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C市管轄下,有一個鎮,名為楊青鎮。楊青鎮下有一個村叫沈家村。在沈家村,大多數人都是農民,春播夏鋤,秋收冬藏,循環往復。大家憑借自己的雙手得到收獲,養家糊口。
沈家村里有一對夫妻,(男老人:沈柱;女老人:陳桂花)她們膝下育有五子。家中生活雖然拮據,但夫妻二人還是竭盡所能讓孩子去上學。
五個孩子在學業上都未能有很好的造詣。小兒子在一家人中的學歷最高,中專畢業,但他眼高于頂,漂泊不定,始終沒有固定的工作。
夫妻二人特別疼愛小兒子(沈文黨),甚至已經到了溺愛的程度。在經濟上給了他最大的幫扶,總是給他最好的。
老人對其他四個兒子也沒有一碗水端平,對大兒子(沈文林)的寵愛并不亞于小兒子,但唯獨對二兒子(沈文吉)和四兒子(沈文凡)不聞不問。三兒子(沈文偉)從老人的手中也得到了不少,但他自己卻不知滿足。
1984年,老人去鄰近的蘇村為二兒子沈文吉說了一門親事。對方一字不識,但此女子(蘇云)長相出眾,為人勤快,各種勞務活都會做。沈文吉的學歷不高,初中肄業。初二那年,他不愿意待在學校里繼續學習,便離開學校四處奔波,期間他去了許多地方,但終歸沒有著落。
兩人僅僅是提親的時候見過一面便結為了夫妻。結婚后,兩人相互尊重,日子也還算可以。
1986年10月3日,兩人生有一個女兒,取名為沈心凝。蘇云在月子中的時候,沈文吉的母親并沒有照顧她,而是提出了分家。
蘇云嫁入沈家以后,任勞任怨,操持家務,侍奉公婆,照顧叔侄,做了一個妻子,一個兒媳,一個嫂子,應有的本分。
大兒子(沈文林)在沈文吉前三年結婚,在蘇云進門后一年,大兒媳(李珍)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沈衡,作為沈家的第一個孫子,沈母和沈父十分看重,沈母也是一侍候直到李珍月子結束。
蘇云和沈文吉并沒有糾纏,而是同意了分家,但兩人都是新手父母,她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照顧孩子,常常因為不熟練而將孩子弄哭。聽到孩子哭,蘇云也著急,自己也跟著哭。
蘇云的母親知道了女兒的委屈,而當時的楊青鎮的交通工具并不發達,蘇母從蘇村徒步走了三個小時的路程才到。
分家的時候,沈父和沈母給了沈文吉夫妻一鍋用高壓鍋煮熟的米飯,分給了她們兩塊劣等土地。
未分家之前,家里的苦活累活臟活,大多數都是沈文吉和蘇云完成的,家里的農活,也大都是沈文吉和沈父去做的,所以,其實家里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于沈文吉。
蘇云娘家的日子也同樣艱苦,家里還有三個哥哥,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和一個姐姐。但蘇母來的時候,還是給他們帶來了她們帶來了不少的口糧,蘇云知道,這都是她們從牙齒縫里擠出來的,心中一陣心酸。
一直到沈心凝一歲,蘇母才離開。
但這點東西也終究無濟于事,只能解決一時,沈文吉手里一分錢都沒有,日子還要繼續。
沈文吉只好去往商店里面,看看能不能先賒一袋大米,但老板并不認識他,所以并不敢冒險,最后還是沈文林出面作為擔保,老板最終才讓他將大米帶回家。
