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和十二年春,青州城。
細雨如煙,將整座城池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裴遠舟勒馬停在城門外,青色官袍已被雨水浸透,緊貼在身上。他抬頭望著城門上“青州“兩個斑駁的大字,眉頭微蹙。
“大人,城門已到。“隨行的差役趙七遞上油紙傘。
裴遠舟接過傘卻未撐開,任由雨水順著他的下頜滴落。三日前,刑部接到青州急報,監察御史方維庸暴斃于官舍,死狀詭異。作為刑部最年輕的主事,他被尚書大人親自點將,前來查辦此案。
“趙七,你可知方御史是何等人物?“
趙七撓了撓頭:“聽說是個清官,去年才被派來青州巡查鹽務。小的還聽說...“他壓低聲音,“方大人死時,臉上戴著個青銅面具。“
裴遠舟目光一凝。青銅面具——三年前京城那樁懸案的關鍵證物。當時三位朝廷命官接連遇害,每人臉上都覆著同樣的青銅面具,案件至今未破。
“進城。“他一夾馬腹,青驄馬踏著濕滑的青石板路,緩緩進入這座被雨水浸泡的城池。
青州府衙內,知府周明德早已備好茶點等候。見裴遠舟進來,連忙起身相迎:“裴大人一路辛苦!下官已備好客房,大人是否先歇息...“
“不必。“裴遠舟抬手打斷,“直接去案發現場。“
周知府面色一僵,隨即堆笑:“這個...方大人的遺體已入殮,官舍也...“
“本官奉皇命查案,周大人是要阻攔?“裴遠舟聲音不重,卻讓周知府額頭沁出冷汗。
“不敢不敢!下官這就帶路。“
方維庸的官舍位于城東一處僻靜院落。推門而入,一股混合著霉味與奇異香氣的味道撲面而來。裴遠舟目光如電,掃過室內每一寸角落。
“尸體是在何處發現的?“
“就在書案前。“周知府指著靠窗的位置,“當時方大人坐在椅上,身子前傾,像是伏案而眠。是第二日清晨仆役送茶水時才發現...“
裴遠舟走到書案前。桌上筆墨紙硯擺放整齊,一冊《鹽鐵論》攤開在案頭,旁邊茶盞中的茶水早已干涸。他俯身細看,發現書頁間夾著一張薄如蟬翼的紙條。
“這是...“
“下官之前未曾見過此物!“周知府慌忙道。
裴遠舟小心取出紙條,上面用蠅頭小楷寫著:“七月初七,離鸞再鳴。“字跡娟秀,似出自女子之手。
“七月初七...“裴遠舟喃喃自語。三年前的青銅案,第一個死者正是在七月初七遇害。
他繼續檢查書房,在書架后發現一道暗格。暗格中空空如也,但角落殘留著幾粒細小的藍色晶體。裴遠舟用絹帕小心包起,收入袖中。
“大人!“趙七突然驚呼。裴遠舟轉身,見他指著墻上懸掛的一幅山水畫。畫作看似普通,但細看之下,畫中遠山的輪廓竟隱約形成一個面具的形狀。
裴遠舟伸手觸碰畫作,指腹傳來細微的凹凸感。他猛地掀開畫卷——后面墻上赫然刻著一個與三年前懸案中一模一樣的青銅面具圖案!
“周大人,方御史生前可有什么異常舉動?“
周知府擦了擦汗:“方大人平日深居簡出,除了查案很少與人來往。只是...“他猶豫片刻,“半月前,方大人曾去過城西的慈恩寺,回來后神色異常,當晚就高燒不退,說了許多胡話。“
“什么胡話?“
“好像是什么'面具非面''離鸞曲終'之類的...下官以為只是發熱囈語...“
裴遠舟眸光一沉。離鸞——紙條上的字眼再次出現。他隱約感到,自己正站在一張無形大網的邊緣。
離開官舍時,雨已停歇。裴遠舟吩咐趙七:“去查查城中可有一位精通樂理的女子,尤其注意是否有人會彈奏《離鸞曲》。“
“大人怎知是女子?“
“字跡娟秀,且...“裴遠舟頓了頓,“三年前的案卷記載,每個死者身邊都發現了一根琴弦。“
正說著,一陣清越的琴音隨風飄來。裴遠舟循聲望去,見街角一家藥鋪二樓窗口,一抹素白身影正在撫琴。琴聲哀婉,如泣如訴。
“那是何人所奏?“
周知府答道:“哦,是蘇氏藥鋪的女掌柜蘇芷。此女精通醫術,琴藝也頗佳,常為城中貴婦診病授琴。“
裴遠舟凝視那窗口良久,直到琴聲戛然而止。窗后人影似乎察覺到了他的目光,倏然消失。
“趙七,去查查這位蘇姑娘的來歷。“
當夜,裴遠舟在驛館挑燈夜讀方維庸的案卷。忽然,窗欞輕響,一枚石子裹著紙條投入室內。他警覺地推開窗,只見一道白影閃過院墻。
