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廿四,內務府送冰的銅車碾過宮道時,車轍在青石板上拖出蜿蜒水痕。
碎玉軒的井欄上凝著層薄霜,甄嬛執一柄象牙骨灑金團扇輕搖,扇面上“逆風如解意“的詩句正與荷包暗紋相合。
沈眉莊揀了顆湃在井中的青李要嘗,安陵容忽地按住她手腕:“姐姐且慢,這梅子核上怎裹著層蜜蠟?“
話音未落,剪秋捧著鎏金纏枝盒跨進門檻,鞋尖的珍珠在日頭下晃得人目眩:“皇后娘娘賜莞貴人浮光錦兩匹,說是蜀中八百里加急送來的貢品。“
錦緞抖開的剎那,沈眉莊的護甲在紫檀案上劃出尖響——那金線織就的纏枝蓮紋,與三日前華妃裁新衣的云錦花樣如出一轍。
景仁宮的冰雕牡丹正淌著水,皇后倚在墨狐皮褥子上,指尖撫過腕間褪色的紅麝香珠:“年妃妹妹這身縷金百蝶穿花裙,倒比本宮宮里的冰雕還通透。“
華妃鬢邊的點翠鳳凰銜珠步搖晃得厲害,護甲捏著的葡萄汁液滴在浮光錦上,洇出團紫斑。
“臣妾怎敢與皇后娘娘比肩。“
年世蘭示意頌芝呈上白玉碗,“太醫院新配的紫參湯,最是滋陰補氣。“碗底沉著的當歸切片,邊緣刀痕與肅喜房中搜出的藥渣紋路嚴絲合縫。
此刻碎玉軒內,安陵容正用銀簪挑開浮光錦的經緯:“這金線里摻了孔雀羽,遇熱會析出綠礬油。“
她忽然壓低聲音,“昨兒我去內務府領月例,瞧見黃規全往翊坤宮抬了十筐銀骨炭,籮筐底下還壓著半張燒剩的軍報。“
甄嬛腕間的珊瑚珠串突然斷裂,紅珠滾進青磚縫隙。
沈眉莊俯身去拾,指尖卻觸到塊刻著“翊“字的琉璃瓦當——這是去年翻修翊坤宮時多出的廢料。
小允子忽然來報,說在后院海棠樹下挖出個陶罐,里頭干枯的夾竹桃枝上纏著半截明黃絲絳。
酉時三刻,御花園驟起喧嘩。
華妃豢養的松子貓撲了安陵容的繡繃,抓破的絹帕上赫然現出鳳穿牡丹圖樣。
皇后扶著剪秋緩步而來,鬢邊的赤金鳳尾簪在夕照下泛著冷光:“安答應好巧的手,這鳳凰的眼睛竟是用先帝賞的東珠粉點的。“
年世蘭的護甲掐進貓兒后頸,雪白皮毛滲出血珠:“畜生不懂規矩,本宮替妹妹管教了。“
松子凄厲的叫聲中,甄嬛瞥見皇后唇角轉瞬即逝的笑意——像極了當年純元皇后臨終時,帳幔后那抹飄忽的陰影。
當夜鳳鸞春恩車經過翊坤宮時,華妃命人在宮道潑了桐油。
沈眉莊踩著滿地狼藉進養心殿,裙擺沾著的油漬竟與年羹堯軍報上的火漆印同色。
皇帝執起她手腕細看時,鎏金護甲在燭火下折射出詭異的光:“愛妃這蔻丹顏色,倒讓朕想起潛邸時的齊妃。“
次日晨省,景仁宮彌漫著濃重的檀香。齊妃摸著翡翠耳墜陰陽怪氣:“沈貴人好大威風,聽說昨兒侍寢的時辰比端妃當年還長。“
欣常在剛要幫腔,忽見甄嬛腕間珊瑚珠又少一顆,紅珠正滾到皇后鳳座之下。
“本宮瞧著莞貴人近日清減了。“皇后示意剪秋端來血燕盅,“這是暹羅新貢的珍品,最宜滋養氣血。“
安陵容突然劇烈咳嗽,帕子上點點猩紅驚得淳兒打翻茶盞。
瓷片飛濺時,甄嬛看見皇后繡鞋尖上沾著抹綠萼梅花泥——那花昨日剛被剪秋移栽到碎玉軒。
回宮路上,沈眉莊扯住甄嬛衣袖:“那血燕盅底的冰裂紋,與我娘陪嫁的砒霜碗一模一樣。“
話音未落,浣碧慌慌張張來報,說在庫房發現兩匹浮光錦泛著詭異的青綠色,錦緞背面用茜草汁寫著“菀“字。
七月十五中元夜,寶華殿的誦經聲如潮水漫過宮墻。
安陵容抄的《地藏經》被陰風吹散,其中一頁飄至華妃供桌前。
年世蘭撿起細看,臉色驟變——那是純元皇后筆跡的《往生咒》,紙角卻沾著歡宜香的灰燼。
“好個吃里扒外的東西!“華妃揚手要打,卻被沈眉莊攔住。
拉扯間供燭傾倒,火舌瞬間吞噬孔雀翎大氅。
混亂中甄嬛看見皇后將枚金瓜子塞給誦經法師,那法師腕上的蓮花刺青與甘露寺叛僧案卷所繪別無二致。
三更時分,碎玉軒忽起琴聲。甄嬛抱著斷弦的桐木琴,看沈眉莊用銀簪在琴身刻下暗記:“年家送來的木料,果然都浸過麝香水。“
安陵容將香灰撒在琴軫上,灰燼竟聚成個“菀“字。
窗外閃過道黑影,小允子追出去只拾得半片織金袖角——與黃規全今晨穿的衣裳料子相同。
翌日六宮嘩然,華妃以“穢亂宮闈“罪名被禁足。
皇后在景仁宮修剪花枝時,“失手“將純元皇后最愛的綠萼梅剪成兩截。
而怡親王胤祥的奏折恰在此時遞到御前,彈劾年羹堯在西北私設馬市,折子里夾著的,正是那枚刻著“胤禩“的金紐扣。
暮色四合時,甄嬛獨自立于御花園。被燒焦的松子貓尸首旁,靜靜躺著半塊染血的浮光錦。
她彎腰去拾,卻見錦緞背面用血寫著“小心炭火“,字跡與沈眉莊昨日收到的匿名信如出一轍。
遠處突然傳來齊妃的驚呼,一盆滾燙的銀骨炭正從翊坤宮角門抬出,炭灰里混著未燃盡的奏折殘頁——正是年羹堯請封貴妃的折子副本。
是夜暴雨突至,碎玉軒檐角的鐵馬被狂風扯落。
甄嬛在驚雷中驚醒,發現妝奩匣中多了支碧玉簪——正是那日怡親王在梅林歸還的舊物。
簪頭新嵌的東珠在閃電下泛著幽藍的光,珠芯隱約可見極小的“胤祥“二字,與皇帝玉扳指內壁的刻痕同出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