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縣君沒能熬過三天,在當天晚上沒多久便去世了。
林昭知道這個消息時,已是第二天的上午,那時林昭剛剛蘇醒,她一向心思敏銳,察覺到南懷王府的仆從看她的眼神不對,便追問了出來。
得知這個消息,林昭愣了很久很久,實在不敢置信,發了瘋一樣的跑了出去,直到看到白色的靈柩里放著母親的遺體才確認。
當初南懷王趙勝因為一些私事需要查證工部的檔案,他與工部尚書裴元是老相識,由于情況緊急,裴元便在未通過公文批示的情況下,安排趙晏清去辦。
眼下趙晏清出了事,工部尚書裴元和南懷王趙勝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此,南懷王府承包了文安縣君的喪事,還承諾撫養林昭至出嫁,這算是很高的補償了,成為南懷王府的養女,林昭的身份便不同以往。
林昭對此沒有任何表示,麻木的任由安排。
這個事情實在是太快太突然了,快到林昭根本無法思考任何東西,只不到兩天的時間里,世界便天翻地覆。
林昭自己無法承受,她的心口很痛,眼淚不停的流,好像有流不完的淚。宋清和趙慧這幾天一直輪流陪著她,宋正也默默的關心她,只是眼下她也說不出什么感謝的話。
文安縣君很快便下葬了。
下葬那天,林昭便由祝嬤嬤陪著回到了自家的小院。
祝嬤嬤本該回到宗正寺,但南懷王府求了恩準,祝嬤嬤便繼續伺候林昭長大出嫁,一切待遇與之前等同。
林昭也沒有接受南懷王府的撫養,而是由工部每月發十貫錢直至出嫁。
南懷王府的養女固然富貴,但王府人際復雜,又是寄人籬下,林昭還是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
這小院是河間郡公傳下來的,文安縣君和離后便帶著林昭住在這里,面積雖不大,但是地段優良,地處楚國都城,還緊挨著王府,屬皇城內城,能住在這里的人非富即貴。
院北則為五間正房,西面則有廂房三間,東面則是門房兩間,屋后還有一處花園,一口井,破敗不堪。
院內陳設舊而整潔,地面鋪就一層青磚,院子東側還有一棵桂花樹。
若是桂花盛開的季節,抬眼望去滿樹輕黃,微風吹來,花味香濃,樹下有兩張石凳,并一張石桌。
去年縣君便在這里鋪上一張毯子,做了桂花月餅,與林昭品月吃茶,好不快活。
思及往事,林昭又眼淚不停,祝嬤嬤也老淚縱橫,兩人哭的上氣不接下氣。
好不容易止住淚,當晚林昭怕觸景生情,未去正房,而是去了西廂休息。
這些日子,林昭過的顛三倒四,初時倒有人登門安慰,漸漸地便門庭冷落,連宋清和宋正也不再來了。
林昭索性便閉門不出,關門謝客。
后來聽祝嬤嬤說,宋正定親了,是柔嘉縣君家的女兒。祝嬤嬤是在宗正寺掛名的,自有自己的小圈子和渠道。
柔嘉縣君的女兒林昭也知道,名叫白玉,今年十四歲,長得玉雪可愛,自小便愛慕宋正。
白玉家也是鄰居,也住這一片的,與林昭和宋家兄妹也是自小相識,只是林昭和宋家兄妹兩家母親關系更近,宋家兄妹便與林昭走的近些。
如今文安縣君去世,形勢便變了。
林昭聽到這個消息倒沒說什么,只是不再顛三倒四的過日子,也不再閉門鎖戶,恢復了以往的生活,對功課也愈加用功了。
過了幾天,林昭準備去上學的時候,宋清突然來了,還帶來一個消息,南懷王府將宗學的名額給了她。
對于這個消息,林昭倒是沒有太大反應。母親走了,她自己前途未卜,便漸漸地受人冷落,如今有了前途,她合該高興才是,但林昭卻沒有任何感覺。
不過,祝嬤嬤倒是覺得去外面上學也不錯,換個新環境,也免得林昭日日在家里傷悲。
宋清又說了很多話,看她狀態還可以,嘴角動了一下,似是想說些什么,只是終究也沒說。