紙條上只有四字:“慈恩寺,子時。“
裴遠舟握緊紙條。是陷阱還是線索?他看了眼更漏,還有半個時辰。無論如何,他必須走這一趟。
子時的慈恩寺寂靜無聲。裴遠舟悄然潛入,發現大雄寶殿內竟亮著微弱的燈光。他屏息靠近,從門縫中窺見一個白衣女子正跪在佛前,手腕上一只七連環玉鐲在燭光下泛著幽幽青光。
女子似有所感,突然轉頭:“裴大人既然來了,何不現身?“
裴遠舟推門而入,終于看清了女子的面容——正是白日里在藥鋪窗口撫琴的蘇芷。近距離看,她約莫二十三四歲年紀,眉目如畫卻透著幾分冷峻。
“蘇姑娘深夜引本官來此,有何指教?“
蘇芷起身,玉鐲相擊發出清脆聲響:“大人不是在查方御史的死因嗎?“她從袖中取出一卷殘破的樂譜,“這個或許對大人有用。“
裴遠舟接過樂譜,上面寫著《離鸞曲》三個字,落款是“慕容德“。他心頭一震——慕容德是先帝時期的宮廷樂師,因卷入謀反案被處死,其作品盡數被焚。
“此物從何而來?“
“方御史死前三日,曾來我鋪中求藥。“蘇芷的聲音平靜得不帶一絲波瀾,“他說有人要殺他,將此物托我保管。“
“他為何信你?“
蘇芷唇角微揚:“因為我父親曾是慕容德的弟子。“她抬起手腕,七連環玉鐲在燭光下流轉著奇異的光彩,“這鐲子,是慕容師祖所賜。“
裴遠舟突然抓住她的手腕:“三年前京城青銅案,每個死者身邊都發現了一根琴弦,而琴弦上——“他翻轉玉鐲,在內側果然看到一行小字:“天音閣,慕容氏制。“
“大人好眼力。“蘇芷不慌不忙地抽回手,“但若我真是兇手,又何必自投羅網?“
裴遠舟緊盯著她的眼睛:“你想要什么?“
“真相。“蘇芷眼中閃過一絲痛楚,“三年前,我兄長死于青銅案。官府以懸案結案,但我從未放棄追查。“
裴遠舟心中一動。三年前第三個死者蘇明誠,確實記錄是青州人士。“所以你接近方御史...“
“他查鹽務是假,實則在暗中調查青銅案。“蘇芷從佛龕后取出一本冊子,“這是方御史留下的筆記,記載了他發現的線索。“
裴遠舟翻開筆記,第一頁就讓他瞳孔驟縮——上面詳細記錄了三位死者生前都曾參與過二十年前一樁皇室秘案的審理,而那樁案子,正是慕容德被處死的導火索。
“二十年前...“裴遠舟突然想起父親臨終前含糊不清的囈語,“離鸞...銅面...“
就在這時,寺外傳來雜亂的腳步聲。蘇芷臉色一變:“有人來了!快走!“
兩人剛沖出后殿,十余個黑衣人已持刀殺到。裴遠舟拔劍相迎,卻見蘇芷從腰間抽出一把軟劍,劍法凌厲非常,瞬間刺倒兩人。
“走!“她拽著裴遠舟沖入寺后竹林。黑衣人緊追不舍,箭矢破空而來。蘇芷突然悶哼一聲,右肩已中一箭。
裴遠舟攬住她纖腰,縱身躍入竹林深處。不知跑了多久,終于甩開追兵,在一處山洞暫歇。
“讓我看看傷口。“裴遠舟撕開她肩頭衣衫,發現箭頭泛著詭異的藍色,“有毒!“
蘇芷臉色蒼白,卻仍強撐著從腰間取出一個小瓶:“用這個...敷在傷口...“
裴遠舟照做,藥粉接觸傷口的瞬間,蘇芷渾身顫抖,冷汗涔涔而下。他不由心生敬佩——這女子忍耐力非同一般。
“那些是什么人?“
蘇芷虛弱地搖頭:“不清楚...但方御史死前說過...宰相府有人...不想讓舊案重提...“
宰相杜允之?裴遠舟心中一凜。二十年前那樁皇室秘案,正是時任大理寺少卿的杜允之一手經辦。
“蘇姑娘,我們恐怕觸及了一個巨大的秘密。“他輕聲道,“方御史的死,三年前的青銅案,二十年前的慕容德案,還有...“他想起父親臨終前的異常,“可能都連在一起。“
蘇芷靠在山壁上,氣息微弱:“裴大人...可知道《離鸞曲》的來歷?“
裴遠舟搖頭。
“那是慕容師祖為昭陽公主所作。“蘇芷眼中泛起淚光,“昭陽公主是先帝最寵愛的女兒,卻因謀反罪名被賜死...師祖也因此獲罪...“
昭陽公主!裴遠舟如遭雷擊。父親臨終前除了“離鸞““銅面“,還說過“昭陽“二字!他突然明白,自己正站在一個巨大陰謀的入口處。
洞外,雨又下了起來。裴遠舟看著昏迷的蘇芷,輕輕為她披上外袍。他取出那本筆記,在搖曳的火光中,一個驚人的真相正逐漸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