沈文吉看到日子過成一樣,一陣苦笑,卻又無可奈何。
為了維持生活,沈文吉和蘇云決定種菜,兩人每日起早貪黑。也是那時起,因為需要為蔬菜進行澆灌,沈文吉的腳總是濕漉漉的,久而久之,患上了風濕。
因為日子實在拮據,當時他并未有過多的在意。
兩人每日早出晚歸,勤勞耕耘,日子也得到了一些改善。沈心凝也到了斷奶期,為了保證營養,需要讓她喝牛奶,每日需要喝三到四瓶。這樣下來,開銷也不小,沈文吉只能更辛苦。為了讓日子更好,兩人搭建了幾間豬圈,買了幾頭豬來喂養。
經過不辭幸苦的努力奮斗,兩人的小家也變得越來越好,她們開始憧憬未來更好的日子,她們也相信只要肯下功夫,一定會變得更好。在這期間,沈父沈母并未給予他們任何幫助。
沈文吉她們分家三年后,除了小兒子還未結婚,其他的兒子都已娶妻。
三兒子(沈文偉)育有一子,四兒子(沈文凡)結婚還未到一年。
四兒媳(劉慧)性格雖有些霸道,但為人通情達理,不會計較一些細枝末節之事。與三兒媳(費敏)不同,她為人處事并不如四兒媳(劉慧),她總是嫉妒別人過的比自己好,因為別人比自己厲害,她就會生氣,不搭理別人。因為這個,蘇云沒少受她的氣。
蘇云并未同她計較,但費敏變本加厲,因為蘇云喂養的豬比她的賣的更多的時候,她就會耍小脾氣,蘇云為了家庭和睦,還是會忍讓她。
劉慧為人大方,總會幫扶蘇云,當蘇云因為農物不能照顧沈心凝的時候,她會毫不猶豫的幫她,而且將沈心凝照顧的很好。蘇云對此充滿了感激。
兩家的關系特別的好,總是相互扶持。蘇云雖然不識字,但她知道感恩,懂得恩情。看著兩家日子越來越好,費敏心中的嫉妒之心日益增長,經常會在背后使絆子,時常議論和編排。
沈心凝六歲的時候,劉慧生下了一個女兒(沈榮)。蘇云閑暇時也會去幫助她。沈文凡在兩人結婚后不久便找了一個礦場上班,工資可觀,收入不低,只是兩人就不得不聚少離多。
沈心凝八歲的時候,沈文黨也結婚了。新娘也是中專畢業,兩人是打工時認識的。是楊青鎮鄰村的女孩,名叫江雪。沈父沈母聽說后特別的滿意,立刻就為她們操持婚事。
婚后夫妻倆一直和老人居住在一起,五年后,江雪生下一個女兒,取名沈嘉,沈母一直貼身侍候,寸步不離,生怕有一絲怠慢。
沈母只照顧了大兒媳和小兒媳的月子,對其他三個兒媳都是不聞不問,老人給出的理由是年紀大了,精力不夠。蘇云的心中雖然心寒,但她還是盡心的做好自己的本分。
也許是因為心中自覺對二兒子有所虧欠,沈父突然將沈文吉房子旁邊的地方給他。
蘇云打算再擴充幾間豬圈。三年后,她們開始動工,同年,小兒子提出分家,老人將自己的養老地在沒有過問其他幾個兒子的意見的情況下,蓋成新房讓小兒子去居住。所有的家具都是老人出錢購買,這種是任何一個兒子都沒有的。
在沈文吉出錢讓人將房子的地基弄好時,沈文黨覺得自己蓋房間的地方不夠大,要求沈父將答應給沈文吉的地方拿回來給他。
沈父沒有和沈文吉商議,毫無征兆,直接帶著沈文黨將已經動工一個月的地基直接撬動。
那是一個雨夜,蘇云為了感謝村子里面的人不計報酬的為她家動工,便做了美味佳肴款待。她們吃的正盛的時候,聽到了一陣陣石塊響動的聲音,起初以為是因為雨聲的緣故,但石塊的聲音越來越劇烈,沈文吉放下碗筷,打著傘出門探查,發現沈父正在撬動石塊,沈文吉感到疑惑。
“爸,你這是何意。”
“你弟弟,蓋新房的地方不夠大,我答應了將這個地方劃給他。”
“可是爸,你不是說,將這個地方給我嗎?”
