然劇烈咳嗽起來,鮮血染紅了素白中衣。
顧慎之臉色大變,探手搭脈后瞳孔驟縮:“你中了夾竹桃之毒!“他撕開她衣袖,只見手肘內側浮現出黑色紋路,“這是秘閣司獨有的'七日斷腸散',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