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造紙新法降成本
隨著曲轅犁的推廣讓大唐農業迎來豐收,林小滿卻發現另一個制約社會發展的問題逐漸凸顯——紙張的生產與使用。朝廷文書、書院典籍、民間書信對紙張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傳統造紙工藝復雜、成本高昂,不僅限制了文化傳播,就連新式銀票的大規模印制也因紙張供應不足而受到影響。
一日,林小滿在整理靈紋研究院資料時,工部官員匆匆求見,手中攥著皺巴巴的加急奏章:“陸姑娘,各地州府紛紛上書,稱庫存紙張只夠維持半月之用,若不能及時補充,官府公文積壓,恐生亂象。”一旁的千機調出數據投影,視網膜上跳動著刺眼的數字:“現有造紙工坊日均產量僅能滿足六成需求,原料竹麻價格已上漲三成。”
林小滿摩挲著案頭泛黃的宣紙,回想起現代造紙工業的機械化流程。傳統造紙需經浸泡、蒸煮、舂搗、抄紙等二十余道工序,且主要以竹麻為原料,不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受季節和地域限制嚴重。她突然想起在現代參觀古法造紙博物館時,曾見過用樹皮、漁網等廢料造紙的記載,心中頓時有了主意。
“我們可以拓寬原料來源,”林小滿在沙盤上鋪開樹皮、稻草、破布等樣品,“桑樹皮、楮樹皮纖維韌性強,稻草麥稈隨處可見,就連廢棄的漁網、麻布都能重新利用。千機,你測算下這些材料的纖維結構與紙張強度的關系。”
千機的機械臂快速掃描樣本,藍光在空氣中勾勒出微觀結構圖:“桑樹皮纖維最長,適合提升紙張韌性;稻草纖維較短,但勝在產量大。不過傳統蒸煮工藝無法完全分解這些復雜纖維。”他調出蘇博士實驗室殘留的靈紋催化資料,“或許可以用靈紋能量加速纖維分解過程。”
經過七日閉門試驗,林小滿團隊在長安城郊的廢棄窯廠建立了新的造紙工坊。工坊內蒸汽彌漫,特制的靈紋熔爐取代了傳統蒸煮鍋。工匠們將粉碎后的原料與靈紋礦石粉末混合,投入熔爐中。隨著靈紋能量注入,原本堅硬的樹皮、稻草在高溫下迅速軟化,分解成細膩的紙漿。
“傳統舂搗工序耗時耗力,我們改用靈紋震蕩技術。”林小滿指著巨大的震蕩池解釋道。池中紙漿在靈紋波的作用下劇烈震動,纖維被打散得更加均勻。當抄紙師傅將竹簾浸入池中,提起時,一層薄如蟬翼的濕紙均勻附著在竹簾上,這一過程比傳統抄紙效率提升了數倍。
但新的問題接踵而至。用雜料制成的紙張雖成本降低,卻存在韌性不足、易泛黃變脆的缺陷。林小滿在翻閱蘇綰遺留的靈紋研究筆記時,發現一種名為“星露草”的西域植物,其汁液具有防腐防蟲、增強纖維黏合的特性。她立即修書給駐守西域的玄影,命其尋找星露草。
三日后,玄影的飛鴿帶來星露草樣本。林小滿將草汁與紙漿混合,經過反復調試,終于制成新型紙漿。改良后的紙張不僅韌性堪比竹麻紙,且在靈紋光照下泛著淡淡銀光,美觀度更勝從前。千機還設計出靈紋壓花機,能在紙張表面壓制出各種暗紋,既增加防偽功能,又提升了紙張的藝術價值。
就在新造紙法即將投入量產時,長安城中突然流傳起謠言:“陸姑娘用樹皮、破布造紙,這是對文曲星的大不敬,用此紙書寫必遭天譴!”一些老學究聯名上書,要求禁止使用“不潔之物”造紙。更有甚者,在造紙工坊外聚眾鬧事,砸碎了幾臺靈紋設備。
