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籌備階段,社區公告欄前就擠滿了人。斑駁的公告欄被刷上了喜慶的朱紅色,嶄新的活動海報邊角還帶著膠水的濕潤痕跡。
戴著圓框眼鏡的退休教師陳奶奶,扶了扶老花鏡,心里暗暗想著:“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接觸太少,這樣的活動要是能多辦,說不定能讓老祖宗的東西好好傳下去?!?/p>
她指著公告念出聲:“儺戲面具彩繪、星子硯雕刻體驗……”她身旁鐵制長椅上,張嬸剛買完菜,竹編菜籃子里還躺著新鮮的青菜,聽到這話,眼睛一亮,腦海里已經浮現出小孫女拿著畫筆認真作畫的模樣:“哎喲,這可新鮮!我家小孫女就愛畫畫,周末正好帶她來,說不定還能培養個小藝術家呢?!?/p>
不遠處的梧桐樹下,幾個年輕小伙倚著樹干,其中染著黃色頭發的小李咋舌道:“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儺戲,還能親手畫面具?走啊,一起去長長見識!”他心里好奇極了,想著這神秘的儺戲面具到底能畫出什么花樣,樹影在他們身上搖晃,蟬鳴聲混著期待的議論聲,飄向社區深處。
活動當天,廣場上支起了藍白相間的帆布帳篷,風一吹,布料便發出“嘩嘩”的輕響。
帳篷下,老人們搖著蒲扇,圍在鋪著紅綢布的星子硯展示區。吳大爺輕輕拍了拍老硯匠的肩膀,滿臉好奇:“老哥,這星子硯為啥這么金貴?我就瞅著和普通石頭沒啥區別?!逼鋵嵥睦餄M是自豪,想著九江竟藏著這樣的寶貝,要是能讓更多人知道就好了。
老硯匠哈哈大笑,拿起一方硯臺,陽光透過帳篷頂的透明窗格,灑在硯臺上,將里面天然形成的金星襯得熠熠生輝:“老伙計,學問可大著呢!你瞧這硯石里的金星,每顆都獨一無二。
唐代時,這可是貢品,皇上都愛不釋手!”圍觀的居民們紛紛湊近,紅綢布下的青石桌面,倒映著眾人驚嘆的臉龐。一旁的王阿姨舉著手機錄像,心里盤算著:“多拍點視頻,發到家族群里,讓外地的親戚也看看咱們九江的文化有多厲害。”她身后臨時搭建的文化展板上,儺戲人物的畫像在風中微微顫動,仿佛要從畫中走出。
孩子們則像歡快的小鳥,圍在鋪著米白色桌布的彩繪區。
林薇身前的折疊桌上,擺滿了五顏六色的顏料盤,赭石紅、石青藍、藤黃在陽光下泛著光澤。扎羊角辮的小女孩仰起頭,奶聲奶氣地問:“林老師,儺戲面具上的花紋為什么都奇奇怪怪的?”她眨巴著大眼睛,心里充滿了疑惑,迫切地想知道這些花紋背后的秘密。
林薇蹲下身子,身后背景墻上貼著各種儺戲面具的剪紙圖案,隨風輕輕擺動:“因為這些花紋都有特殊的意義呀,比如這個鋸齒狀的花紋,代表著勇敢和力量。”
小男孩浩浩瞪大眼睛,興奮地說:“那我要畫個最厲害的儺神,保護我們社區!”他握緊小拳頭,心里滿是使命感,幻想著自己畫的儺神能守護大家。惹得周圍的孩子和家長們都笑了起來,笑聲與顏料的清香在空氣中交織。
突然,音響設備發出刺耳的電流聲,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間烏云密布,風裹挾著塵土卷起地上的宣傳單頁。
人群頓時有些慌亂,李阿姨心里“咯噔”一下,緊張感涌上心頭,但還是趕緊拉住要亂跑的孫子,大聲說:“別慌!聽工作人員的安排!”她暗自告訴自己要鎮定,不能讓孩子害怕。
幾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主動站出來,其中穿著運動服的小陳喊道:“我來幫著搬東西!這些文化寶貝可不能淋濕了!”他看著那些珍貴的展品,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保護好它們,不能讓活動搞砸。居民們紛紛響應,有人護著展板,有人幫忙轉移桌椅,七嘴八舌地交流著:“快!把儺戲卷軸搬到那邊!”“小心點,這硯臺可金貴著呢!”
此時的廣場,帆布帳篷被風吹得獵獵作響,顏料盤在慌亂中打翻,一抹艷紅潑灑在青石板上,宛如一幅意外的畫作。
轉移到活動室后,暖黃色的燈光驅散了風雨帶來的陰霾。
墻面上貼著孩子們提前畫好的小彩旗,隨著開門的氣流輕輕搖晃。老硯匠剛準備繼續講解,戴棒球帽的小周舉手提問:“師傅,雕刻星子硯有啥訣竅不?我也想試試?!彼睦锛染o張又期待,生怕自己做不好,又渴望能親手體驗這古老的技藝。
老硯匠笑著點頭:“訣竅就是要順著石料的紋路,就像和石頭對話一樣。來,小伙子,你上手試試?!毙≈苄⌒囊硪淼啬闷鹂痰叮赃叺木用駛儑艘蝗?,木制長桌上擺放的硯臺邊角還帶著鑿刻的碎屑,臺燈將眾人的影子投射在身后的墻面上,重疊交錯。
畫儺戲面具的區域,幾個媽媽帶著孩子擠在長條桌旁,桌上散落著彩色鉛筆和揉成團的廢紙。
趙媽媽看著女兒的作品,贊嘆道:“寶貝,你這配色真好看!教教媽媽怎么畫的?”她心里滿是欣慰,沒想到女兒能畫出這么漂亮的面具,覺得這樣的活動太有意義了。
孫媽媽也湊過來:“我家孩子畫的儺神像個小英雄,下次我們還來參加這種活動!”她已經開始期待下一次活動,想著要和孩子一起探索更多傳統文化的魅力。
孩子們舉著面具,嘰嘰喳喳地討論誰的面具最威風,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一縷陽光透過百葉窗,在地面投下斑駁的光影,與歡聲笑語一同填滿整個活動室。
當小王宣布線上直播觀看人數突破十五萬時,居民們激動地圍在活動室中央。
天花板上的吊扇吱呀轉動,吹起角落里堆放的活動宣傳單頁。
吳大爺摸著胡子,滿臉驕傲,心里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感:“瞧瞧,咱們九江的文化就是厲害!”李阿姨興奮地說:“這下好了,全國都知道咱們社區有這么有意思的活動,以后肯定會有更多人來!”她滿心歡喜,仿佛已經看到了社區未來熱鬧非凡,傳統文化蓬勃發展的景象。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待,墻上“傳承非遺文化”的紅色標語,在燈光下格外醒目,也為自己能參與其中感到無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