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電力研究啟新程
當機械裝置在大唐的土地上轟鳴運轉,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林小滿卻并未因此滿足。在一次巡查工坊時,她看到工匠們在昏暗的油燈下進行精密的機械零件打磨,微弱的光線不僅影響工作效率,還時常導致失誤。聯想到蒸汽動力雖強大,但在能量傳輸與精細控制上存在局限,她的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個更為大膽的構想——探索電力的奧秘,讓這種無形卻充滿力量的能源,為大唐帶來新的變革。
“玄璟,你看這工坊?!绷中M舉著晃動的油燈,看著工匠們疲憊的眼神,“無論是蒸汽動力的機械,還是傳統的人工勞作,都離不開光。若能找到一種穩定、高效的光源,甚至一種全新的動力,將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與生產。”趙玄璟看著工坊內忙碌卻略顯壓抑的場景,沉思片刻道:“明姝,我雖不知這是何種力量,但你以往的每一次創新都帶來驚喜,這次想必也能開辟新的天地?!?/p>
林小滿深知,電力研究在這個時代幾乎是一片空白,沒有現成的理論和設備可供參考。她再次召集鴻文書院的頂尖學者,包括研究自然現象的學子、擅長化學實驗的人才,以及對機關術有深厚造詣的工匠,組成了“電力探索小組”。在首次小組會議上,林小滿展示了一塊磁石和絲綢摩擦過的琥珀:“早在《論衡》中就有‘頓牟掇芥’的記載,說明我們的先人早已發現了靜電現象。而電力,或許就藏在這些看似尋常的自然現象背后?!?/p>
探索初期,團隊從簡單的靜電實驗入手。學子們用絲綢、毛皮等材料與各種物體摩擦,觀察電荷產生的現象。他們發現,樹脂、玻璃等材質在摩擦后能吸附輕小物體,且不同材料產生的電荷似乎存在差異。林小滿借鑒數學中的分類方法,將這些材料按產生電荷的特性進行排序,初步總結出“正電”與“負電”的概念。
為了儲存和利用電荷,團隊開始嘗試制作原始的電容器。他們仿照古代盛水的容器,用陶瓷罐作為外殼,在內部涂抹導電的石墨,中間填充絕緣的油紙。經過無數次試驗,終于制作出能短暫儲存電荷的裝置。當第一個自制電容器成功點亮一盞用磷粉涂抹的玻璃泡時,整個實驗室沸騰了——雖然光亮只持續了短短一瞬,但這微弱的光芒,卻照亮了電力研究的方向。
隨著研究的深入,林小滿意識到,若要獲得持續穩定的電力,必須找到更可靠的發電方式。她將目光投向化學領域,帶領團隊研究不同金屬在電解液中的反應。在一次實驗中,將鋅片和銅片插入稀硫酸溶液后,連接的導線中產生了持續的電流,這一發現讓眾人興奮不已。林小滿立刻組織力量,對這種“化學電池”進行優化,通過調整電極材料和電解液配方,成功制作出能穩定供電數小時的“伏打電堆”。
有了穩定的電源,林小滿開始思考電力的實際應用。她首先想到的便是照明。當時,長安城雖有燈火輝煌的夜市,但大多使用油燈和蠟燭,不僅光線昏暗,還存在火災隱患。林小滿帶領團隊研發電燈,他們嘗試用各種材料制作燈絲:從竹絲到金屬絲,從動物毛發到植物纖維,每一次實驗都伴隨著無數次的失敗。在經歷了數百次的嘗試后,終于發現用碳化的竹絲作為燈絲,配合真空玻璃泡,能發出明亮且持久的光芒。
第一盞電燈在鴻文書院的講堂亮起時,滿堂嘩然。學子們圍著散發柔和光芒的電燈,驚嘆不已?!斑@光如此明亮,卻不見火焰,實在神奇!”一位年輕學子忍不住伸手觸碰,卻被林小滿攔住:“電力雖能帶來光明,但也暗藏危險,切不可隨意觸碰?!睘榱舜_保用電安全,林小滿組織編寫了《安全用電手冊》,詳細講解電力的特性與使用規范,并在各地設立電力學堂,培訓專業的電工。
電力的應用很快從照明擴展到其他領域。林小滿發現,電流通過線圈時會產生磁性,這一現象可用于制造新型機械。她與機械專家合作,研發出“電磁起重機”。這種起重機通過電流控制磁性的有無,能輕松吸起數噸重的鋼鐵,在礦山和港口的貨物搬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以往需要數十人合力搬運的鐵塊,如今一名工人操作電磁起重機即可完成,效率提升數十倍。
然而,電力研究并非一帆風順。隨著電力設施的增多,電力傳輸成為新的難題。過長的導線會導致電流損耗嚴重,且當時缺乏有效的絕緣材料,漏電事故頻發。林小滿帶領團隊深入研究電阻與電導的原理,嘗試用絲綢、橡膠等材料制作絕緣層,并借鑒數學中的優化算法,設計出更合理的輸電線路。同時,她還提出“變電站”的概念,通過變壓器調整電壓,降低長距離輸電的損耗。
電力的發展也引發了社會的深刻變革。“惠民坊”率先在店鋪和工坊中普及電燈,明亮的環境吸引了更多顧客,生產效率也大幅提升。長安城的街道上,路燈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燈籠,夜晚的城市變得更加安全和繁華。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電力供應不足、電價高昂,普通百姓難以承受。
林小滿意識到,電力若要真正惠及大眾,必須實現規?;a和降低成本。她推動建立“大唐電力總局”,整合全國資源,在水力充沛的地區建設水電站,利用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同時,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電力產業,通過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幫助各地建立小型發電站。
在電力研究的過程中,林小滿始終秉持開放的態度。她邀請各國使者參觀電力實驗室,分享研究成果。阿拉伯的學者帶來了關于磁學的新理論,波斯的工匠貢獻了先進的玻璃制造技術,這些都為電力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日深夜,林小滿站在長安城頭,看著街道上如繁星般的電燈,感慨萬千。趙玄璟走到她身邊,輕聲道:“明姝,你又一次改變了世界。這些明亮的燈光,不僅照亮了黑夜,更照亮了大唐的未來?!绷中M微笑著看向遠方:“玄璟,電力的潛力遠不止于此。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它將為大唐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林小滿的引領下,大唐的電力研究蓬勃發展,電力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模式,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時代,正緩緩拉開帷幕。