林小滿意識到,這不僅是技術革新的阻力,背后或許有蘇博士殘余勢力的推波助瀾。她決定以“眼見為實”的方式打破偏見,在皇宮中舉辦了一場特殊的“造紙博覽會”。
博覽會上,林小滿親自演示新造紙法。當眾人看到樹皮、稻草在靈紋熔爐中化作細膩紙漿,又經震蕩、抄紙變成光潔的紙張時,無不驚嘆。她還邀請書法家當場用新紙揮毫,墨汁在紙面暈染均勻,字跡清晰流暢。更令人稱奇的是,新紙浸泡在墨水中三日,竟未出現洇墨、破損的情況。
“諸位請看,”林小滿舉起兩張紙張對比,“這張傳統竹紙造價百文,而這張雜料紙成本不足二十文。若新法推廣,書院學子可人人有紙用,朝廷公文也能更快傳遞。”她目光掃過人群,落在幾個神色不自然的老者身上,“至于所謂‘不潔’之說,文以載道,紙張不過是載體,真正玷污文墨的,是固步自封的偏見。”
新帝當場下旨:“即日起,新造紙法列為工部重點推廣技術,凡采用新法的工坊,三年內免稅。”為徹底堵住悠悠眾口,林小滿還將首批新紙送往孔廟祭祀,用實際行動證明新法造紙的“正統性”。
解決了輿論危機,林小滿開始布局紙張產業。她建立“大唐紙業總局”,統一規范造紙工藝和質量標準;在原料產地附近設立分工坊,減少運輸成本;同時培訓專業的造紙技師,確保技術能夠穩定傳承。千機設計出的流水線生產設備,讓紙張日產量突破萬張。
隨著新紙張的普及,一系列連鎖反應隨之而來。書院的學子們不再為紙張短缺而發愁,手抄書籍的數量呈幾何倍數增長;民間書肆生意火爆,話本、詩集得以大量刊印;就連銀票總局也因紙張成本降低,推出了更多面額的銀票,進一步促進了商業流通。
然而,林小滿并未放松警惕。在一次巡查工坊時,她發現有工人偷偷將靈紋熔爐的核心部件拆卸變賣。順藤摸瓜之下,竟牽扯出一個專門竊取靈紋技術的黑市團伙。經過暗衛調查,這些黑市交易背后,隱約有蘇博士殘余勢力的影子——他們妄圖通過破壞造紙產業,擾亂大唐的文化和經濟秩序。
“看來他們知道正面無法與我們抗衡,便開始從這些旁支末節處下手。”林小滿握緊改良后的驗鈔儀,儀器在靈紋光照下投射出復雜的追蹤軌跡,“千機,將造紙工坊的靈紋設備全部升級為加密系統,一旦發現異常能量波動,立即報警。”
趙玄璟則帶領暗衛展開全城搜捕,搗毀了多個黑市據點。在最后一個據點中,他們發現了一張殘缺的圖紙,上面繪制著用靈紋技術制造“偽紙”的方案——這些偽紙外觀與真紙無異,但遇水即化,若用于重要文書,后果不堪設想。
當林小滿將偽紙樣本呈給新帝時,皇帝龍顏大怒:“這些賊子竟敢如此猖獗!愛卿務必徹底鏟除后患。”林小滿行禮道:“陛下放心,臣已在新紙中加入特殊靈紋標記,只有專用驗鈔儀才能識別真偽。同時,臣建議設立紙業巡檢司,專門監管紙張生產與流通。”
在林小滿的努力下,大唐的造紙產業不僅成功革新,還建立起了嚴密的監管體系。而隨著紙張成本的降低,文化傳播的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讀書識字,整個大唐的文明程度邁上了新的臺階。但林小滿知道,蘇博士的殘余勢力不會善罷甘休,在這看似繁榮的表象之下,一場更大的危機或許正在悄然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