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蝦腮雪白“的門店突破200家時,蘇硯之在頂層會議室的落地窗前來回踱步,玻璃幕墻倒映著他身后巨大的世界地圖。紅色圖釘密密麻麻標記著現有版圖,而他手中的激光筆正指向空白的高端餐飲領域:“從今天起,啟動'饕餮計劃'——我們要讓'蝦腮雪白'三個字,出現在米其林指南上。“
陸川推了推滑到鼻尖的金絲眼鏡,PPT頁面切換成奢華酒店的3D模型:“擬斥資20億,在陸家嘴黃金地段打造集米其林餐廳、高空酒吧、龍蝦主題博物館于一體的'龍涎閣'。不過...“他咽了咽口水,“羅氏集團剛宣布要在隔壁建'麻辣圣殿',擺明了要和我們打擂臺。“
唐薇把一疊文件甩在會議桌上,震得投影儀遙控器跳起半米高:“寰宇資本注資'香辣王朝',現在他們要開50家旗艦店。江硯那家伙,昨天還在朋友圈曬和米其林三星主廚的合照。“
蘇硯之突然笑出聲,從口袋里摸出根辣條咬得咔咔響:“他們這是急了。告訴設計部,給'龍涎閣'的旋轉門鑲上會發光的小龍蝦水晶,大堂擺個用帝王蟹腿拼成的歡迎標語——低調奢華,懂?“
三個月后,“龍涎閣“開業典禮現場,豪車排隊長達三公里。蘇硯之穿著定制西裝站在鍍金龍蝦雕塑旁,胸前別著的龍蝦造型胸針由288顆鉆石鑲嵌而成。他接過記者話筒時故意“不小心“露出袖口的百達翡麗,表盤上的小龍蝦圖案隨著動作若隱若現:“這表啊,是養殖戶大叔非要送的,說我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宴會廳內,水晶吊燈折射出七彩光芒,每張餐桌上都擺放著用魚子醬繪制的小龍蝦圖案。當服務員端上價值8888元的“黃金龍蝦宴“時,賓客們集體舉起手機——每只龍蝦都裹著可食用金箔,蝦鉗里塞滿松露和鵝肝。
“蘇總,羅氏的人在隔壁放鞭炮。“王建軍穿著筆挺的保安制服,腰間別著的對講機印著“蝦腮雪白安保“字樣。
蘇硯之抿了口82年的拉菲,嘴角勾起一抹笑:“把我們后廚的音響打開,循環播放《好運來》,音量調到最大。“
正當媒體聚焦“龍涎閣“的奢華時,蘇硯之的另一個計劃悄然落地。清晨六點,第一家“蝦小鋪“連鎖便利店在上海弄堂開業,復古搪瓷杯裝著現煮小龍蝦,貨架上擺滿印有“蝦腮雪白“logo的周邊——會發光的小龍蝦鑰匙扣、能當枕頭的巨型蝦玩偶,甚至還有小龍蝦味的薯片。
“老板,這個薯片真的能吃嗎?“顧客舉著包裝袋,上面印著蘇硯之戴著廚師帽的搞怪照片。
“當然!“蘇硯之從收銀臺后探出頭,身上的圍裙繡著“宇宙最帥店長“,“買薯片送限量版小龍蝦貼紙,集齊七張能召喚我的簽名照!“
此時,唐薇舉著平板電腦沖進來:“羅氏收購了三家便利店品牌!“
蘇硯之不慌不忙地掃碼收款,零錢罐里全是金燦燦的紀念幣:“告訴財務部,啟動'蝦幣計劃'——在'蝦小鋪'消費能攢蝦幣,一枚蝦幣等于一塊錢,攢夠888個能換'龍涎閣'總統套房體驗券。“他眨眨眼,“這叫高低端聯動,商業鬼才都這么玩。“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蘇硯之坐在私人飛機的真皮沙發上,面前擺著剛收購的百年醬料品牌合同。他翹著二郎腿,鱷魚皮鞋尖輕輕點著《福布斯》雜志——封面正是他喂流浪貓吃小龍蝦的抓拍。
“蘇總,寰宇資本要和我們競價收購'老城隍廟'餐飲集團。“陸川擦著額頭上的汗,手里的計算器按得飛快。
蘇硯之咬了口龍蝦三明治,面包片上印著“蝦腮雪白“的logo:“把我們賬上能動的錢都劃過去,順便給對方發個視頻——內容是咱們養殖場的小龍蝦在跳廣場舞,背景音樂用《好日子》。“
當“蝦腮雪白“以三倍溢價拿下收購案時,江硯在社交媒體上發了條陰陽怪氣的動態。蘇硯之隨手轉發,并配文:“不好意思,錢太多,花不完,愁啊。“評論區瞬間炸鍋,網友們紛紛曬出在“蝦小鋪“攢的蝦幣,調侃要眾籌幫蘇總“分憂“。
深夜,蘇硯之站在“龍涎閣“的云端觀景臺,俯瞰著燈火輝煌的城市。口袋里的辣條包裝袋窸窣作響,他笑著拆開,撒了點在掌心喂飛來的麻雀:“羅氏、寰宇,你們以為這是終點?不,這只是我商業帝國的餐前小食。“霓虹燈光映在他眼底,那里面燃燒著比小龍蝦更熾熱的野心。
第十七章至暗時刻的微光
“叮——”
凌晨兩點的手機鈴聲如同一記重錘,敲碎了蘇硯之短暫的休憩。屏幕亮起的冷光映照著他眼下的青黑,陸川帶著哭腔的聲音從聽筒里炸開:“蘇總,‘龍涎閣’被爆食材造假!羅氏集團聯合‘香辣王朝’買通了后廚員工,網上的視頻已經播放破億了!”
