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或者現象,甚至一種人都有邏輯性和結構。這些不是它出現就有的,而是有人不斷的完善與改進的。生活中的小事也能有規則并條理的進行,比如:每天都給自己泡杯咖啡,這么一看好像和上面所說的沒有關系,可是這些東西也不是它咖啡這個東西一有就自動產生的小事,是我們在控制這些事情的發生。憑借這一點就可以清晰的看透——人本身就具有操控事情條理發生的能力。
那么思想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不管是泡咖啡還是其他事情都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通俗來講:是你來完善這個體系的,不要覺得自己比別人在掌控這個方面低人一等,若你這么認為,錯就錯在思想。
一名優秀的作家,她的作品是一整個大的體系,框架是構思,里面才是畫中的風景的結構。我相信她在完結這部作品的同時也完善了自己:假如你剛踏入思想的境界,是不是自己獨一份的思想體系不完整,那完善思想就像拼拼圖——今天與家人交談發現我們之間存在很多問題,值得深思;今天閱讀看到一個觀點,我覺得沒有什么事是絕對的非黑即白的;今天朋友和我傾訴了自己的委屈,我同情她。這些都是思想在完善,不過它被隱藏了,需要細心的人來理順。每天的各種事情都是拼圖在完成名為“思想”的結構圖。
一名青少年她的思想還是稚嫩的,但也在這無形中逐漸完善。晚上她與母親的交談,聊了很多很多,她講“思想的成長”,從始至終沒有點題,卻在每一個角落體現這名青少年有了一定的成長。
她一邊講一邊從中獲得新的發現:“我”是一名很健談的人,“我”居然和母親的性格如此想像………
她的思想有了完整的體系,可能不成熟但也站住了腳跟,從一顆種子變為正在吸取養分的小芽了。
不止是正在發生的,回顧過往也能成長。園丁雖然把植物養得肥美,卻失了美感,以前則恰恰相反,她想——沒錯,結合。
這也有了好的人品和差勁的,問題出就在思想上,思想是一個人的根基,若你的思想幾乎沒有,你注定就是不能成長的,沒有根基怎么成長?沒有芽怎么澆灌?
思想是怎么形成的,前面已經講的大差不差了:就是從稀松平常的小事一步步改變完善。那名作家她的朋友很悲觀,她無奈很同情那位朋友,可是她不能改變這樣的現象:1.這種問題出在思想。2.思想它已經開始結果,晚了。
也許我以前想改變身邊的人,想讓她們都改掉那些所謂的“壞習慣”,其實根本沒有壞習慣就是思想開始結果,來不及罷了。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認為“人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我們所有的尊嚴就在于思想”。他強調人雖然在自然力量面前脆弱渺小,但因為擁有思想,知道自己的局限和宇宙的優勢,從而比毀滅自己的宇宙更高貴。這和文中思想是一個人根基,決定著人的成長與特質的觀點有相通之處,都突出了思想對于人的關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