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文學創作領風騷
戲劇改良在長安城乃至周邊郡縣掀起的熱潮,如燎原之火般蔓延開來,而這把“文化革新”的火焰,也順勢點燃了文學創作領域的全新篇章。林小滿在戲劇改良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優質劇本對傳播知識、啟迪思想的重要性,同時也注意到學子們在參與戲劇創作時迸發的文學才華。她意識到,是時候推動一場文學創作的變革,讓文字成為傳遞新思想、反映新時代風貌的有力載體。
“玄璟,你看這些改良后的戲劇劇本,雖情節生動、知識豐富,但文學性上仍有欠缺。”林小滿將一摞劇本放在趙玄璟面前,“且如今鴻文書院的學子們接觸了數理化等新學科,視野和思維都與以往不同,若能引導他們進行文學創作,定能產出不一樣的作品。”趙玄璟翻看劇本,聯想到朝堂之上文書的刻板文風,點頭道:“文學乃文化之根基,若能革新,不僅能豐富民眾精神世界,也可為朝廷培養善用文字的棟梁。”
然而,傳統文學領域早已形成根深蒂固的觀念。詩壇推崇格律工整、用典精妙的唐詩宋詞,文壇以駢文、策論等莊重文體為尊。當林小滿提出鼓勵自由創作、貼近現實生活的文學理念時,立刻遭到了眾多文人的反對。“文章當以載道,豈可用白話俚語褻瀆文學?”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學士在詩會上公開斥責,“那些新學科不過是奇技淫巧,如何能入文學之大雅?”
面對質疑,林小滿沒有急于反駁,而是在鴻文書院設立“文學創作社”,親自擔任指導。她鼓勵學子們打破傳統文體的束縛,嘗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記錄生活、抒發情感、探討新知。為了激發創作靈感,她組織學子們開展“長安一日”采風活動,讓大家走進市井街巷,觀察販夫走卒的生活百態;探訪工坊書院,記錄工匠學子的創新故事;甚至登上城樓,俯瞰長安城的繁華與變遷。
在創作社的一次討論會上,林小滿拿出一本《夢溪筆談》:“沈括前輩以筆記形式記錄科學知識與生活見聞,開創新風。我們也可借鑒,不必拘泥于詩詞歌賦、策論奏章。”她的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學子們的創作熱情。有人開始撰寫記錄物理實驗的科普短文,有人將化學變化過程寫成趣味故事,還有人以自己的求學經歷為藍本,創作反映新式教育的小說。
一位名叫陸文遠的學子,深受化學課程啟發,創作了一篇名為《朱砂奇旅》的幻想小說。故事中,主人公跟隨一粒朱砂的視角,展現了其從礦石到水銀的奇妙變化過程,將化學知識融入跌宕起伏的冒險情節。林小滿讀罷,拍案叫絕:“此文既有科學內涵,又具文學魅力,正是我們倡導的創新之作!”
為了推廣這些新穎的文學作品,林小滿說服趙玄璟,在王府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品鑒會”。不僅邀請了長安城的文人墨客,還特意開放給普通百姓。品鑒會上,學子們朗誦自己的作品,有的以詩歌形式描繪天文奇觀:“北斗七星懸天際,勺柄指北辨東西。行星運轉藏規律,探索蒼穹志不移。”有的用散文記錄化學實驗的震撼瞬間:“當火焰觸及白磷,剎那間迸發的光芒照亮整個實驗室,那不是普通的燃燒,而是物質與能量的奇妙對話。”
這些作品以全新的視角和鮮活的語言,令在場眾人耳目一新。起初持反對意見的老學士,聽到一篇論述教育革新對國家發展意義的策論時,也不禁微微頷首。一位賣字畫的老漢激動地說:“這些文章聽得懂、記得住,比那些咬文嚼字的酸詩有趣多了!”
文學創作社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不僅鴻文書院的學子踴躍投稿,長安城乃至周邊郡縣的文人、學子,甚至普通百姓都紛紛加入創作行列。林小滿順勢推出《長安新文》月刊,專門刊登這些創新作品。創刊號一經發售便被搶購一空,其中一篇描寫工匠運用數學知識改良工具的短篇小說,更是引發了廣泛討論。
隨著作品數量的增多,文學創作的形式也日益豐富。除了傳統的詩詞、散文、小說,還出現了科普小品、生活隨筆、書信體文章等新體裁。一位商賈受數學競賽的啟發,創作了《算盤奇遇記》,以擬人化的手法講述算盤珠子幫助商人解決財務難題的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蘊含數學知識。
文學創作的革新也引起了朝廷的關注。太子下令將優秀的科普文章、教育論述編入官學教材,作為學子們了解新思想的輔助讀物。同時,朝廷舉辦“新文大賽”,面向全國征集反映時代風貌、傳播新學知識的作品,獲獎者不僅能獲得豐厚獎金,還有機會進入翰林院任職。
然而,革新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部分守舊文人聯合起來,指責新文學“離經叛道”“破壞文脈”,甚至散布謠言稱《長安新文》刊登的作品會蠱惑人心。面對壓力,林小滿沒有退縮。她組織創作社的學子與守舊文人展開公開辯論,以作品為證,闡述新文學的價值。
在一次辯論會上,一位守舊文人質問:“這些雜七雜八的文章,如何能與《詩經》《楚辭》相提并論?”學子李婉清從容答道:“文學當隨時代變遷。《詩經》多采自民間歌謠,反映百姓生活;如今我們以文字記錄新學知識、時代變革,正是對傳統的繼承與發展。”她的發言贏得滿堂喝彩。
隨著時間推移,新文學逐漸被更多人接受。長安城的書坊中,《長安新文》與傳統典籍并排擺放;茶館里,說書人開始講述新創作的故事;就連宮廷之中,妃嬪們也以傳閱新文學作品為時尚。
林小滿站在文學創作社的窗前,看著學子們熱烈討論創作思路,欣慰地對趙玄璟說:“玄璟,文字的力量無窮。我們推動的這場文學革新,不僅讓知識以更生動的方式傳播,也為無數人提供了表達自我的機會。”趙玄璟握住她的手,目光堅定:“是啊,這些充滿朝氣的文字,終將匯聚成推動時代進步的洪流。”
在林小滿與眾多文學創作者的努力下,一股全新的文學風潮在長安城乃至全國興起。它打破了傳統文學的桎梏,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融合新學知識與生活百態,成為了記錄時代、啟迪思想、凝聚人心的文化力量,也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