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在大海上漂泊著,一年后,我們來到了馬爾維納斯群島。
在馬爾維納斯群島,有一種特別的狐貍,這種狐貍,比亞歐大陸上常見的狐貍要大一些,卻異常溫順和遲鈍。
“達爾文先生,狐貍一般都是狡猾與機警的,為什么這里的狐貍卻如此遲鈍?”
“是啊,我也覺得奇怪,而且我還發現,西島上的狐貍比東島上的稍小一些,毛色也偏紅。”
我們認真的記錄了地質和物種特點,采集動植物化石。
第三年,我們來到南美洲半沙漠地帶,在這里,我們發現了一具大型食草動物的頭骨化石。
“達爾文先生,大型食草動物一般都生活在森林里,但這里是荒漠……”
達爾文對我刮目相看,笑著對我說:“跟了我這么久,你果然成長了不少啊,我想這大概是地質結構在不斷變化吧!”
第四年,我們離開南美洲,駛向西北方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這里氣候涼爽,風景宜人,有著豐富多樣的動植物,海獅、海豹、企鵝……
上島后,我們便看到兩只象龜,一只在啃仙人掌,另一只發出一聲低沉的吼叫,便把頭縮進殼里去了。
據當地人說,這里每個島上生活的象龜各有不同,通過辨別龜甲邊緣的微小差異,就可以確定它們的出產地,而且各個島嶼的象龜不僅外貌不同,龜肉的味道也不一樣。
這個現象引起了達爾文無盡的思考……
在群島上還生活著很多鬣蜥,有黑色也有橙黃色,但是橙黃色的鬣蜥是旱鴨子……
加拉帕戈斯群島還是鳥類的天堂,我們采集了二十多種小鳥的標本,發現小鳥的食物不同,鳥嘴的形態也就不一樣。
“達爾文先生,為什么同一個島上會有這么多不同的小鳥呢?”
“嗯……這與群島上象龜的差異應當是相同性質的問題,我想生物大概會隨著環境漸進演化吧!”
“那么我們以前在馬爾維納斯群島上看到的狐貍,也是這個道理嗎?”
“哈哈……對呀!”
達爾文站在高高的巖石上,遠眺波濤洶涌的大海,一動不動……
“達爾文先生,你怎么了?”
“我在想,這個島是火山爆發后形成的,最初熾熱的熔巖上,不可能有動植物生存,那么今天的這些動植物是怎么來的呢?”
“可能是移民來的吧!”
“對,那么可以設想,千百年來,無數種動植物曾試圖向群島進軍,絕大多數遷移者都葬身于大海……今天島上的象龜和小鳥,應該都是早期移民的后代,所以,它們應該都有同一個祖先,推而廣之,也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我親耳聽見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的進化論,深深仰望著達爾文高大的形象,內心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靜……
旅途的最后,我們來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拜訪了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他對我們說:“世界是由自然規律所左右的,自然科學的最高目標就是發現這些規律。”
夜晚,我和達爾文漫步在好望角的滿天繁星下……
“赫歇爾爵士對自然科學的闡述,燃起了我內心的渴望,我渴望今生能為構建自然科學的大廈,哪怕做出最微不足道的貢獻。”
“達爾文先生,您一定會成為偉大的科學家!”
“謝謝你,現在我沒想通的就只有一個問題了。”
“什么問題?”
“人類從何而來?”
我們共同遙望星辰大海,不是來自星空就是來自大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