若是以往,林昭肯定是要問的,但是現在林昭只作不知,有些東西終究是變了。
宋清自那以后,便沒再來了。
林昭在去宗學前,把功課溫習了又溫習,后天便是去宗學的日子。
去宗學那天祝嬤嬤,特地做了她愛吃的清粥,早早地便囑咐她去上學了。
林昭來到宗學時,天色已經大亮。
宗學坐落皇城的東南角,朱墻黛瓦,兩側大門掛有一對青銅獬豸。
宗學男女分開授課,分設明倫堂和靜觀堂兩院。明倫堂為男學,靜觀堂為女學。
旁邊便是宗正寺,宗學便只有一個守門的老吏。
旁邊站了一個身影,正是宋正。
見林昭進來,便想上前,林昭卻當沒看見,徑直從身邊走了過去,宋正一時怔在原地。
女學生并不多見,林昭經過儀門時,老吏查過腰牌,就放林昭進去了。
靜觀堂里此時已坐滿了人,亂烘烘的,小的五歲,大的十九歲,不過十五歲以上的只有幾個。
這卻是有原因的。
楚國的女兒家一般十三歲定親,定親后學業若不出色,便不再上學了,因此女兒十五歲還來上學大多是學業出色,等待結業授官的女子。
女學的夫子是個約四十歲的中年女官,梳著一絲不茍的發髻,插一根白簪子,此時目光如炬地朝靜觀堂看過來。
靜觀堂瞬時安靜了下來。
女學的課程安排一般上午是千字文,三字經這類蒙學教材,下午則是女戒女訓或者琴棋書畫。
今天上午是千字文。
林昭翻出課本,開始上課。
………
一個多月后
就這樣,日子漸漸地流逝,林昭對宗學的生活也漸漸得心應手,成績也照樣優異,得到了新夫子的喜愛,只是沒有再交新的朋友,自己獨來獨往。
這天中午林昭吃過祝嬤嬤送來的午飯。
下午的課是女戒女訓,林昭對此不感興趣,便如往常一樣去藏書樓看書。
藏書樓設在明倫堂和靜觀堂的中間,從靜觀堂向東,穿過一道垂花門便到了。
藏書樓共有三層,一層面積較大,正中央放一塊無字碑,其余皆是書架,藏有經史子集,二層面積較小,只五六個書架,藏各類奇事軼聞,三層為閱覽室,男子在東廂,女子在西廂。
到了藏書樓,林昭便直沖二樓,找了本雜書,又到三層西廂。
西廂里人不多,林昭隨意找了個靠窗的座位看起來。
這本書名叫《中原異聞錄》,據書中講,天下分楚燕趙魏韓五國,這幾國所在的地方名為中原,中原之東、西、北面都為無邊無際的森林,稱為落日森林,據傳沒有人能走完過,南面則是南海。
這書又講,傳說森林里有狐仙,常到村子里懲惡揚善,與一書生相戀云云……
又是些老生常談。
林昭嗤之以鼻,把此書放回二樓。
還未放學,林昭便繼續巡視二樓書架,突然間,眼睛被一道光刺了一下,順著光源看下去,原是樓下的無字碑。
這碑據說是從太廟搬來的,前些日子太廟整修,不知怎么,竟多了一塊無字碑,工部便要丟棄,宗學山長看到了,卻覺得無字碑頗有內涵,便放在藏書樓。
無字碑上本沒有字,此時好像有字若隱若現,還在發光。
只是那光太盛,看不清字。
看了一眼周圍的人,他們好似恍若未覺。
“無字碑好像有字。”她不由地驚疑。
“哪里有字?”
“眼有問題吧。”
“怎么老有人說有字。”
周圍響起一些人的吐槽。
“真的有…”
突然林昭意識到什么,閉上嘴巴,準備等他們走了以后再查探。
林昭忍住心頭的疑惑,此時已是申時,再不久就要下課,索性便在這等著。
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晚間,藏書樓此時已經沒人,月光灑在地上映出一道光暈。
林昭來到一樓,那無字碑光芒更盛,更加晃眼,林昭想要看清上面的字,不由得伸手一摸。
那光竟直接向他們飛來,分別沒入他們眉心。
林昭頓時失去意識,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