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成長的定義是什么,努力也是成長,倒退亦然。自傳像是文人墨客才能寫的好的書,不過在我心目中我的文筆也不差,我的語文老師曾經說過:寫作并不是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寫這本自傳我想以最普通的言語來記錄最樸素的以前的我。
記憶大致只能追溯到3歲那年吧,那時我的時光幾乎就是家和母親打工的一家服裝店里。
家里的設施是簡約風,不過大大小小的關于我的物品卻又把這個家裝飾的些許復雜,那時我跟母親父親一起睡,父親喝醉后的鼾聲和母親細微的呼吸聲成了我的安眠曲,夏天必然是熱的,不過我也忘的大差不差。
說說店里吧,因為母親是銷售,所以我的性格被塑造的開朗,也許是:“二胎就一定活潑?!钡脑捳Z給我貼上了不屬于自己的標簽吧,一直以來都是那樣的有活力,直到母親的詢問讓我的年幼開始斷了氣,她小心翼翼的問我:“如果母親父親你只能選一個,你選誰?”我早就預想過這個問題的到來,可我真的覺得這來的太快了,印象里我沒有直接哭,而是一口咬定跟媽媽,爭吵聲在我的思維里從來都是男聲更大,一向愛看電視劇的母親也愣住了,她沒想到我居然不同于里面的戲碼,那也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有了主見,但是轉念一想,超市里貨架上遙不可及的物品從來都是一只碩大的雙手拿到我的面前并一聲不吭的結了賬,只為回家坐在沙發上看到我的笑容,我的父親對我好似也不錯……我露出了人生的第一個苦笑,我又說:“都可以呀,反正你們對我都很好?!彪S后我就在上完廁所回來時聽到了帶著鼻音的介紹聲。
那天過后,母親依舊是母親,父親依舊是父親,只不過他們眼中的棉襖變得有些硌人。
我時常在想是不是我造成了這些原因,可我除了勸解這個好行為外,更多的是默不作聲,那時雖小,卻能很靈敏的察覺到周圍的氣氛,那個時候調節氣氛的總該不是我,可偏偏就成了我,自那以后,除了去幼兒園離別和摔倒時的哭,沒有一滴眼淚和一拍變快的心跳是本該我承受的,我也想過是不是責怪別人的過多了,可涉世未深的孩子又能在自己僅3歲,甚至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幾歲時的年紀去面對自己不理解的心情和行為呢,我也并沒有變得沉默寡言,而是出乎意料般的快樂,似乎那些疑問無奈就想父親吐出去的煙圈,隨著空氣一樣消散的無影無蹤,只有難聞的,嗆人的后勁,沒事的,小孩子不用想太多,晚安是最后的歸宿,安眠曲或許沒有藥來的快,不過也算是不傷身不傷神的良藥了,可惜的是怎么努力怎么回想,思緒都不能隨著血淚回到那時候的秋夏。罷了,送自己一句晚安吧,我并不喜歡敏感的眼睛,是那種一碰到空氣就流淚的眼睛,閉眼休息吧,哪怕只是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