緊接著,唐薇的來電幾乎無縫銜接。“寰宇資本在股市做空我們,股價暴跌30%,銀行開始催還貸款...”她的聲音突然被文件散落的嘩啦聲打斷,蘇硯之仿佛能看見電話那頭,一向冷靜的唐薇此刻也亂了陣腳。
蘇硯之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到“龍涎閣”頂層的落地窗前。樓下,維權人群舉著刺眼的標語,曾經閃耀的鍍金龍蝦雕塑被潑滿紅漆,“騙子”“黑心商家”的叫罵聲穿透玻璃,像無數根細針扎進他的耳膜。他下意識摸出一根辣條,卻發現包裝袋早已被自己捏得皺巴巴,就如同此刻千瘡百孔的商業帝國。
自我反思片段插入:
倚著冰涼的玻璃,蘇硯之的思緒不受控制地回到過去。重生后的每一場勝利都太過順利,讓他逐漸迷失在資本的狂歡里。他想起為了快速擴張,默許降低某些門店的裝修標準;為了節省成本,對供應鏈的監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在面對羅氏集團的小動作時,總抱著“兵來將擋”的傲慢。“我以為重生就是無敵的通行證,卻忘了商業的根基從來不是算計和炫富...”他自嘲地笑了笑,指甲深深掐進掌心,“當我沉迷于用黃金龍蝦雕塑裝點門面時,早就把‘蝦腮雪白’最初的初心——做干凈放心的美食,拋到了九霄云外。”
被輿論和債務壓得喘不過氣的蘇硯之,如同一只受傷的困獸,跌跌撞撞地走進弄堂深處。斑駁的墻面上,褪色的“蝦小鋪”小龍蝦海報還在風中搖曳,仿佛在嘲笑他如今的狼狽。拐角處,一家破舊面館飄出的香氣勾住了他的腳步。
“小伙子,要吃碗陽春面嗎?”系著補丁圍裙的老板娘抬起頭,眼角的皺紋里盛滿溫暖的笑意,“加個鹵蛋多收一塊錢。”
蘇硯之機械地在油膩的塑料凳上坐下,看著老板娘熟練地煮面。案板上,幾只小龍蝦在水盆里歡快地劃動,那是她兒子從老家帶來的,說是要給辛苦的媽媽補身體。“現在的生意不好做啊。”老板娘擦著額頭的汗,“前陣子有人來推銷假調料,說用了味道能翻倍。我沒要,做生意嘛,得對得起良心。”
這句話如同一束光,刺破了蘇硯之混沌的思緒。他想起自己曾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意采購一批價格低廉但品質存疑的香料。那時的他,眼里只有數據報表上的數字增長,卻忘了食品安全才是餐飲企業的生命線。隔壁修自行車的大爺的話更是讓他心頭一顫:“聽說那個‘蝦腮雪白’出事了?我孫女可喜歡吃他們家小龍蝦了,哭得飯都不吃。”那些被他忽視的普通食客的信任,此刻如潮水般涌來,讓他羞愧難當。
在面館的日子里,蘇硯之意外結識了一群平凡卻閃耀的朋友。下崗工人老周,擺弄著收音機零件,嘴里念叨著:“蘇老板,我覺得你們缺的不是錢,是人心。就像我這破收音機,零件再好,線路接錯了也白搭。”他的話讓蘇硯之想起,公司快速擴張時,盲目引入的職業經理人團隊與老員工之間矛盾不斷,自己卻只顧著開拓新業務,從未真正調和過內部矛盾。
退休教師李阿姨翻出泛黃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街坊鄰居的飲食喜好。“我想著,做生意得懂顧客的心。”她的話讓蘇硯之恍然大悟,自己一味追求高端奢華路線,卻忽略了品牌起家時最忠實的普通消費者。
送外賣的00后小王騎著電動車匆匆趕來,頭盔上還滴著雨水:“我有個想法!我們外賣小哥天天跑遍全城,不如讓我們當‘品質監督員’,發現問題直接上報!”這充滿創意的提議,讓蘇硯之意識到,自己過去太過依賴精英團隊,卻忽視了最貼近消費者的一線力量。
深夜,面館后廚的燈光昏黃而溫暖。蘇硯之跟著老板娘,握著舊牙刷仔細刷洗小龍蝦。“你看,只要用心,再臟的蝦都能洗干凈。”老板娘的話讓他心中一動,這不正是如今“蝦腮雪白”需要做的嗎?洗去浮華與傲慢,回歸初心,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手機突然震動,是沈清瑤發來的消息:“我找到羅氏買通員工的轉賬記錄了。另外,寰宇資本的資金鏈也快撐不住了。”看著案板上洗得雪白的小龍蝦,蘇硯之眼中重新燃起斗志。他撥通唐薇的電話,語氣堅定而沉穩:“通知所有高管,明天召開緊急會議。我們要從最底層開始,重建‘蝦腮雪白’——這一次,不再是為了炫富和擊敗對手,而是為了對得起每一份信任。”
走出面館,細雨紛紛揚揚地落下。蘇硯之望著弄堂里亮起的萬家燈火,終于明白,真正的商業帝國從來不是靠金錢和噱頭堆砌而成,而是要深深扎根于普通人的生活,用真誠和品質贏得人心。這場危機,或許正是命運給他的又一次重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