“現在變了。”
“爸,已經動工一個多月了,可不可以在考慮一下。”
沈文吉抱有一絲希望,想要爭取一下,但換來的卻是(啪),沈父動手給了沈文吉一巴掌。
蘇云見沈文吉許久還未回來,不禁有些擔心,于是出門來尋,正巧看到了這一幕,她連忙走過去查看沈文吉情況。
蘇云也猜到了,壓抑的情緒爆發出來,出口理論了一番,沒想到,沈文黨仗著父母的寵溺,動手打了蘇云一巴掌。
沈文吉見狀急了眼,與沈文黨動起了手,兩兄弟,抱著扭打在了起來,沈文黨對沈文吉拳打腳踢,沈父自然站在了沈文黨這邊。
家中客人久等未歸,出門查看,這才出手制止了這場混亂。
因為這件事,沈文吉和蘇云徹底寒心。
一個月以后,沈文吉身上的傷也養好了。他們也終于醒悟,在這個家里,無論待多久都不會有多大的出路。夫妻兩個決定出去闖蕩一番,但沈心凝還小,這也是個問題。
劉慧聽說了這件事情,十分氣憤。她主動提出,可以幫他們照顧沈心凝,并堅定的保證,她會將沈心凝當作自己的女兒。
蘇云聽后,心中一陣暖心,但還是有些猶豫。蘇母也同意讓夫妻出去,蘇云的哥哥、弟弟和妹妹,也都表示支持她們,也說可以幫她們照顧沈心凝。
蘇云舅舅的孩子,和蘇云自小一起長大,相處的特別的好。大女兒(吳慧),比蘇云小五歲,兩人從小打打鬧鬧,感情特別的深厚。現在也依然維持著自小的情誼。
吳慧在楊青鎮府工作,她的丈夫(顧興)是楊青鎮小學的老師。兩人性格溫和,她們也誠心誠意的表示“你們盡管出去打拼,不要有后顧之憂,心凝我也可以幫你們照顧好。”顧興和沈文吉的關系也處的很好,他也說道“你們想做便去吧,不用擔心。”
就這樣,在父母親人的支持下,沈文吉和蘇云準備了一番,十日后,她們動身前往海城市。
臨走前,蘇云拉著沈心凝的手,萬分不舍。
“心凝,對不起,爸爸媽媽有不得已的苦衷。你放心,爸爸媽媽一定會努力,盡快將你接到身邊。”
十一歲五年級的沈心凝理解了父母親的無可奈何,她心中不愿,但她知道她不能,懵懵懂懂的點了點頭。
沈文吉和蘇云離開后,劉慧給沈心凝安排了一間房間。
吳慧也想將沈心凝接去住,她選擇住在劉慧家。她知道劉慧和吳慧她們都是真心相待。
有一次沈心凝看中了一套漂亮的裙子,但蘇云手中拮據,苦于囊中羞澀。劉慧知道后,二話不說,將裙子買了下來,送給了沈心凝,還給她買了一雙新鞋子讓她搭配裙子。劉慧總會時不時給沈心凝買好吃的東西。
吳慧也很好,每次都會給沈心凝準備時興的玩具,給她準備各種各樣的文具用品,書籍讀物。
“大姨對我很好,我知道。但住在四嬸家,離家很近,這樣爸爸媽媽回來的時候,就能第一眼見到我了。”
聽到這話,她們心中不禁感到心疼。
沈文吉和蘇云剛到海城的時候處處碰壁,蘇云還不識字,所以能夠工作的地方特別難找。
幾番周折下來,決定自己做小吃,離家的時候,吳慧給蘇云拿了五千塊錢,讓她們能夠應急。
蘇云和沈文吉將這五千塊錢作為啟動資金,購買新鮮的食材,買了一輛小推車,穿梭在城市的各街道。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相信,所以不敢嘗試,生意慘淡。兩人不懈的推廣,保證口味的同時,還特別注重用料的選擇。慢慢的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小攤前面時常排滿了長隊。
每個月她們都會給劉慧寄錢,作為撫養沈心凝的費用。
沈心凝特別的懂事,學習成績特別的好,不用劉慧操心。劉慧也做好后衛工作,精心照料沈心凝的日常起居。從不讓她插手家務,變著花樣給她做食物,保證她的營養,給她買新的衣服,給她買文具。
沈心凝上初中的時候,吳慧為她安排進了楊青一中最好的老師所教的班級。
沈心凝十分聰慧,各科任老師無不贊不絕口,對沈心凝十分喜愛。
沈心凝謙遜有禮,不驕不躁。三年來,她踏實刻苦,最終考上了XC市最好的高中,宣城一中。
同年,吳慧也因為工作的調動,調到了XC市。
吳慧想讓沈心凝住在她家,所以她特意找了一個離她學校近一點的地方,但這樣離她上班的地方就會很遠。
沈心凝不想因為自己讓吳慧增加上班的路程,所以她決定住校。但每個星期放假,吳慧都會準時出現在校門口等著沈心凝。
沈文吉和蘇云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她們已經買了店鋪,同時還開了兩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